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归乡 ...
-
仲孙和白衍刚坐上桌子,端饭吃着。就见白澜扭捏着姿势,满脸纠结。
仲孙敲了下桌面,直接问道:“想要回家?”
白澜惊讶:“您怎么知道的!”他可是纠结了一晚上,才下定决心来和仲孙请辞的。
仲孙不知说什么好,恨铁不成钢:“澜小子,真喜欢就和人直说。”犹豫不决,只会错失良机。
白澜嘿嘿傻笑。
“也罢。趁现在上京还没忙起来,你回去看看爹娘也好。至于林家,回头让辛哲去一趟。”仲孙摸下巴,算算这五国盟会还要些时候,让澜弟正好捎个信回去。
白澜本来想请羲王对林家,态度友善一些。嘴皮动了动,到嘴的话又给吞回去。
无他,白澜对仲孙一直有种说不上来的畏惧感。他不敢和这位年轻的王爷提出任何反对意见,甚至是作出与其意愿相左的事情。
更何况,大哥还坐在这呢。白澜更不肯开口,他与辛哲说,也是一样的。
仲孙:“回去的事先不急,你先坐下来用完早膳。”不经意的给身后付霖使了个眼色。付霖得令,去为白澜收拾贴身衣物和随身银两。
等三人用膳结束,白澜起身道别。想了想,“大哥、王爷,我会从家里给你们带点特产回来。”然后,拎着付霖帮忙整理的包袱,脚底抹油跑了。
付霖跟在白澜身后,目送人远去。怅然,有了孩子远去的萧索意味。四春秋,付霖准备去书房汇报。
“昨天,辛大人没多久就出来。属下进去发现,白澜公子已经睡了。辛大人和澜公子说什么,属下也不知。”付霖不敢有所隐瞒,倒豆子般全说出来,生怕有遗漏。
仲孙点头:“嗯,我知道了。”
白衍对弟弟走了,没太大反应,继续抠自己的手。仲孙坐在他旁边,没忍住揉了揉白衍的头。
对白澜回去一事,仲孙心里清楚。只不过,他不愿意有别人插在他和白衍之间,亲弟弟也不行。
至于林家,左右太高看自己。当他们是什么,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更何况,上京十二城里,大家闺秀又不只有那一位林家姑娘。
出于不安,白澜拐弯去找辛哲。单刀直入,让辛哲不要为难林家。人家不愿意,这很正常。他又不是绝世珍宝,况且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珍宝。
正主都不计较,辛哲作为一外人,更不好说什么。按他的想法,白澜配得上对一位顶好点姑娘。一切,不过时机未到罢了。
白澜与辛哲道别,背着比之前更大的包袱上路。真是不容易。
辛哲认命的再去林家。客客气气的与林家少爷打马虎眼。既然双方都有所顾虑,这门婚事自然没必要。
“林兄。实在不巧,我那白澜兄弟,临走前特来与我说声抱歉。白兄爹娘昨日来信,信中阐明已有别的安排。”
林少爷愕然:“白公子是不是,怨我们、我之前的不礼……”自家那妹妹,之前生气的模样还历历在目。
辛哲:“怎会。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白兄体感,今生恐与林小姐无缘。”
林少爷没辙:“这……”他觉得要说些什么补救一二。他突然想起,还躲在屏风后的妹妹。
辛哲告辞:“在下还有要事在身,就不与林兄多言。”一开始他就有注意,有小姑娘躲在门后窃听。林少爷和林小姐,可能没做过多少坏事,身形也不懂得遮掩一二。
林少爷还没反应过来,人已经走了。林小姐气鼓鼓地跳出来,杏眼圆瞪。
“哥哥,你怎么也不为我说说好话。现在好了,白澜要娶别的姑娘了!”
“冤枉!妹妹,这事我们本来就不占理,当初咱们可是坚定地拒绝这门婚事。爹当初还特地劝你再想想,你可是是一口回绝的。”再想反悔,哪这么容易。
其实,林少也不愿把妹妹嫁给一位江湖子弟。不是他看不起人,总归是刀尖上舔血的。尤其,白家还是羲王势力,若是发生什么事……
林小姐语塞。她当初以为,又是哪个纨绔公子哥来提亲。哪里想到是白澜师兄与她提亲,等听到白澜这个名字,一切都晚了。
林少爷哄劝:“想来真是有缘无份。好妹妹,日后定为你寻个好夫婿。别的不说,上京十二城多的是优秀世家子弟。”这一瞬间,林少爷和仲孙的想法一致,他们值得更好的。
“我不要别人!”林小姐转身,跑回闺房。身后的小丫鬟,急忙追上去。
林少爷叹气,真是被宠坏了。也不知道爹娘当初怎么想的,送去学什么武功,性子变得这么野,哪像个大家闺秀。心底却又心疼妹妹,这婚事绕来绕去的,是不是老天爷看不顺眼,捉弄谁呢。
林小姐回房,没忍住抱着贴身丫鬟掉眼泪。漂亮的大眼睛里,满是委屈。急得又是跺脚,又是抹泪。
林小姐面上梨花带泪:“先前你也听到,白澜他回家就是要与别的姑娘成亲。那我怎么办?”
小丫鬟心疼,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又如何劝自家小姐,怕说到小姐伤心处。不知怎地,竟也哭起来。
两人哭了会,林小姐想了许多。
“你要帮我,我要去追他!”林小姐哭了一阵,坚定念头。
丫鬟犹豫:“小姐,若是老爷夫人知道……”
“终我一生,非君不嫁。”林小姐竖起两指发誓,美目坚定。
丫鬟一愣,随后咬牙答应。
林小姐追夫之路,颇为坎坷。庆幸的是,两人最后总算修为正果。
仲孙最近把所有的精力,全放在五国盟会上。带着白衍和辛哲,四处绕弯。本来他只需上场溜一圈,不想夏帝将所有事交给他。想来这次,以往不同。
“殿下,这是盟会所有的名单位次。”眉眼细长的老大臣送上一沓折子,暗中打量仲孙。他一见小王爷,似曾相识。年岁大了,记性没有从前好了。
仲孙翻开其中一本,发现没什么地方要修改。只是,有一位置用丹笔特意备注。
抬头,仲孙问道:“李大人,这处是有什么注意之处。”摊开折子,仲孙指了指那处。
老大人眯了眯眼,望向仲孙所指。解释:“哦,那是太尉大人晏胥之位。”
老大人灵光一闪,恍然大悟。“不过,太尉大人已许久不参与,想来此次也不例外。”
“原来如此。”仲孙在脑海中翻了一遍,偶尔听见过几次。每日朝会,就没见人来过几次。道士张的徒弟倒也是这个姓,不知道是不是认识的。
老大人并未退下,反而开始端详起仲孙的相貌。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想,荒唐是十分荒唐,事实也是十分事实。
“本王的脸上是有什么脏东西,为何大人这般看着本王?”仲孙奇怪。
“老臣望着您,忆起年少岁月。”感慨良久,老大人依依不舍的忙别的事去了。
仲孙合上折子,忽略周身或探究、或好奇的各种颜色。十分淡定的唤来内侍,和来人说了几句。
白衍友好的和当值,进行了一番拳脚较量。对方被击败后,老老实实的和白衍换了值守时辰和负责地盘。
走在半路,和搬着一大堆典籍的辛哲遇上。帮他分担了一部分,两人你一问你一答的进的走着。辛哲佩服自己,他这自问自答是越来越熟练。
等到地方,两人便注意到仲孙豪迈的坐姿。仲孙同样犀利的一眼盯住白衍,同时他“飘”似的向这移动。
接过白衍手中的书,仲孙往自己临时专属书案上摞。
辛哲将书放在仲孙桌子上,后面两人已经黏糊到一起。他眼角一抽,独身久了受不得此等场面。
见不得这场面的,显然不只是辛哲。不少大臣,纷纷转过身找事情做。辛哲隐约还听到“有辱斯文”、“小子狂妄”……
仲孙和白衍用完午膳,无视周围麻木的各个人脸。两人默契地收拾好东西,白衍回殿外值守,仲孙翻阅起书籍。
辛哲没事人似的喝完汤,十分讲究地用素帕擦拭嘴角。与他讲究的过程不同,辛哲收拾东西十分不讲究。他粗暴地将碗碟塞到食盒里,起身放到用来专门放置食盒的地方。
因五国盟会,不少大臣们都选择留在这处理公务。写份折子至少要写两遍,与羲王直说倒不少省麻烦。
当然,也有不服的人。奇怪的是,那些人如鹌鹑埋着脖子。
仲孙特意吩咐内侍,多准备膳食。他要与诸位大人们,挑灯夜读。闻言,有的大人们脸色不是很好。
不过,也有孤家寡人觉得此举不错。本来就有一堆事情未处理,家中无人相伴,倒不如与平时共事的同仁多说说话。
辛哲微低头,将众人表情尽收眼底。翻过一页纸,用笔记下东西。他看向值守结束正满脸倦怠的白衍。一旁的仲孙倒是精神抖擞,似乎有无穷力量。
没过多久,内侍端着膳食进来。为留值的每位大人端上属于他们的膳食,甚至考虑到某些老大人,特意准备了好咀嚼的汤羹。
众人懂得,他们面子还没有重到宫中内侍都来谄媚的份。更何况,天子之物,岂是他人能随意使用的。
想到这层面,不少人惶恐地起身与仲孙道谢。虽是羲王强留,但是他们却不能不记着羲王的好。
仲孙瞧着底下人的恍惚样,也不知都在想什么。顿时,心里觉得好没意思。
先前的李大人,眯着眼望向仲孙手里的折子,又望了望仲孙的脸。一来一回,正好就与仲孙的眼睛对上,老大人对着小王爷露露齿含笑。
老大人问:“关于此次盟会,王爷似乎另有其他需要嘱托的?”
其他人一齐放下碗筷,看向仲孙。
仲孙笑道:“本王不过是希望,各位大人想出个法子,令四国使臣答应本王一个小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