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十章:震惊年级组 ...
-
晨练回来吃了早餐,梁由之就往学校去了。伯父家离学校南大门只隔着两道马路,直穿马路很快就到了那条泥泞的学府路,在路上还碰到了在路边买包子的教主和竹竿儿。
“早啊,你俩在几号考场啊?我在十一号。”梁由之伸手在他俩书包上就是重重拍下,他俩也很配合地向后假装倒了倒。这是这个小团体之间非常特殊的一种打招呼的方式。
“我靠,这一大早的让我俩给你行这么大礼,由之你过分了哈!”教主一边嚼着肉包子,一边含糊不清地回答着。
竹竿转身,“没有,我在二十二考场,教主在三十五考场,咱们学校的德性向来是根据排名来分考场的啊,一个考场的水平都差不多,监考老师都不怕你作弊的那种!不过我倒是没听到咱班有谁在十一考场的。兄弟你珍重啊!哎,多少透露一下呗,你这回是不是又要放大招?”
“嗯——母鸡哟——等着看呗,我先走了啊!”简单的回答了竹竿儿的问题之后,梁由之就加快了进校门的脚步。
因为十一考场在五楼,电梯是不会启用的,只能爬楼梯。到了考场,自己的座位是最后一排最后一个,嗯,是个天时地利绝佳的好位置啊,当然,只是对于那些想搞小动作的同学来说。周一上午考语文数学,下午考政治历史,周二早上考英语,下午考生物地理。初高中考试就是这一点不好,不能提前交卷,不像大学考完就可以提前交卷走人,一点儿都不会耽误时间。数学最后的压轴大题有点意思,要求用三种解题方式来做,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超了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了,好在自己已经超前复习到了高二了,还有以前学过大学数学的老底在那,其他的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和自己在家压中的考点都八九不离十。两天考下来都是顺风顺水的,不出意外的话前三都是有可能的。这次月考成绩大概在周四就能出来。这次考试依旧是全校年级交叉改卷。
初三英语组办公室。
“这一叠卷子好像是十一考场的吧,居然让我改出了个满分卷。关键是这这作文写得是真的好,好多句式怕是英语四六级里头才会用得到,还有这圆体英文写的真是好看,线条流畅又优美。这学生怕是在家没少学吧,彭真你来给长长眼,这怕是个好苗子。”初三3班的英语老师刘文改着改着就对着那叠卷子的最后一张赞不绝口。还真是巧了,这个叫彭真的英语老师恰好就是梁由之的伯母,她的办公桌就和刘文挨着。
“这有什么稀奇的,这才初一的试卷,难度不高,好多考满分的呀。”彭真头也不抬继续改着手里的试卷,“等等,你说作文有四六级的水平了?不太可能吧,让我看下。”说着便挪着办公椅挤到刘文的身边,两人一同研究了一遍这张试卷,一边看还一边赞不绝口。末了,二人均对视一眼,眉眼含笑。
刘文先开口道:“看来咱俩是想到一块儿去了,正好咱俩负责这次英语竞赛,你看这个是不是个好苗子?”
彭真点点头,但又皱眉:“只是我觉得这个孩子还是个初一年级的,贸然破格让其同初三的放一块儿去比赛这对于其他的初一学生怕是会显得不太公平,何况咱向来都只在初三的学生当中挑选学生呀。”
“这还不简单呐。咱就弄一套历年的试卷,就挑一些比较有深度的试题,然后各年级组都发一份再麻烦他们批改完了交过来,这样光明正大的海选出来,还怕没有好的吗?你看这次初一都出现这么好的苗子,难保没有其他的呀,到时代表学校出去比赛得了名头咱们也不亏。”刘文停下了翻阅试卷的动作,转头对着彭真细细详谈。
只是彭真依旧略有迟疑:“我们学校在竞赛这一块儿英语向来最是薄弱的,以往也没有什么好成绩,这么大张旗鼓的,若最后还是同往年一样的话,不得被领导说死啊!”
“你呀,就是太谨慎了,你怎么就不想一想,没得到还不是一样要挨批。”说罢,刘文继续拿起红笔转战下一叠试卷,“待会校对完了就拆密封线,我倒是要看看这匹黑马到底是何方神圣,也没听说学校里哪个老师的子女有这么出色了呀!”
二人继续了改卷的动作,只是相比之前要更加仔细了,生怕又错过了下一位种子选手,可惜,等到全部改完了都没有遇到第二个。
而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了初三数学组语文组办公室,政史地生办公室倒是比较平静,毕竟这些科目分项上常常会有满分的同学,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数学组办公室就不像其他办公室那么平静了,许多老师为了一张数学试卷最后一题的解题思路争吵得不可开交。为什么呢,因为这张试卷的压轴题要求用三种解法,而这卷子上却是罗列出来四种解题方法,这第四种方法是明显超纲了,在函数的基础上,还加了三元多次方程组进行计算,整体上直接就两步到位,不仅解除了动点的位置,还分析了一下动点运动的轨迹。实在是妙得很。但是这明显不是一个初中生的水平,更别提这整张试卷解题方式如此老练,步骤的处理倒是有点像咱们这些老手才会有的手法。
数学老师不比其他,在答题方式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套模式,毕竟自己是要以身作则的,尤其是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的技巧上,是要对学生讲清楚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考生经常说自己明明做出来正确答案却是没有拿到那题的全部分,很多人都会在步骤分上出错。中考时对于每一步的步骤分是安排的很详细的,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老师会劝你要是不会做的题千万不要空着,想到什么就写下去,能做到哪一步就写下去,实在不行你能猜到答案是什么证明不了就直接写下答案也是可以的,至少还会有一些步骤分可以获得,不至于丢了全分。这样长时间给学生示范之下,自己自然而然就也会养成详解习题的做题习惯。
每年主管校内各年级数学竞赛的郭旭东看到这份试卷简直就是双眼放金光,“这卷子是哪个场的?之前碰到过吗?这题做的有点儿那么个意思哈!”
“说来也是奇怪,一开始还以为一二三号考场的,结果看了下这叠卷子的密封条面上写的居然是十一,这得有四百名开外了吧?竟然还是初一那堆卷子里的,我们先前还想着这怕是咱们初三那几个皮猴子里面其中的一个呢,这下好了,谁也没想到。”一个年长的老教师开了口,脸上还余韵着刚才激烈讨论的红光。说罢抓起办公桌上的茶杯狠狠灌了一大口浓茶水,慢慢地缓过来后又继续道,“这个卷子我看了下还是比较偏难了好多,小郭啊,你安排的这次数学月考我看还是不错的,三个年级的尖子里那些适合去竞赛的一下就全突出来了,这苗子我看不错,这张卷子也是他们初一卷的唯一一个满分卷。”
而语文组讨论更多的倒是卷面上那一手的欧体正楷,实在是赏心悦目,天知道他们改了一堆试卷早就改得眼晕了,最妙的那篇作文,题目取的也非常有意思,叫《去时莫问来时路》通篇下来言之有物,很是有深度,这一看就是经历斐然的人才能就“人生”这个话题写得如此扣人心脾,不要说是个学生,就是同为大人的老师们看完也是感悟甚多的。说实在的拿去投稿都是没有问题的。
忙碌的上午终究过去,办公室的老师们纷纷伸了伸腰起身走向了食堂,饭桌之间讨论的最多的就是各自组里那张满意的卷子,都是一个学校的老师,聊起来都是毫无顾忌的,一对上才知道大家都在聊十一号考场里的那叠卷子,初二的老师一问与他们无关,那叠卷子是初一年级的,初一年级的老师们也都纳了闷了,在心里又把自己班里的那几个出挑的人想了又想也没想出个头绪来。
其中一个教初二的年轻老师开玩笑道:“你们说的都是十一号考场的,莫不是改到同一个人的试卷了吧!之前也没听你们说初一年级里有谁这么能啊!”
初三语文组里一个改卷的老师对着同年级其他组里的老师问道:“你们说的那份卷的字迹是不是看起来特别清秀还有一股子劲道在里头?”
英语组的刘文放下筷子抬头,“我这英文写的是圆体的,跟汉字不同,不过确实是有一股子劲道在里面。”
“这数学卷倒是干净利落,光注意压轴题去了没太注意字迹,但是映像中还是很清瘦的字,挺整洁的倒是。”数学组的郭旭东说。
“有的有的,是有那么几份卷子老头子我改起来眼没那么吃力,那书写写得好,不过这样的卷子还是有那么十来份的,毕竟初一年级好歹也是有一千五百来的学生,不免有些在课余练过了书法。”政史地生办公室里一个快退休的老老师说。
听到大家的言论,心里顿时也有底了,都是同一个人的卷子这事跑不了。那就要看这人是谁了,可惜还没拆密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