晋江文学城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手机依赖症 ...


  •   现在大学生依赖手机的情况日趋严重。
      手机依赖症的定义为手机不离身,离身总觉不自在。手机放兜里,没事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拿出来看下,即使没任何东西。
      手机依赖症已经被确认为现代一种新兴的心理疾病。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这种情况类似自闭症(又名孤独症)的症状表现。
      以下是从百度百科中搜索到的关于自闭症一些简介: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简称PDD),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为常见。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自闭症最典型的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这是自闭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
      自闭症是全球公认的疗效最差,物理药物几乎不起任何作用,最费力不讨好的,最费钱的一种极难治愈的精神病。
      自闭症患者会沉淀在自己的世界中,相对其他暴躁型精神病人对他人造成的威胁较小,他们只是单纯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运行着一套独立的逻辑思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并不与外界联系,极类似于重症手机依赖症患者。
      不同的是,重症手机依赖患者他们所拥有的自己的世界就是他们手机,他们独立的逻辑思维和三观随会随着手机中所涉及到的信息而改变,造成的结果就是他们看待事物的观点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极大的颠覆,而他们身边的人,并不能保证在相同时间内,在手机上接收的信息是一样的,即便退一万步来讲,相同时间内,即便他们接收到的信息是一样的,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有着不一样的三观和独立运行的逻辑思维,并不能保证接触到了一样的信息就会对大脑产生一样的反应。换而言之,他们可能看待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观点。意见的不和导致重度手机整依赖症患者与身边的人交流越来越少,却更倾向于在手机中寻找观点相同的人来产生共鸣,由此产生恶性循环,重度手机依赖症患者越来越倾向于“活在”手机中。
      所以这也为什么我认为重度手机依赖症患者类似于自闭症患者的原因。他们都活在一个独立的世界中,有的一套独立运行的逻辑思维和三观。这就是为什么重度手机依赖症患者很难改变自己现状的原因。
      对于手机依赖症的解决措施,有很多人给出一些非常官方的解决措施:睡觉前把手机放到自己摸不到的地方;多和身边嗯人交流;睡觉前听听音乐看看书;自己减少看手机的数量……这些措施都一个很明显的漏洞,治标不治本。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
      解这种症状。
      因为工作性质的转变而对手机产生依赖的人,实际上是由于部分固定交际对象的突然消失而带来的交流欲望的中断。这类人可以在生活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谈天来排解抑郁的情绪,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如果是对手机习惯性依赖的人,则应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多读读书、看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