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新生注册日第一天。
青大大部分专业都会在开学前一周集中进行博士生的新生注册,心理系也不例外。
鹿以知顶着一肚子火,从校外一路堵到停车场门口。
旁边那一队的车子呼呼往前窜,她这边却跟钉死了一样纹丝不动。前面的车还陆陆续续插队到另一侧入口,车尾灯一闪一闪地离开。
鹿以知看了看时间,比平时已经晚了二十分钟,手指在方向盘上敲了几下,终于坐不住,解开安全带推门下车。
谁在前面耽误事儿?
热浪扑面而来,她快步走到入口处一看——
……怎么哪儿都能碰到她?
柯观正一脸犯难地站在车旁,仰着头盯着停车场的摄像头。车窗上反着烈日的光,车牌在阳光下可是清清楚楚,但那入口死活不抬杆。
听到脚步声,柯观回过头,迎面是鹿以知黑着的脸。
她摊开双手,也很无奈:“鹿教授早啊,这系统好像识别不出我的车牌了。”
说着,她还冲后面那长长的车队努了努嘴,“我也倒不出去啊,她们贴得这么近。”
鹿以知的表情更冷了几分,一言不发地走到柯观后面排队的车子旁,一个个盯过去,眼神凌厉得不容拒绝,抬手让她们直接并到另一队入口去。
车主们被那目光一盯,连怨气都没敢发,乖乖打着转向并走了。
等通道完全清空,鹿以知转身回自己的车,缓缓开到柯观车后几米处,摇下车窗喊道:“你上车,准备好——扫我的车牌进。”
“噢……”柯观没太明白她的意思,但还是乖乖回到驾驶位,挂档准备就绪。
鹿以知先把车头往左一打,让停车场入口左侧的摄像头正好对着自己车牌,确认绿灯亮起的那一刻,抬眼看了柯观一眼。
杆子缓缓抬起。
柯观还愣着,从车窗探出头刚想问:“那你怎么进去——”
“啪!”鹿以知在方向盘上拍了一下。
“嘀嘀——”喇叭声在耳边炸开。
柯观下意识一脚松开刹车。
下一秒,鹿以知“轰”地一脚油门,车头几乎贴上柯观的车屁股,在栏杆即将落下的一瞬间擦着冲了进去。
柯观:“……”
二人一前一后开到停车楼顶层的教职工车位,稳稳停好车。
“你车牌没录?”鹿以知下车,单手拎着电脑包看了眼表,比她平时到校晚了半个小时,语气不太好。
“录了啊,我都来了好几天了,每次都能进的。”柯观赶紧解释。
她绕着车转了一圈,低头端详车牌,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昨天下雨,车牌淋湿了?”
鹿以知懒得再听,抬脚快步走向心理系大楼。黑着脸、带着火气,她得出一个结论——果然不该在这个时候来学校办公。
楼门口,大脑雕塑旁,一群新生正在排队拍照。
鹿以知经过时,一个蘑菇头的小姑娘正脱下防晒外套准备拍照,左右看了看,正好和鹿以知的目光撞上。
小姑娘眼睛一亮,把外套直接塞过去:“麻烦帮我拿一下!”
“……?”鹿以知下意识接住,手里多了件陌生的衣服。
跟上来的柯观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在心里笑出了声。
摄影师举起单反,温声指导:“好,同学,来看这边,光线特别好——3、2、1,笑一个!”
蘑菇头笑得灿烂,拍完才转身接回外套,甜甜地说:“谢谢姐姐!”
鹿以知随口“嗯”了一声。
柯观眉心轻轻一蹙,刚想说什么,就听摄影师喊:“诶,柯老师!我们正在拍新生的照片,要放到学校官网,你的个人主页照片还没拍呢,正好来一张吧?”
“啊,好。”柯观点头答应,手速飞快把电脑包塞到鹿以知怀里,不等她反应就走到拍照区。
鹿以知低头看着怀里的两个包,嘴角无奈地抽了抽——第二次当工具人了。
清晨的阳光正好打在她脸侧,鹿以知今天穿着淡蓝色休闲衬衫配直筒黑西裤,气质干净又利落。
“柯老师来看镜头,3、2、1——”
柯观的视线却不受控地飘向了另一边。
“诶,再来一张,柯老师,你要看镜头啊!”摄影师看着取景框提醒道。
柯观这才收回视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嘴角的弧度比平时还多几分。
“嗯,这张不错——”摄影师满意地点点头,随后看见鹿以知,“哎,鹿老师也在!你现在的网站照片还是前年的吧,要不要也来一张?”
鹿以知犹豫了一下,柯观已经快步走来,再次用飞快地手速接过两个电脑包。
这下,她只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愣愣走到雕塑前。
“咔嚓——”快门按下的瞬间,鹿以知还带着惯常的淡漠,但眼神里多了点无措,看起来有点呆呆的,竟有点可爱。
柯观忍不住轻笑,“这张好,显得亲人。”
“??”鹿以知很快收起愣神,冷声道:“那是什么形容?我又不是小动物,不需要亲人。”
摄像师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眼神看着二人,点头道:“就这张吧,很好!”
鹿以知狐疑地看了她几秒,没再计较,接过电脑包转身进了大楼。
迎面撞上火急火燎的方柠,后者看到她仿佛看到了救星。
“鹿以知!你来了,太好了!”
“怎么了?”鹿以知疑惑地看着她。
“等会儿她们拍完照,新生注册的下一项是心理学项目介绍,本来是我来讲的。”方柠握着手机,语气急促,“可田叶上午约了个被试来做实验,结果她在来学校的路上出了车祸,暂时来不了了。”
她压低声音补充:“你也知道,我们做儿童实验的,招被试难得要命。我这会儿又要演讲……要不,你帮我顶一会儿?我把孩子安顿好就马上过来接替你!”
鹿以知向来不爱掺和这种活动,之前的新生注册她几乎没来过,对流程更是一无所知——她的记忆还停留在十年前自己入学那会儿。
不过,对心理学项目的情况她倒是熟得很。她正带着两个博士生,所有课程和论文要求都烂熟于心,时不时还会提醒她们注意DDL。
如果只是照着方柠的PPT讲一遍,那问题不大。
她正犹豫着,方柠已经先斩后奏,将一个U盘塞进她手里:“里面有PPT,你照着讲就行。项目概要、课程设置、毕业要求、委员会制度,还有部门成员构成……我应该后半段就回来。快去一层会议室准备吧,还有二十分钟就开始了。”
“对了,这是新生名单,附了名字、专业和照片,你记得点名,别落下人。”方柠又抽出一叠纸塞过去。
“……行吧。”鹿以知认了,毕竟好友做儿童研究,数据收集慢、课题推进难,也是她迟迟没升副教授的原因之一。
她拎着电脑走进空荡荡的会议室,熟练地连接投屏设备,将U盘插入接口——没插进去。
她顿了顿,掉换方向,莫名想到那日座谈会上自己那句“不合适别硬插”,唇角轻抿。
新生们陆续入座,有几个胆子大的认出她来,还热情地打招呼。今早拍照的蘑菇头也在其中。
“姐姐好!你是学姐吗?”蘑菇头笑得灿烂,冲她挥手。
鹿以知没急着解释,很是受用,暗戳戳地得意着。
一道淡淡的声音打断了她:“她是教授,小同学,擦亮眼睛啊。”
鹿以知转头,咬牙切齿:“柯教授很闲?这是新生活动。”
暗示明显:你来凑什么热闹?
“我来积极参与活动啊,为新生答疑解惑,帮助她们融入部门,也是老师的职责嘛。”柯观笑眯眯地回。
鹿以知不再理会,低头核对名单。
席雨,本科心理学,辅修计算机,研究方向是大数据精准医疗……
确认二十名博士新生到齐后,她走到前面,自我介绍:“同学们上午好,欢迎加入。我是鹿以知,研究领域是认知模型与统计分析,主要用GM模型来模拟和分析人类在决策与判断过程中的变化轨迹。”
“青大的心理学博士项目为期五年,提供充足的研究资金和生活补贴,让大家能专心科研。补贴来源要么是导师的课题基金,要么是为部门担任助教。每位学生必须在第一年结束前组建一个至少由三位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负责指导你的研究。”
她按PPT讲述项目概要、课程设置、毕业要求、导师与委员会制度。
鹿以知开着演讲者模式,可以看到接下来的内容。讲到一半,她就发现不对——方柠的PPT,怎么这么短?以这个速度,二十分钟就能讲完。
她只好悄悄放慢语速,把剩下几页拆开讲,中间多留停顿。
半小时过去,方柠依旧没来,她已经切到最后的感谢页。
会议室在热烈鼓掌后陷入一片诡异的安静——此时离日程表里的午餐会还有整整一个小时。
无奈之下,她临时加了破冰环节,让新生挨个自我介绍。望着鹿以知略显尴尬的神情,柯观竟有种她在“奶孩子”的错觉,不由轻笑出声。
轮到席雨时,小姑娘眼睛亮亮的:“鹿老师,我去年在会上看到您的海报,是GM模型的变体,融合了多重时间节点分析,更好预测数据!您觉得GM框架能用在临床心理学的医疗决策里吗?”
鹿以知想了片刻,认真道:“GM是小而精的模型,理论上可以往很多方向延伸,不过能不能落地,还得看具体课题。你的导师是落老师?如果后续想融合GM,可以选我进你的委员会。”
另一位有编程背景的学生接话:“之前 GM 不是多用在司法痕迹检验吗?但现在更流行用 AI 行为模型,反复训练后再做判断。”
鹿以知先肯定道:“思路很有意思,从应用角度看,确实能节省人力。”随即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缓:“但模型越依赖AI,就越像个黑箱。它能给你答案,却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场景一变,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没有可推广性。”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模型不能解释‘为什么’,它就很难称得上是科学上的真正进步。”
不同领域的学生多半只当是学术探讨,真正熟悉这行的人才能听出来,她这句话,直指某位坐在后排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