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皮影戏 ...
-
“走吧,带你去看戏”,黎召温热的手掌拉着李目的手往某处走。
“不会吧,这里还能看电影啊”,李目觉得不可思议,真是与时俱进的阴间啊,下次回家的给老爹多烧点影片了。
“嗯,走,看看,看你喜欢不”,黎召拉着李目朝鬼市僻静的岔道里面走去,七拐八拐,终于到了一家门牌隐晦的堂市前,这里像是被废弃了一般,荒凉静默,烟雾弥漫,看不真切它本来的样子。黎召轻轻扣响门环,不一会,就有一个清朝平民装扮的妇人过来开门。
“请进,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黎召与此妇人了然。
“走吧,我的男主角”,黎召做出一个请的姿势,看着李目,眼神带笑。
“真听话,冒哥”,李目挑眉憋笑,也摸摸黎召的头。
带李目看的却是皮影戏。
李目看到的是精致华丽的皮影戏子和戏幕——皮影戏,也可称为灯影戏,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过程复杂奇妙。皮影要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将选好的牛皮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细作,把皮刮薄泡亮为止。刮好后撑在木架上阴干,晾到净亮透明时制作皮影;画稿镂刻也有讲究,樱花平刀扎,万字平刀推,袖头袄边凿刀上,花朵尖刀刻,芸芸众生,不管是小生、中生还是老生,刻的服服帖帖惟妙惟肖。敷彩大都用紫铜、银朱、普兰等矿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最后从头到脚将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用牛皮刻成的枢钉或细牛皮条搓成的线缀结合成,十一个主要部件就这样装成了一个完整的影人,最后装置三根竹棍作操纵杆,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打斗等百般姿态便告完成。
“我倒是第一次看皮影戏”,李目有些哭笑不得,还以为是大荧幕,不过这个也很有意思,这也是一门需要用心的艺术,“看哪出啊,能点播吗”。
“不能,要提前沟通好,皮影戏子制作是需要时间的”,黎召解释说。
“那你和他们沟通的哪出?”
“蜀山剑侠里面的大破慈云寺”,黎召看向李目,等他的意见。
“哟,挺了解我的嘛”李目对黎召使一个眼神,“我喜欢这出,这作者和我老家是一个地方的,我从小就看这本书”,他补充说道,显然,黎召挺了解自己。
“嗯,那开始吧”,两人坐在幕布前,等着开场,这是一场只有他们两人观看的戏。
皮影是一种动画式的傀儡,表演上有其局限性,但操纵影人手法却精湛丰富遵循远大近小,远虚近实、借无当有,以意代真的虚拟表演手法。
烟雾弥漫——往亮子上喷烟可造成阴云密布或狼烟四起的气氛;而用一细管在皮影嵌在皮影人的烟锅处对著烟管吹烟,宛若抽烟一样。
腾空驾云——皮影人在亮子上的位置,全由掌签者决定,因之可升天,可入地。表现神仙佛道,多有一分奇妙色彩;飞鸟掠空,更是容易的事情。
刀落之时,皮影人头落下。影人头与身子本就是分开的,表演时只靠艺人眼快手疾。变血脸是人物头部受伤流血的场面,特技是制作双面的皮影头,一面为白脸,一面为血脸,猛然一转,另一面脸被头髪遮住露出血脸,似乎是头上出了血一般。
戏中,白侠孙南、笑和尚、霹雳手尉迟元、矮叟朱梅同慈云寺神魔道僧钻天入地、飞剑斗法、翻江倒海、降龙伏虎,血海汹涌,最终斩断日月僧千晓的飞剑,了结妖僧性命,李目和黎召并未中途交流,两人均是认真看戏,看得入神,戏里的武打江湖宛若眼前,一维平面的皮影戏演绎起来如此气势雄浑,毫不违和,灯光气氛配音引人入胜,令人渍渍称奇,一场戏罢,令人酣畅淋漓。
“好看,真好看”,李目看起来心情很好,朝黎召连连夸赞。
“嗯,生日快乐”
“谢谢,我很开心”,两人相视一笑。
这幕布后缓缓步出两人,李目细细一打量,一位是刚才开门那妇人,粗布麻衣,头挽简约发髻,矮小精瘦,耳朵上坠着一对小小的洁白圆润的珍珠,脚背拱的高高的,穿着一双奇离古怪的鞋,极短极尖,李目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是缠足的女人,三寸金莲。这妇人面色柔和温良,笑意浅浅的,却也可示其接物待人的诚意,另一位,是个年纪略大的男性,约摸六十岁,身材瘦小,脸色蜡黄,老年斑间跃而布,皱纹已是很深,眉毛稀疏近无,嘴唇干裂,戏罢连同旁边的妇人出来向黎召李目两人拱手示意。
“陈叔,叶大娘,实在叨扰二位辛苦的准备,这出戏我们特别喜欢,感谢两位!”,黎召亦拱手作揖。
“黎爷,小人两位平日深受您恩顾,何来叨扰之说,是我们该感谢您的”,两人面露感激之色,再次朝黎召和李目方向鞠躬,又转向李目,对着他说,“李公子,今日是您生辰,小民二人也实无厚礼相送,唯以此出灯戏,借以表意,此为黎爷一番心意,亦属我两二人心意”。
李目实在觉得自己年纪轻轻无能受两人敬拜,忙学着黎召还礼那一套,向二人拱手,“看此出戏,是我的荣幸,非常感谢两位,别再这么客气了,这个礼物我很喜欢,很有意思”,李目挠挠头,“你们两位好,我姓李,单名一个目字”,又搙搙黎召,事宜他介绍一下两位。
“这位是陈英德,我们都叫他陈叔”,“这位是冯叶氏,我们都叫叶大娘,两位都是清朝末年的皮影戏艺人”
“很开心认识两位”,李目伸出手,准备依次与他两握手,谁料对面的人看到略是不解,望向黎召。
黎召伸手挡下了李目,对李目稍一摇头,“这是阳间的见面习惯,两位不用奇怪”。
李目想起了第一次要和黎召握手的场景,黎召好像也是没握。
黎召又和他两絮絮叨叨说了一阵话,李目听着无非是一些“有好事鬼上门闹事就找我”,“不要去理旁人的胡言乱语”,“钱还够用吗”之类的婆婆妈妈琐事,李目心想,这黎召其实是个面冷心热的主,很难得看到他这么细心嘱咐他人,不由得勾起他的好奇心,这两人与黎召是什么关系。
黎召与李目在感谢拜别的话语声中走出这座隐蔽幽暗的院落,门吱吱呀呀的又重新关上了,李目回头一看,只见一间土阶茅屋,茅草凋敝,实在是穷苦之像。
“黎召”,李目把自己稍稍往黎召那处靠了靠,“他两是你什么人”。
“嗯?就是偶然在鬼市认识的”,两人都是本分老实,言语不多的皮影戏艺人。
“你不像是还会结交朋友的性格啊”,一针见血,不过这倒是真的,黎召一向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朋友多了事就多,他不喜欢结交乱七八糟的人。
黎召没说话,默默朝李目侧身,面向他,“那我面前的是我什么人”,黎召嘴角含笑,等着李目的回答。
“这...那只能说我个人魅力大,是你黎爷的例外咯”,李目也不逞多让,反驳回去。
“也是”,黎召轻轻一笑,表示肯定。
“他两是我很久以前偶然认识的...”
那时,还是一百年前,那时,清王朝结束了自己296年的封建统治,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
黎召有日来到阴市,见鬼市上有一身着破烂,手握假火枪的男人在殴打缩在地上不敢反抗的一男一女,招招致命,四周无人阻拦,黎召心里顿时怒火中烧,心想,这鬼市,自有阎王爷,自有判官审判公道,岂容你这小小的鬼魂再次撒野,不知是哪位阴差负责的孤魂,黎召也没多想,便上前制止,那鬼一见黎召,便知晓他是路使,当即卑躬屈膝上前问安,眼里时不时恶目相视地瞟向地上躺着的二人,黎召厌烦这种两面三刀的人,厉声盘问他,哪位路使负责此魂,为何将其遗落在此。后面马上跟来一位阴兵小差,上前对黎召连连致歉,称说,此魂为阎王老爷审讯完毕即将发入六道轮回,下世为狗的清朝士兵,因自己临时有几句话要向此附近的商家嘱咐,便将其魂捆绑在了这里,那阴差指了指恶鬼身上的铁索,果然一端连接在近旁的一棵柳树上,“是我办事不力,我马上送其去孟婆庄”,那男人被带走前还朝着地上的两人骂骂咧咧,言语粗俗,气焰嚣张。
黎召上前搀扶起两人,这便是陈伯和冯叶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