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 23 章 ...
-
雨天的情趣
我向来是喜欢雨天的。这偏好似乎与生俱来,又或是后天养成的脾性,连我自己也说不分明。每逢落雨的日子,我便觉得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宁静与欢喜,仿佛这雨水不仅能滋润大地,也能洗涤人心的尘埃。
今晨醒来,便听得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推开窗一看,果然是天公作美,赐下这一场甘霖。雨丝细密,不疾不徐地从灰蒙蒙的天空飘洒下来,在屋檐上汇聚成串串珠帘,又滴滴答答地落在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远处的山峦被雨雾笼罩,只隐约可见一抹青灰色的轮廓,宛如一幅水墨画,朦胧而富有诗意。
这样的天气,原是不必急着起身的。我便拥被而坐,听那雨声敲打着窗棂,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竟自成一种节奏。这雨声听久了,便觉心中有股说不出的安宁,往日里的烦忧与焦虑,似乎都被这雨水冲刷干净了。
记得小时候,每遇下雨天,我总喜欢趴在窗台上看雨。看雨点如何在水洼里画出一个又一个圆圈,看行人如何撑着各色雨伞在街上匆匆行走,看远处的树木如何被雨水洗得青翠欲滴。有时看得入神,连母亲叫我吃饭也听不见了。母亲常笑我说:“这孩子,莫非是雨神转世?怎么一见下雨就挪不动步了。”我只是笑笑,并不答话。那种对雨的喜爱,是言语所不能表达的。
及至年岁稍长,对雨的喜爱非但不减,反而与日俱增。我尤其爱在细雨中散步,不打伞,任凭雨丝拂面,沾湿衣裳。雨水清凉,沁人心脾,行走其间,仿佛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路上的行人见我如此,多投来诧异的目光,有的甚至低声议论:“这人莫不是疯了?下雨天也不打伞。”我听了也不恼,反而觉得有趣。世人多避雨如避仇敌,却不知雨中自有乐趣。
今日的雨,下得恰到好处。不大不小,不急不缓,正是散步的好时机。我便披了件外衣,也不带伞,信步走出门去。
街上的行人较平日少了许多,且个个行色匆匆,撑着雨伞急急赶路。偶有几个如我一般不带伞的,便用手遮着头顶,小跑着寻找避雨之处。只有我悠然自得,在雨中慢行,反倒成了异类。
雨水打湿了我的头发,顺着脸颊流下,凉丝丝的,很是舒服。空气中有一种特有的清新气息,是雨水与泥土混合的味道,闻之令人神清气爽。路旁的树木被洗得干干净净,叶子绿得发亮,不时有雨珠从叶尖滴落,在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我沿着熟悉的小路向公园走去。平日里的公园总是热闹的,有锻炼的老人,嬉戏的孩童,散步的情侣。今日却安静了许多,只有几个打着伞的匆匆过客,和一对躲在亭子里避雨的情侣。那情侣共撑一把伞,依偎在一起,低声说着情话,不时发出轻轻的笑声。这情景倒与这雨天十分相配,平添了几分浪漫气息。
我绕过公园的小湖,湖水被雨点打出无数涟漪,一圈套着一圈,不断扩大,又不断消失。湖边的垂柳被雨水打湿了枝条,低低地垂向水面,随风轻轻摆动。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又迅速潜入水中,只留下一圈渐渐扩散的波纹。
湖心有个小亭,我走进去暂避。亭子不大,但足以容身。我坐在石凳上,看雨中的湖景。远处的山,近处的水,都被笼罩在雨雾之中,朦朦胧胧,似真似幻。这景象使我想起古人所说的“烟雨江南”,想必就是这般意境了。
雨渐渐大了起来,由原来的细雨变成了中雨。雨点打在湖面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犹如自然演奏的交响乐。我坐在亭中,静静地听着这雨声,看着这雨景,心中一片宁静,竟不觉时光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雨又渐渐小了,恢复了先前的细雨蒙蒙。我走出亭子,继续我的雨中漫步。雨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贴在身上,凉意透过肌肤,直渗入心脾。这种感觉很是奇妙,既清凉又温暖,既真实又虚幻。
路过一家小店,店里飘出咖啡的香气。我推门进去,要了杯热咖啡,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窗玻璃上凝结了一层水汽,我用手指在上面画了个笑脸,看着那笑脸渐渐模糊,消失。店里的客人不多,大都静静地坐着,或看书,或看手机,或如我一般望着窗外的雨景出神。
咖啡的热气袅袅上升,在冰冷的窗玻璃上又凝结成新的水汽。我小口啜饮着咖啡,感受那暖流从喉间滑入胃中,驱散了身上的寒意。窗外,雨还在下着,行人依旧匆匆。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而我是这画面的观看者,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喝完咖啡,身上暖和了许多。我走出小店,重新投入雨中。雨似乎又小了些,变成了毛毛细雨,若有若无地飘洒着。街道被雨水洗得干干净净,反射着天光,显得格外明亮。路旁的树木花草也都精神抖擞,呈现出勃勃生机。
我忽然想起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虽然现在不是春天,但这雨确实下得恰到好处。连日来的燥热被一扫而空,空气变得清新湿润,令人心旷神怡。
转过一个街角,我看到一个有趣的情景:一个小男孩,约莫七八岁光景,不打伞,也不躲雨,而是在路边的水洼里跳来跳去,每跳一下,就溅起一片水花,然后自己咯咯地笑个不停。他的母亲站在不远处,打着伞,脸上带着无奈而又宠溺的笑容。这情景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个也曾在水洼中跳跃嬉戏的自己。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一座小桥。桥下的河水因雨水而涨了不少,流速也加快了许多。河水浑浊,带着泥土的颜色,奔流而下,不时卷起小小的漩涡。我站在桥上,看着河水奔流,听着雨声淅沥,竟有些出神。
雨天的世界与晴日截然不同。在晴日里,一切都清晰明了,边界分明;而在雨天,一切都被柔化了,朦胧了,变得模糊而富有诗意。这或许就是我喜欢雨天的原因之一——它让世界变得更加柔和,更加富有想象空间。
不知不觉间,我已走了许久。雨还在下着,没有要停的意思。我也不急,继续慢行,享受这雨中的时光。
路过一家书店,我推门进去。书店里很安静,只有寥寥几个顾客。我在书架间穿梭,随手抽出一本书翻阅。这是一本关于雨天的散文集,倒是应景。我站在窗前,就着自然光读了几页,书中对雨天的描写甚合我意,不禁会心一笑。
买下这本书,我继续我的行程。雨似乎又大了一些,但我并不在意。反而觉得这雨越大,越能显出雨天的情趣。
走到一处街心花园,我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长椅上,不打伞,也不躲雨,只是静静地坐着,望着远处的雨景出神。他的脸上带着平静的表情,仿佛在与这雨天进行着无声的交流。我忽然想到,或许这位老人也如我一般,是个爱雨之人。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雨却还没有停。街灯陆续亮起,在湿漉漉的街道上投下昏黄的光晕。雨丝在灯光中清晰可见,如同无数银线,从天空直垂到地面。这景象很美,有一种说不出的梦幻感。
我决定回家了。虽然对这场雨仍有些不舍,但来日方长,总还有机会再遇雨天的。
回到家中,换下湿衣,泡上一杯热茶,我坐在窗前,继续看雨。窗外的雨还在下着,没有变小的迹象。路灯下的雨丝越发清晰了,如同一幅活的画,动态而美丽。
我翻开刚才买的书,读着书中对雨天的描写,不时抬头看看窗外的雨景,觉得十分惬意。书中有一段话深得我心:“雨天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它让我们慢下来,静下来,有机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确实如此。在晴日里,我们总是忙忙碌碌,为生活奔波,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而雨天则不同,它自然而然地让我们放慢脚步,有机会反思生活,感受内心。
雨声淅沥,如同自然的催眠曲。我听着这雨声,渐渐有了困意。但又不舍得睡去,生怕错过这雨天的美景。
忽然想起小时候,每当下雨,母亲总会煮一锅姜汤,说是可以驱寒防感冒。那时我并不喜欢姜汤的辛辣,总是找各种借口不喝。如今想来,那姜汤中蕴含的是母亲浓浓的关爱。可惜如今母亲年事已高,不能再为我煮姜汤了。想到此处,不禁有些怅然。
雨似乎小了一些,但还没有停。我决定煮一锅姜汤,既是驱寒,也是怀念。厨房里很快飘出姜的辛辣气息,混着红糖的甜香,令人感到温暖。
喝下一碗热腾腾的姜汤,身上顿时暖和了许多。这味道与记忆中的并无二致,只是煮汤的人变了。
窗外,雨还在下着。我坐在窗前,一边喝姜汤,一边看雨,一边回忆往事。雨声淅沥,如同时间的脚步声,不疾不徐,永不停歇。
人生如雨,有时急促,有时舒缓,但总会继续下去。我们在雨中行走,有时被淋湿,有时找到避雨之处,但无论如何,雨总会停,天总会晴。
然而,我仍是喜欢雨天的。喜欢它的宁静,喜欢它的诗意,喜欢它带给人的思考空间。
雨终于小了,变成了毛毛细雨,几乎看不见,只能感觉到那若有若无的湿意。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各自走着各自的路,继续着各自的生活。
我放下手中的碗,继续看着窗外的雨景。雨虽然小了,但还没有完全停止。天空依然灰蒙蒙的,看不出放晴的迹象。
不知过了多久,雨终于停了。云层渐渐散开,露出一小片蓝天。阳光从云缝中透出,照在湿漉漉的街道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雨后的世界格外清新明亮,一切都像是被重新洗过一般,焕发着生机。树木更绿了,花朵更艳了,连空气都变得更加清新了。
我推开窗,深深吸了一口气。雨后的空气中有一种特有的清新气息,混合着泥土和花草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
远处,一道彩虹横跨天际,色彩斑斓,美丽非凡。街上的行人都停下脚步,仰头观看这雨后的奇景,脸上带着惊叹的表情。
我看着这彩虹,心中充满感激。感激这场雨,洗涤了世界,也洗涤了我的心灵;感激这彩虹,为雨天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雨天虽然过去了,但它带来的宁静与思考将长留我心。来日若再遇雨天,我定会再次走出门去,享受那雨中的情趣。
人生如天气,有晴有雨,皆是自然。我们不必喜晴厌雨,也不必喜雨厌晴,只需顺应自然,享受每一个当下的美好。
雨已停,天已晴,但我的心仍停留在那雨中的时光里。那雨声,那雨景,那雨中的思考与回忆,都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珍藏。
来日方长,但愿再遇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