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星空 ...
-
又是两年光阴,如水般流过。
沈溯的名字,在国内某个特定的小圈子里,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有天赋的年轻人”。
他像一株生长在峭壁上的树,沉默而坚定,根系深深扎入岩石,枝叶却向着更广阔的天空伸展。他参与的项目层级越来越高,接触的核心难题越来越艰深。
他依然不爱多言,但每次开口,提出的观点总是一针见血,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穿透力。那种独特的、将缜密逻辑与近乎直觉的洞察相结合的风格,被几位前辈私下里称为“晞光思路”,只是无人知晓这个称呼背后那段尘封的往事。
他几乎从不提及过去,也极少参加社交活动。他的世界似乎被简化成了宿舍、实验室、图书馆三点一线。偶尔,他会收到孙炜从南方发来的信息,吐槽大学生活,或者炫耀新交的女朋友。沈溯会简单地回复,语气温和,却带着明显的距离感。
孙炜他们的人生,是另一个平行世界,热闹、鲜活,却与他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罩。
他的生活中,唯一与那个过去紧密相连的痕迹,是那条深蓝色的裙子和那天送给她的项链。它被妥善地保存在一个定制的防尘袋中,放在他行李箱的最底层,跟随他辗转各地。
这一年,一个特殊的任务落在了他的团队肩上:协助评估并升级西部某高山科研基地的深层空间探测网络的网络安全防护。这个基地,以其纯净的夜空和世界级的天文观测条件而闻名。
当项目名单确定,沈溯看到目的地名称时,握着文件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那里,是北半球少数几个能肉眼清晰看到那条他烂熟于心的、隐藏着小行星轨道星域的地方之一。
出发前夜,他罕见地没有待在实验室,而是独自一人走到了学校空旷的操场上。初秋的夜空,北京难得地晴朗,能看到几颗零散的星。他抬起头,寻找着记忆中那个方位,但城市的光污染依旧太强,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深蓝。
他拿出手机,点开那个加密笔记。上面的记录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思念语句,更多的是复杂的公式推导、安全架构的灵感碎片,以及一些只有他自己能懂的符号。他滑动屏幕,翻到很早期的记录,那条关于“星河影城”存包柜的记录下面,空了几行,他输入:
「明日出发,前往‘星域’可视区。任务周期,一个月。」
「我会替你,看清那片星空。」
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只是平静的陈述。但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
基地坐落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阳光炽烈,夜晚则寒冷刺骨。工作的强度很大,基地的网络架构古老而复杂,与最新的威胁环境格格不入。沈溯和团队成员们投入了紧张的评估和升级工作中。
他比任何人都要专注,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同事们钦佩他的专业和投入,只觉得这个年轻人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责任感。只有沈溯自己知道,他不仅仅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工作的间隙,每当夜幕降临,只要天气允许,他都会裹紧羽绒服,走到基地外围一处僻静的观测平台。这里远离生活区的灯光,是基地里最适合看星星的地方。
高原的夜空,深邃、澄澈、浩瀚得令人窒息。银河像一条波光粼粼的巨川,横贯天穹,繁星密集得几乎找不到一块黑暗的底色。在这里,星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光点,而像是悬浮在头顶的钻石,冰冷,璀璨,仿佛伸手可及。
他很容易就找到了那个特定的星域。借助基地提供的简易星图,他甚至能隐约辨认出那条轨道示意所指的大致方向。那里,有一颗编号隐蔽、肉眼绝不可见的小行星,安静地运行在无尽的虚空中。
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尊守望的石像。寒风刮过他的脸颊,刺痛皮肤,他却感觉不到冷。他只是仰着头,静静地望着那片星空,望着那个她可能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方向。
没有眼泪,没有喃喃自语。巨大的寂静包裹着他,耳边只有高原的风声,和自己沉稳的心跳。在这片人类认知边缘的星空下,个人的悲欢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真实地镌刻在灵魂深处。
他想起她坠塔前,望向云缝中星光的最后一眼。那时她看到的,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浩瀚与寂寥?她现在,是否真的化作了群星中的一粒尘埃,自由地徜徉在这无垠的宇宙之中?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
但他站在这里,就像是一种回答。
任务结束的前一晚,他最后一次来到观测平台。这一次,他没有只是凝望。他拿出一个专业的户外手电,对着那片特定的星域,以一种特殊的、断断续续的节奏,开关了数次。
那是摩斯电码。很短的一句。
「安好。勿念。」
光信号微弱,瞬间便被无边的黑暗和星海吞没,不可能被任何遥远的天体接收。这只是一个仪式,一个他对自己的交代,一个无声的告别,或者说,是一个新的开始。
做完这一切,他收起手电,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那片承载了无数秘密与思念的星空,转身,步履平稳地走回灯火通明的基地。
他的背影在璀璨的星光下,显得孤独,却异常挺拔。仿佛所有的悲痛与怀念,都已在这高原的星空下,完成了一场无声的轰鸣,最终沉淀为他继续前行时,脚下最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