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第四十六章 ...

  •   第四十六章
      平静的日子对于寻常人来说,是百无聊赖度日如年,而对于在乱世中如履薄冰之人,却是倍感珍惜,总是感慨时光飞逝。
      在文姜以为可以平稳度日之时,小姬同也在父母的关爱之下,逐渐成长。姬允对文姜母子关怀备至,让她渐渐觉得,这鲁王宫有点像家的感觉。虽然,这个男人始终走不进自己心里,却是值得相守的家人,也许,就这样过一辈子,也算是幸福的。
      而与此同时,齐国的国力逐渐壮大,让周围的诸侯国人人自危。终于,一纸家书打破了她以为的平静……
      “夫人,齐国派人送来家书。”小曲领着一人进了殿内,行了礼。
      “家书?”文姜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端详着来人,是一个齐国服饰的女子,年纪大概二十多岁,“怎么不是驿站的人送来?”
      女子答道:“因此书信事关重大,大王特别吩咐,必定要亲自交到夫人手中。”
      “哦?”文姜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安,“什么家书这么重要?呈上来,给孤看看。”
      女子从怀中掏出一卷绢帛,双手递给文姜。
      “你远道而来,想必也累了。”文姜接过绢帛,看了她一眼,转而对一旁的小乐吩咐道,“小乐,你先带她到后殿去休息,准备些吃食。”
      “喏。”小乐应了声,便领着女子去往后殿。
      她们出去后,文姜急忙展开绢帛,刚一看字迹,就知道是父亲的亲笔,想必是十分紧要之事。
      看完之后,她冷笑几声,随后一扬手,将绢帛投入火盆之中,霎时间,一股浓烈的烧焦味扑鼻而来。
      小曲站在一旁,见状不解地问道:“夫人,您这是……”
      “当年他千方百计地算计自己的女儿,就是为了今天这封所谓的‘家书’吧。”文姜嗤笑着,而后看向小曲,“你说,孤会帮他么?”
      “齐王可是有要紧之事要夫人帮忙?”
      文姜点点头,继续说道:“他想让孤说服大王,与齐国一同出兵,讨伐卫国,助姐姐和公子朔复位。想必此刻,齐国的国书已到达大王手中,想让孤加把火,吹吹枕边风。”
      “哦,卫国之事奴婢也略有耳闻,黔牟勾结前太子伋和公子寿的党羽,将大公主和太子朔逐出卫国。”小曲打量着文姜的神情,顿了顿,又问道,“那夫人是如何打算的?”
      文姜笑着答道:“本来,助姐姐一臂之力是义不容辞的,但你认为,孤的父亲如此紧张要促成此事,仅仅是为了帮助他的大女儿吗?”
      小曲细细品味着文姜的笑容,“难道父亲帮助女儿不是天经地义?”
      “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是,但对于他来说……”文姜起身,一边往内殿走去,一边说着,“你认为他把孤送到鲁国,是帮了孤么?‘女儿’对于他来说,只是称霸路上的一个工具而已。”
      文姜走到内殿,对小曲说道:“替孤更衣,孤要去‘政懿殿’。”
      小曲不知她意欲何为,去架子上取来凤袍,一边帮她更衣一边说:“夫人刚才的意思,似乎是不帮齐王,为何还要去?再说,大王此刻与群臣在‘政懿殿’议事,此刻前去怕不是时候。”
      文姜说道:“孤这是要去替孤的儿子,未来的鲁国大王,保住社稷。”
      小曲愈发觉得奇怪,却也没再多问。
      “这衣裳的熏香换了吗?”穿上外衫之时,文姜嗅了嗅身上的衣服,不像原来的香料那般浓烈,飘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又有点像草药的味道。
      “回夫人,这是内务府新进的熏香,比较清淡,奴婢觉得好闻,就给夫人的衣服都用上了。夫人若是觉得不好,奴婢给您换回原来的。”小曲答道。
      “不,这个香味挺好。大王近来总是咳嗽,孤每天要去侍候他喝药,太重的香闻了也不好。”
      文姜换上朝服,梳妆完毕,便往“政懿殿”走去。刚走到门前,就听到殿内正在讨论是否要出兵讨伐之事。
      文姜不顾侍卫劝阻,长驱直入。进殿后,恭敬地行礼,“臣妾拜见大王。”
      殿内众人见状,议论纷纷。
      “夫人免礼。”姬允见文姜盛装而来,有些诧异,又见众人窃窃私语,遂向她伸出手朗声道,“来,夫人上座。”
      文姜正欲上前,瞥见殿内之人交头接耳,遂停住脚步,回首看向众人,说道:“众大臣若有奏报可明言,毋须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这时,姬翚出列,随意行了个礼,说道:“夫人虽然身份尊贵,但作为后宫妇人,怎么可到这议政朝堂上来。再说,此次朝会事关齐国,夫人可是齐国公主……”
      文姜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而是广袖一挥,看着那些交头接耳的大臣,“各位大臣,是不是也觉得,孤不配立于这朝堂之上?”
      殿内瞬间哑然无声。
      为首的李丞相出列,对文姜恭敬地作了个揖,说道:“夫人作为后宫之主,理应秉承祖先遗训,切不可干预朝堂之事。”
      “若是诸位能为主分忧,孤也想安心地做个深宫妇人,可是现如今,谁也没能给出两全之策,不是么?”文姜看向姬翚,又看向李丞相,再看看其他人,无人敢发一言。
      文姜义正言辞地说道:“那么今日,孤这个深宫妇人,为了自己的丈夫,鲁国的大王,也为了自己的儿子,鲁国的太子,只好立于这朝堂之上了!难道诸位认为,孤不配为夫为子筹谋?”
      殿内肃然。
      姬翚白了她一眼,甚是不屑,“难道夫人认为,您比臣等这些征战沙场的男儿,更懂得用兵之道?”
      “那么深谙用兵之道的大将军,是否有万全之策?”文姜反问道。
      见他不答话,文姜转过身,大步走到殿台之上,坐到姬允旁边,“听诸位方才在争辩,是否出兵与齐一同讨伐卫国。”
      姬翚心里一阵憋堵,大声说道:“夫人莫不是要替齐国说情来的?”
      李丞相上前,补充说道:“老臣认为,不宜出兵。目前齐国强盛,早有染指邻国之心,若出兵相助,必然耗损我国军力,到时候恐怕会让其有机可乘。”
      “臣不以为然。”陈大夫出列辩驳,“正如李丞相所言,齐国早有染指邻国之心,此次出兵打的是‘匡扶正统’的旗号,若此时不应其所求,必被诸国视为不义,他日强齐便有了借口来攻。”
      李丞相反驳道:“齐国若经此一战,需要许久的时间方能恢复,一时之间根本奈何不了我们。”
      “非也!齐国强盛,就算一时之间无法来攻,也要不了许久。”
      “此次齐国攻卫,必然不是这么简单,肯定另有图谋。”
      台下一片哗然,双方争执不下。
      “诸位,请听孤一言。”文姜起身,众人停下舌战,“孤认为,既然出兵有损国力,不出兵又视为不义,那是否可以有两全其美之法呢?”
      文姜见众人无解,便继续说:“齐国作为本次出征的号召者,定是要迎主力直取朝歌的,而我国作为助力,却未必要如此。不如应了齐王所求,就出兵相助。要知道,鲁卫之间有广泛的接壤之地,我方只需要避开军力集中之地,化整为零,在邻近各城镇弄出些动静来,让诸国知道即可。并且,我军可以暗地里拖延出兵之日,在齐国出兵之后,方有所行动,好让齐军牵制住他们大量的军力。”
      众臣皆静,少时,居于殿末的一人出列,立于殿中,朗声道:“夫人真是见解独到!依此法而行,既出了兵,不致于遭人非议,又保存了实力,可谓是一举两得!臣拜服!”
      此声一出,殿内众臣纷纷附议。
      “好!”姬允一拍案台,“既然大家都无异议,就按夫人说的办!李卿将回函拟好后呈上来。”
      “喏。”
      “至于领兵之人……”说到人选,姬允有些迟疑。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武将纷纷自荐。毋须费神又能扬名立功的美差,大家都不想放过。
      文姜看向不发一言的姬翚,随后对姬允说道:“大王,臣妾听闻姬大将军之子自小就在军中长大,兵法聊熟于心,但却一直没能领兵实战,不如这次,就给他一个历练机会如何?”
      姬允想了想,点点头,“羽父一直是我大鲁难得的将才,如今年事已高,寡人也希望羽父后继有人。那么这次,就由姬暹出征吧。”
      姬翚错愕地看了下文姜,随后领旨谢恩。
      “咳咳咳……”姬允突然咳嗽起来。
      文姜扶住姬允,替他顺顺背,“大王没事吧,汤药喝了许久也不见好,还是再让太医来瞧瞧吧。”
      姬允摆了摆手,“寡人无碍,下朝吧。”
      文姜搀着姬允下了朝,群臣也相继退了下去。
      门外,小曲从角落里出来,偷偷叫住了末尾一人,“梁司寇,夫人对您刚才在朝堂的表现十分满意,可否借一步说话?”
      梁司寇正是在朝堂之上最先附议之人,他见是文姜的侍女,想了一会儿,点点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