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晦暗的烛火隐隐映在窗上,一阵风吹来,恰似群魔乱舞。李世民怔怔的望着窗上的剪影,思绪有些飘飞。
1
当初他第一次梦到子美大概是在十二岁的时候。记得是夏季明朗的月夜,他逗了逗元吉,早早上床睡觉。结果因为那么清晰的梦见子美而惊醒,在明月下徘徊了整整一夜。
后来他每次入睡都能梦到子美一天的生活,就有些了解。
子美是他死后大概百年后的一名官家弟子,在作诗方面天赋极佳。他倒觉得子美对李白那个狂生的美言很适合子美自己。
不过...其他方面嘛?呵呵,李世民默念着那句:下笔惊天地,诗成泣鬼神!不由有些失笑,在大病许久以来,难得露出了愉悦的笑容。
奇怪的是,虽然他通过子美的言语知道那是百年以后的世界,每当他醒来,却记不得子美谈话中所涉及的历史,在他死后,到子美十二岁生日之间的。
一开始,他确实有些遗憾,不过后来在战场上,他慢慢释然。
他的一生中太多阴暗。或许能够如此清晰地了解一个人,不带任何利害关系,是一种上天的救赎吧!
2
他在为天下征战的时候,曾经心浮气躁恨不得一天剁碎那么几个人。那段时间,又正是他因为战功卓越而与父兄疏远的时候。
他总在想,为什么他有这样一个恶毒的兄长,又总是不由想起李建成小时候对他的关爱。他在矛盾中纠结着,总想用睡眠去入梦逃避。
但是战争又无处不在。
不能入梦平心静神,他就练字。写子美的诗,或飞扬肆意,或杀气腾腾,或抑郁沉顿。然后将各式各样寄托着心情的字贴烧掉。看着火焰吞噬了白纸黑字,散发出宁静的木香,他的心便也平静下来。
他想,正是在这段时间,他才养成了练字的习惯。
他这一生,最满意的一幅字,也是唯一没有被烧掉的一幅子美的诗作,是他在玄武门事变前夜,写下的《望岳》。
3
玄武门事变,其实是他策划已久
李建成对他的猜忌,早在天下还不姓李的时候,他就有所预料。他似乎天生便明白这些阴暗心思,在战局初定的时候,他就计划着怎样斩草除根不让他那亲爱的哥哥抢先动手而威胁到自己生命。
当然,或许里面还有自己的野心作祟。他不否认。
男人,自然是有些野心的。况且当时他虽已人到中年,却仍有些幼稚的想法。他想留名百年而不是仅仅作为一名战功卓越的战将,然后,被历史遗忘。他想看子美为自己而作的诗作。
最后,当然如愿以偿。虽然他亲手用王楷体书下的《北征》【杜甫咏唐太宗的诗作】仍然逃不过火化的命运,他却一直记得他写下这首诗时那种微妙的喜悦。
也正是那时,他开始有些明白。
玄武门事变前夜,他写下《望岳》收好,就在睡梦中,他听到了子美的赞美。醒来,他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射杀李建成,禀报父亲,哦不,父皇时他眼中带笑。
秦程尉迟和长孙以为他是将登大位的狂喜,他却隐约明白并不是那样。
4
真正明白他的心思是在他寄以厚望的儿子李承乾因为一个男人逼宫以后。
或许李承乾逼宫并不仅仅是因为一个男人,但是他却通过这件事将断袖作为一种真实的感情来对待,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满足欲望的一种畸形方式。
李承乾冲到中宫的时候,他正在思考,他是不是也构成了单方面断袖。
至于太子逼宫,他完全没当一回事,他当初确实也是通过逼宫荣登大宝,但是,李承乾不是他。
他挥手将李承乾拿下的时候,他确认他确实应该说是一个断袖。虽然除了他,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
5
为什么会这样呢?李世民看着窗上耀耀摇摇的烛影,继续思绪飘飞。
就连同床的长孙,他的皇后。他都没有爱过。却为什么会爱上一个遥远的虚幻的男人呢?
从没有这样一个人,对他有这样的影响。
黎明将要到来,他却仍未入睡。
就在上一次的睡梦中,他亲眼目睹了子美的死亡。
6
他记得子美在泰山上的意气风发;
他记得子美在新婚时带笑的双眼;
他记得子美遇见李白时肆意的才情横绝天地。
他可以容忍他陪伴着子美成长,子美却只将他作为一个君王敬仰。
他可以容忍子美娶妻生子,夫妻伉俪情深。
他可以容忍子美崇敬李白却在私下里说他没有兄弟情谊,是个好帝王却不适合相处。
但他不能容忍子美倒在床上,灰白的胡子凌乱没有生机。
弥留之际,他闭着眼,想周围一定围了满满一圈人,不知道吩咐杜如晦他弟传下去的盒子能不能传到百年之后。
盒子里,是没有被投入火中的精心裱装的《望岳》。唐太宗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