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诊疗日记.三 ...
-
2019年8月29日阴
今天的访客是一位四十岁出头的女性。她走进诊室时呈现出明显的防御姿态(或许是一种躯体化表现)。
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童年创伤导致长期低自尊和安全感匮乏,丈夫曾是她的"救赎",但如今因生活压力开始酗酒家暴,酒醒后又跪地痛哭道歉。
她不断用合理化和否认维持心理平衡,陷入了严重的认知失调。
她问:"我该离婚吗?"
我不能给她答案。
早期创伤被重新激活,那个拯救她的人成了施暴者,颠覆了她的世界架构。
离开时我给她开了些助眠药物。
2019年9月12日多云
她第二次来黑眼圈更重了。
矛盾集中于孩子:既怕家暴环境伤害孩子,又怕离婚带来更大创伤。
我们谈到"代际传递"时她沉默良久。
她对丈夫道歉时的反应或许是"习得性无助"与情感依赖的结合,长期应激已让她的情绪系统扭曲适应这种波动。
我给她布置了作业:情绪波动时记录身体感受和念头,只记录不评判。
她抓住一丝希望,但更多是迷茫。
2019年10月10日晴转阴
几次会谈后,她有了微妙变化。
今天她说丈夫再次道歉时"像看一场烂戏"。这是"观察性自我"开始苏醒,打破创伤性联结的第一步。
我们重新定义"创伤",是至今仍伤害你的东西。她开始具体咨询离婚法律程序和支持资源,虽恐惧但已从"思考期"迈向"准备期"。
她眼里终于有了权衡的光。
2019年12月5日晴
她最后一次来告别。
已离婚,带着孩子开始新生活。
她说过程痛苦,但走出民政局时感受到"疲惫的平静"。
她说:"我终于明白,感激不是债务,我不必用一生的幸福去偿还。"
她送我一盆绿萝说:"有点光就能活"。
我把它放在了咨询室的窗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