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20120916 ...

  •   要写《霞客游记》 搞到的料,放这里提醒自己-----中国人铁血

      对小鬼子,游行,抗议,示威,这些个我就不去了,小贝是女人家,不买日货,在家做好饭,带好孩子,教小孩知道以下这些,读下范滂传,我觉得吧,我主内还行。

      1644年,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投降清国,引兵入关,清兵占领北京。同年十月,福临在北京即皇帝位,以次年为顺治元年。清兵入关以后,遭到汉族军民的强烈抵抗,清兵恼羞成怒,展开了残酷的屠杀,以“扬州十日”、“江阴三日”、“嘉定三屠”三役最为惨烈。

      扬州十日

      1644年5月,明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即帝位,建立南明弘光政权。史可法任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督师江北,镇守扬州。1645年3月,清军抵达扬州,集结了大批军队,形成重重包围。史可法上书南京请求派兵支援,又飞檄各镇召集援兵,但南明权臣马士英不加理会,各镇总兵仅刘肇基自高邮来援。

      清军包围扬州后连连向史可法招降,均遭史可法严词拒绝。史可法面对来使,毅然回答道:“天朝无降宰相,有与城尽耳!”此时,部将李栖凤、高凤歧出城叛降,守城兵力极为孱弱。时穷节乃现,危难见英雄。留下守城御敌的均是为民族大义和史可法高风亮节所感染的豪杰之士。他们怀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日夜坚守,屡退清兵,杀敌数千。

      四月十三日,清军以红夷大炮猛攻扬州西北隅,守城军民在史可法率领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二十五日扬州城为清军所破,清军蜂拥而入,史可法自刎不及,为清军所俘。敌人百般利诱,许以高官厚禄,史可法不为所动,慷慨就义。

      史可法被俘身亡后,高邮总兵刘肇基率领军民与清军展开巷战,直至人尽矢绝。清军痛恨扬州军民的拼死抵抗,屠城10天,纵兵抢劫屠杀,约80万人惨遭杀害。史称“扬州十日”,为中国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

      江阴三日

      扬州失守后不久,南明弘光政权灭亡,清军迅速占领江南各地。1645年6月,清廷颁布“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剃发令”,强令汉族人民剃发、蓄辫,极大地伤害了汉人的民族自尊心,引起强烈反抗。

      六月上旬,清朝委派的江阴知县方亨在江阴城发布“剃发令”。江阴人民群情激愤,10余万人召开集会,宣告:“头可断,发决不可剃!”集会群众杀掉知县方亨,推举本县主簿陈明遇与前任典史阎应元为领袖,揭起抗清义旗。阎应元迅速组织起一支坚强的抗清队伍,他们修缮城池,制造武器,征集军需,加强防守,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不久,清军大集,重兵围困江阴城。七月初,清兵重炮猛轰,万弩齐发,蜂拥攻城,均为守城军民击退。清军派明朝降将刘良佐劝降,阎应元慨然答复:“有降将军,无降典史!”八月二十日,江阴城内弹尽粮绝,清军又以大炮轰破城门,才得攻入城内。陈明遇、阎应元壮烈牺牲。

      江阴人民抗击清军80天,击败清军三十万大军,杀死清兵七万五千人,使清廷三位王爷和十八员大将丧命于江阴城下,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清军痛恨江阴人民的顽强抵抗,屠城三日。全城人民均以先死为荣,无一人投降。三日之内,十七万余人被杀,仅老幼53人幸免于难。史称“江阴三日”。

      嘉定三屠

      不畏牺牲、从容就义的壮烈行为也发生在嘉定。几乎与江阴同时,清朝知县张维熙在嘉定执行剃发令。城内外人民不约而同地起兵,赶走了张维熙,并推举士绅黄淳耀、侯峒曾为首主持大计,共拒清兵。

      黄、侯等人纠合义兵,整饬编练,称为“嘉定恢剿义师”,坚守嘉定。清军攻城,嘉定义军困守孤城10余天,终因连天大雨,城墙倾塌,被清军攻入城内。黄、侯等人自杀殉国,清兵屠杀城内百姓二万余人。不久,义士朱瑛乘清军退出嘉定,重新入城,重兴义旅,再度举起抗清大旗。清兵进攻,嘉定再次为清军所破,城中百姓又一次遭到惨酷的屠杀。二十天后,明军将领吴之藩反攻嘉定,无功而返。清军迁怒于嘉定百姓,又进行了第三次大屠杀。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范滂传》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藏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人名)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滂后事释南归。始发京师,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数千两。同囚乡人殷陶、黄穆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滂,应对宾客。滂顾谓陶等曰:“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遂遁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范滂弟)孝敬,足以供养,滂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