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荧惑志·四 ...
七月初七,民间称之为“七夕”、“乞巧节”、“女儿节”。这一日,家家户户都要备瓜果宴、祀告织女。女子穿针乞巧,求子祈福,小儿亦有“乞聪明”的习俗。白日里,人们“曝书”、“曝衣”,互赠果鸡蒸食,到了夜间,逛街市、食筵席、赏那张灯结彩的“乞巧楼”,更是热闹非凡。
渡魂者虽属冥界,毕竟也曾为人,总是比那些天官地仙多了一丝人味。就连无念也常流连人世繁华,且尤好民间饮食。用他自己的话说:“人寿不过百年,正因苦短才更懂享乐。不像那些寿数长久的,说得好听是‘无欲无求’,不过是活得久了‘五感迟钝’罢了”。虽是浑话,却也有些歪理。
今日是初六,街市上已经买卖张罗起来。城南坊市林立,铺面上摆着各色蜜煎雕花、珍玩动使,一时间金银易货,人声鼎沸。小尤一路被行人推挤簇拥,行速迟缓,干脆买些酥饼、团子的解解嘴馋。正闲逛着,又瞥见前面摊子上的一束青玉双鹤剑穗,制式新颖,做工也好,小尤看了一眼,不知怎的却想起一个人来,便有些移不开眼。
鹤立清野,孑孑独行。静如君子,行似疾风。
小尤勾唇一笑,利落地掏了腰包。正待往前走,远远地又看见前面巷子口,似乎有两个熟悉的身影。小尤稍一踮脚,先看到了陆显那张温和的脸,再往旁边一瞅,却是一个俏丽少女,正拿起一个桃穰酥,弯下身子和谁谈笑。
小尤一愣,心想,这不是宋家药铺的莹儿姑娘吗?她和陆显原是认识的?
再一细瞧,两人之间原来还站着一个小小孩童。这孩子一手牵着陆显,一手接过莹儿手中的果子吃着,人已不像小尤初见他时那般瑟瑟难过——不是杜家孙儿又是谁?
小尤心念急转:杜家奶奶年迈多病,和药铺的莹儿姑娘显然是熟识,昨日她也曾出现在杜家吊丧,而陆显正是杜奶奶孙儿的学塾先生……原来如此。
看着这两大一小,温馨和谐的画面,小尤忽然有些没来由的气恼。心中想起孟婆说出那句“他此生姻缘已定”时的恍惚神色。这样看来,婆婆叫她去收噬魂鬼,竟不是巧合。
荧惑仙子姿容绝佳,落落风华,原本行意潇洒,为何要被人世间的情爱这样牵绊?
小尤忽然就不想逛了,闷闷地往孟记走。
孟婆不喜人多,今日酒肆并未开张。小尤进了店内,见四下冷清,与街市上的热闹景象对比鲜明。孟婆婆正坐在窗边,铺纸落笔写着什么。看到小尤进门,倒是感到些许意外。
“你不是去逛今日的市集了,舍得现在回来?”
小尤也没答话,只是凑上去看孟婆写了什么。
只见团花纸笺上,簪花小楷还透着墨香。一首五言诗跃然纸上:
七月初七日,星桥鹊未回。
樽酒乐长街,燃灯花作魁。
长歌有尽时,顾影徒余悲。
乘影与风醉,朝暮待同归。
孟婆看小尤一反常态闷不吭声的样子,有些好笑:“傻丫头,想什么呢?”
小尤终于抬起头,看着孟婆认真答道:“我在想,婆婆近来颇有诗性,我要不要也恶补一番学问,好追随您的脚步。”
孟婆听罢,笑了一回,竟也没有去戳小尤额头。
“好诗配好酒,我只是不想辜负自己一番手艺罢了。你去,把后院花田下的那坛酒给我挖来。”
小尤依言去了。等回来时,孟婆却拿了两个酒壶,用那坛中酒分别倒满。启封时,酒香四溢,相较于“晓山青”而言,这酒香醇厚,光是闻着便有些醉人。
小尤问道:“婆婆,此酒何名?”
孟婆启唇回答:“醉梦一场,可盼‘朝暮’。这二字便是酒名了。”说着让小尤拎起酒壶,将店门一开,道:“那个桑家瓦肆在何处,你应该知道的吧?”
一刻过后,两人已经站在了城南最大的勾栏瓦子门前。小尤一边跟着孟婆往里走,一边心想,说好的不喜人多呢?这倒好,干脆跑来人最多的地方了。虽说自己原也打算来寻个乐子,可是孟婆在,她是肯定不能上去露脸了。
勾栏瓦子是百姓闲时的聚会娱乐之所,节庆里更是热闹。桑家瓦肆中有勾栏十座,其内各班的杂耍曲艺、说书皮影、角抵演武,种类繁多。孟婆并没有要和小尤解释的意思,只是挑了一个老先生的说书看棚,找个僻静的角落坐下了,小尤也跟着在一旁坐定。
只听这说书人正在讲史,讲的却不是人们惯听的三国故事,而是本朝开国之前的后周英宗的事迹。讲到英宗“相貌英奇、善骑射、性沉重寡言而治国有术”;其在位时“重典治乱、除弊革新,又南征北战,三伐辽国”。本是一代明君,可惜英年早逝,未能成就大业。在座的听了无不抚掌嗟叹。
孟婆似乎也听得入迷,不时端起酒壶饮上一口。小尤看一眼她的神色,趁机问道:
“婆婆,您叫我去收那个噬魂鬼,并不是因为早先就盯上了她,对吗?”她斟酌词句说道,“您是……算到那陆显的缘定之人命中有这一劫,才特意来搭救吧。”
孟婆却好像没听到她问,只就后周英宗的事迹评道:“这皇帝活着的时候也曾搅弄风云,只是人死了,身后事却也管不着了。”
这话乍一听有些没头没尾,却听说书先生果然讲到英宗之子即位后不久,一名武将兵变夺权,自立为帝,后周就此灭亡。时至今日,已是百余年过去。
“原来转眼间已过百年,”孟婆听完,自言自语道,“想想那时,我也才修成仙身不久。”
小尤立刻被转移了注意:“听说婆婆曾受东岳帝君点化,后经百年修炼成仙,您说的便是那个时候么?”
“没错。我原本长在东岳天烛峰,那处灵气充沛,是修炼福地。帝君说我是有仙缘的,若一心向道,便不难飞升。只是那时,我遇上了荀卿。”
小尤是第一次听孟婆讲起过去的事情,连忙竖起耳朵。不知是这酒醉人,还是听了英宗故事有感,她理了理思绪,真的轻言细语讲起从前的经历来。
===========================================================
百余年前,还是荧惑仙子的孟婆第一次修成仙身。因她曾听帝君提起凡尘种种,便怀揣着一颗好奇心,化作人形下山游历。
当时的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割据。后周英宗因病薨逝,其子赵王在位仅三年便被夺权废黜,新帝厉兵秣马,雄心勃勃地开启了统一大业。
荧惑当然不懂这些,她一路游山玩水,也时常在市镇或村落停留。于她而言,人间的一切虽然新奇,却并不尽如想象的美好。比如荧惑逐渐明白,“贫贱”为世间万苦之源,而那些“大富大贵”之人又未必怀善;再比如,人的贪婪欲念就像个无底洞,一旦陷入便不复回头,诸如此类。
尽管如此,荧惑对这人世仍旧感到痴迷,尤其是凡人疲于奔命却囿于情爱的一颗凡心。
这一日,她正在山中行走,不知不觉走得深了,四周围人迹罕至。荧惑也未觉不妥,又走了一段,前面却忽然出现了一段羊肠小径,沿路前行,尽头竟有一间柴木小屋。
这样的山林深处,怎么会有一间小屋?莫非是什么精怪半仙的居所?
荧惑这么想着,便走得近了些。只见这屋子独门独院,朴素中透着野趣;石阶绿苔,风穿卷帘,倒是处处流露清雅。荧惑正欲上前叩门,小屋里忽然走出一个人来。
一名男子一袭白衣,长身玉立屋前;样貌清新俊逸,气宇不凡。尤其是那一双温和的眸子,仿佛多看一眼都会陷进去。荧惑心中莫名一动,反应过来时已经心虚似地隐匿了身形。
这人好看得就像画中谪仙一般,不过他身上并无半丝仙气,只是个普通凡人。
荧惑想不出这人为何独居于此,却见他眉宇间似乎颇多愁绪。男子似乎在等着什么人,在院中徘徊了一阵,又进屋去了。荧惑这才回过神来,觉出自己一番举动有些夸张。
既然是凡人,便没有结识的必要了。不论他因何而愁,凡尘难事又何止千万?荧惑向来只是旁观,断不会为一人破例。如此一想,终是放下好奇,自行离去了。
此后半年间,荧惑仙子又陆续走过了不少地方。在返回天烛峰的路上,她又记起了那个仅有一面之缘的凡人,正好顺路,便想再去那处林子看看。
只是这次,她还没找到那间屋子,就在林中一条溪流边发现了身负重伤的那个人。
===========================================================
故事讲到这里戛然而止,小尤听得正入迷,孟婆却像是喝多了一般,只闭目听着台上已经换了班子的演艺人唱曲儿,不再开口了。
小尤也无法勉强,只得一口一口饮起酒来。一边饮一边奇怪:婆婆酿的酒,向来是不醉人的,只是这回不知怎的,婆婆喝完却一反常态地追忆起过去来。就连小尤自己,多喝了这几口,也觉得脑袋沉甸甸的。
恍惚间,台上的声声念唱,慢慢变成久远记忆中一段喜庆的乐声,似乎有什么陌生的情绪涌入胸腔,让她翻江倒海地头痛起来。
脑内仅存一丝清明的小尤愈发困惑起来——她是渡魂者,又哪来的什么记忆?
昨天去滑雪,回来就感冒生病了。忍着头疼改完这一章,还是晚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荧惑志·四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