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太爷重生记四十八 ...
-
众人采好香椿已过晌午,按照太爷的意思,采得差不多便够了。途中采到十五个鸡蛋,被太爷拿到舅母家请她家公鸡帮着孵化。
回到家里,太爷立马烧水焯菜。香椿芽要趁着新鲜焯来的才不会老。
焯好的香椿保持着鲜明的嫩绿色,摊开来,晒在苇席上,等待晒干,就可以买卖了。
太爷早想好了。这时节刚好是青黄不接,农户们家里的存粮存菜也吃的差不多了。田里虽然有的是野菜,可架不住太小了,还没成气候,可不就让太爷钻了空子吗?
太爷他们采了四张苇席的量,光焯水就得半天。好在这两天天气好,月明星稀,天高云淡,很适合晾晒。
等摊晒完毕,太阳刚刚下山,正要准备晚饭了。
晚饭是简单的四菜一汤,僧多肉少,小猪仔们吃的正欢,单看谁抢的最多了!
饭罢。该干嘛的干嘛去了!
说到干活,这就要提一下太爷家里的分工。首先占大头的是农田里的活,不管长幼,只要能走路,都得下地去帮忙。但主要的劳动力还是三个位长兄,溜子,星子,玢子。其次是家里的农活,喂鸭是冲子,喂驴是太爷,庭院里的洒扫是谷子和玢子,柳爷爷帮忙。还有族长给的奴隶——三男两女,也都各有所值。
农活小的们都不大会干,太爷会,却不好指挥他们。好在有柳爷爷帮衬着,从旁指点,慢慢的也就会干了。
太爷家离村正中远,土地当初划分时,得露田四百多亩,桑田和麻田近百亩。三亩的院子里种上了蔬菜。至于蔬菜,院子里种了青菜,黄瓜,肛豆,南瓜,番薯等时令蔬菜。西瓜,地瓜,马蹦瓜随意地张在西南角。
傍晚时分,天空下起了沥洗小雨,刚好省去了浇灌菜田之功。春雨贵如油,想必今年的天气还算顺遂。
地里墒情整的不够,这一场雨下的又要推迟几天了,和墒情想比,春雨来的更重要一些。
太爷漫无边际的思考。赶紧着收拾晾晒的香椿芽。香椿芽一苇席的分量冲子和谷子都能抬的动。俩人只依着柳爷爷的吩咐把苇席抬到最后一进屋子里。屋里还没有住人,还要晾晒三个月才不会潮湿。苇席就放在了新盘的炕上。干完活后,几个人都有些无所事事。好在天也黑了,索性都早早地睡去,明天还有很多活要做。
雨下了一夜,吃过早食方停。院子里已经不能行走,太爷寻思着——什么时候得去山坡上拣拾些石子铺在院子里方好。无所事事,太爷搬了条板凳,坐在堂屋门口,就着亮光教人编筐子。小的几个宁可到院子里喂鸭也不愿坐着,太爷也不强求,只有三个奴隶和溜子愿意留下来学。编筐子简单,一学就会。四个人起初还手忙脚乱,第二个开始就越来越好了。由小到大,半天时光,已经像模像样了。
埔食是另两个奴隶做的,六菜一汤,薄面饼子,窝窝头,就着面条汤,鲜美而又饱腹。这里的人,主人家与下人是分开吃的。主人家在堂屋,下人在厨房将就一桌。由于出不了屋子,众人说会子话天就暗下来了。等可以下地走路,离那场雨已经过了四天。
太爷兑现了他的诺言,牵着骡子,拉着板车,到附近的山脚下去拣拾石子去了。几个小的也跟了过来,板车上放着四个大筐子。来时很轻松,有板车可以坐,回去时就没那么好了。好在太爷中间单独回家了一次,把板车上的石子倒到院子里,堆成小山,无暇顾及很快又回到采石场。来回三趟,总算勉强能把院子铺成小道,下雨天也能走两趟。
家里有骡子和黄牛,吃的饲料都得精心备着。外面割了一板车甘草,拉回家,下人用铡刀铡成五厘米左右的段,堆成小山,喂食时泡到水缸里,用荆条篓子兜到石槽里。这样一天四次喂食,牛和驴才不会掉肉,养的才壮实。
又是半夜,太爷起床喂牛骡子。早春的寒意直沁心脾,太爷赶紧的就着油灯打捞一早津好的干草。
弄罢,踩着石子,飞快地向二房东屋里跑去。进屋后炕下又添了把柴火,这才钻进暖暖的被窝里,一夜好梦。
这边一房东屋,溜子闻到鸡鸣,四更天便醒了,二房西屋的下人们也同时起身。还有一房西屋的两姐妹,也像往常一样早早的爬起来,喂鸭,撒扫。
溜子与三个下人下田除草去了,等冲子起身,全家就还剩下太爷没有起。
说起来,家里还是缺不了壮劳力的,女人也不能缺。不然,单靠溜子一个成年人,想维持这个家,那得多困难。家里的两个女人刚刚及娣,干活却是一等一的能干,另三个壮劳力也不偷懒耍滑,都是个好的。
这得感谢族长大人。柳爷爷如是想着。转身去了二房东屋。
“木娃子——”“咋还不起呢?”
太爷眯缝着眼,看到是柳爷爷,道:“就起了”。
“冲子都把鸭子喂好了,你才起来。”
“嗯。”悉悉索索,太爷起来了。
“昨晚上喂牛喂得迟了,还没睡饱呢!”
“起了就好”。
太爷洗漱好了以后,寻思着还有哪些活可干——鸭子,和驴牛都喂好了,庭院也已洒扫完毕。唯一可干的似乎只有稻草不多了,又得去割几板车回来。
说干就干。太爷拿了镰刀放到板车上,拉着板车套好驴,牵着驴就要出院子。冲子几个看到太爷的架势,忙问道:“木娃子,去哪儿呀?”
“去割草,你们去不去!”
“去!”就知道躲不过他们,太爷认命地道:“回屋里去拿好镰刀再出来!”
几人这才转身跑回屋里去,拿好镰刀,飞快地爬上板车,抢到个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