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近来看到种种小团体,以及本人自身参与的,颇有感触,故作此文一篇。
小团体,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大团体环境下的微型组织。好的假设我们把这个大团体背景设定为班级,再把小团体的成员们设定为女生。那么现在就变成了一个由两个到五个左右的女生形成的集体活动或总是聚在一起的小团体。(好吧若有不严谨之处请原谅。)
因本人水平有限,故此文只抒发个人感想,不做学术探讨。
女生之间的小团体,往往成员之间感情会特别亲密,即超出和其他同学(尤其是女同学)的亲密程度。当然在团体成员之中也会出现跟某一个成员特别特别要好的情况,这往往是曾经有过同学经历或生活经历,比如家住附近等。
在小团体之间呢,往往会出现一个比较核心的人物,当然这个核心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甚至一旦有了明确的界限,这个小团体的微妙平衡就会被打破,变成“一个人的王国”。里瓦解也就不远矣。而这个“核心人物”,一般是比较具有领导力号召力组织才能的,也通常是和所有成员相处的最好的。当然,一般来说她会选择一个比较温顺安静且随和的女生作为常伴对象。而且,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本来已经约好出去X地的众人,在□□群或电话中:
——“XXX呢?”
——“喔,她说她要回老家,不跟我们去了。”
——“啊?其实我也不是很想去。”
——“嗯,我也有点懒得去。”
——“那不然下次再来吧?”
——“嗯。下次再来。”
或者:
——“哎呀,无所谓啦,那就我们自己去吧。”
——“嗯,好吧……”
不过这样的情况往往造成只有一两个人出去活动的情况,即使除了“核心成员“之外的人全部到齐,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和预想中的欢乐截然相反。
所以这个“核心人物”在小团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类似于在团体中一呼百应的意思。如果从功利角度来说,要想混得好,首先就必须跟她搞好关系,然而要想跟她搞好关系,又必须是人家所喜欢的类型,就像我上述所说的比较温顺安静且随和的女生。然而这样温顺安静且随和的女生往往又都能通吃,即是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好的类型,相信大家都喜欢这样的类型吧?这就是原因。因此在不知不觉当中,这样的人往往就具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也就是潜移默化的“核心人物”般的存在。
现在呢,我所见到的,一般以两三人的小团体为主。
两个人的话,准确地说应该并不能够称之为小团体吧?可能要归类到很好很好的朋友,死党啊,闺蜜啊那一方。
而目前我所处的小团体为三人组,分别由我前桌,我同桌和我组成。下面我以此为例子,窥一斑而知全貌,梧桐一叶而知秋来具体分析一下,借此说说我眼中所看到的小团体。
先说说我们三人之间的关系。为方便写作,给出如下代号:
我同桌且称G,我前桌且称Z,此外各种路人以及虚拟人士全用1234…等代替。
我与G呢,是幼儿园同学,初中同学(并不同班),到了高中,发现分到一个班级,非常高兴,就一起做了同桌。Z是高中才认识的同学。
首先,我们的位置离得近。这是一个首要因素,距离。相信大家在每一个阶段(N)的前一个阶段(N-1),比如高中前面是初中,都会有一些很玩得来的好朋友,也就是(N-1)阶段的好朋友。但是这样亲密的关系是很可能会随着距离的扩张而疏远的。比如没有在同一所学校,或者没有在同一个班,甚至曾经的同桌不再是同桌,由于你或者对方“难耐寂寞另寻新欢”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导致距离拉开,感情变淡。还可以一起再出去玩,一起再嬉笑打闹,但是却没有了当时的那种那么亲密交心感觉。所谓距离产生美,但距离很容易削弱感情,这就跟时光磨砺感情一样的道理。而距离近的,如果有相投的兴趣或互相满意,就很容易成为好朋友!
这就是第二点,感觉。我和G从小一起玩到大,有很多美好回忆,感觉自然是很不错的。而Z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很男孩子气的感觉。头发短短的,五官清晰明亮。G和Z都很爱讲话,一讲起话滔滔不绝,所以两个人很有语言,我也经常加入,凑成了三个“gossip”,曾经把Z的第一任同桌给烦走了……至于我,我是比较不喜欢太娇滴滴的女孩子的,当然有女人味的我觉得很不错,不过娇滴滴好象并不等同于女人味,有的时候会让人难以招架。而对于开朗直率一类的女生我会很有好感,所以对于Z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于是,三个人的感觉都很好,自然,进入下一阶段。
经过上一阶段,已经开始有了小团体的雏形。而作为一个小团体,不一定要求什么纪律啊组织啊等等。但是雏形出来了,表现自然就来了。你可以看见,团体的成员一般都是一起在活动。比如上厕所,只有一个人有需要,其他两个人也会跟她去,然后在厕所外等着一起回去。或者一起去室外上课,总之,只要一看,必定是三个连起来的人……
而这个时候,如果有落单一些的女生,即个人行动的女生,暂且称为路人1,想要过来凑热闹的话。路人1会发现她难以融入进这个小团体。即使她和小团体中的一个女生感情还不错,以此女生为“跳板”的话,也会发现,她并不能够得到多么热情的待遇,甚至其中一些成员会下意识地做出一些戒备性的姿势。可能在小团体的成员眼中,这位路人1小姐就是破坏小团体和谐的侵略者。
另外,会有一些女生和这些小团体的成员感情都还不错,暂且以路人2小姐为例子。一般来说,和路人1小姐一样,路人2小姐也会和其中一个女生关系很不错。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站位的姿势来观察她们之间的微妙关系。还是以三个女生XYZ为例子。
如果是X—Y—Z—路人2。就说明Z就是和路人2小姐关系最好的那个女生,因为身处比较“不由自主”的环境中,人都会以寻找自己熟悉的作为依靠,这样具有安全感。
如果是X—路人2 Y—Z。就说明X就是和路人2小姐关系最好的那个女生(以下类推,不再重复)而且,X把Y和Z都冷落了,她让路人(即不属于小团体的人)夹在了它们之间,这很可能会引起他人心中的一些不满,要注意。而这时候,你可以发现,很有可能会出现一前一后的姿势,但不会差距太远,如果是并行,你会发现,X—路人2和Y—Z中间会拉开一些空隙,这几乎是下意识的,并不是有意而为。
所以,如果你是这个X的话,在你做出如下队列的时候,务必要考虑清楚,你会不会让这个小团体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痕呢?
如果是X—Y—Z 路人2。类似于路人1小姐的情况。但如果大家的态度是真诚地友好的话,你可以与她们做朋友,但融入这个小团体就只达到了基本要求,仍需努力。
再次,如果XYZ三人中任意一人比如Y带了路人3小姐和小团体一起玩,而未事前征求过XZ的同意的话,有可能让人在心中不快的情绪滋生,即便她们都觉得路人3小姐其实还不错。但她们会觉得作为三个如此要好的朋友,Y这样做有一些叛变她们的感觉。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征求,就需要Y能够察言观色地看出XZ的答应的真诚的还是敷衍的。所以我觉得,Y和其他朋友一起玩甚至会比把路人带进团体中还好一些。当然,假设遇到了团体意识很强的成员,你不和她们一起而和别人一起达到了亲密好友的程度就很有“谋反叛变”的嫌疑……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会很不爽,对你就没有以前那么亲密。
我还发现,在小团体中,都会出现“窃窃私语”的情况。即一些秘密会在团体中交流。不过大部分的秘密交流一般存在于三人一下,可能还是因为人多口杂这样的吧……比如说,最近看上哪个男生等等,然后其他人就会给他取个绰号,然后一看到他就调侃地叫那个女生等等,别人问,某某(代号)是谁啊?她们会笑着:这是我们的秘密!然后继续唧唧喳喳地聊这个男生的八卦……
好了,说了种种种种,如此凌乱繁杂的一些思绪随手记录,各位还能够耐心地看到这里实在是让我感到偌大的光荣与幸福。此等闲言碎语,无立意无新意无深度无思想,不登大雅之堂,权且当作一场信手拈来的只言片语中的胡说之论,大可一笑置之,看过只说作者胡言乱语不堪细思,但若能有稍稍触动,也值得使这写得不知所云的我感到一点激动与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