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诅咒 ...
-
自太古以来,人类便展开了对现象的思考与研究。为什么植物会生长,为什么人需要喝水,为什么苹果会落地……
在这些研究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现象具备明显的特殊性,且能与人的灵魂与精神产生共鸣/共振。
世界各地的人对这类现象有不同的称呼,有的称其为魔法,有的称其为道术,还有的就像沈怀朔这样,称之为超自然现象。
研究者一般将超自然现象按照属性分为八种门类,并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还编造出各种各样的解读。
根据书灵的说法,这八种门类实则是八种源性,分别名为烛照、攫(jué)手、蚀蜜、朽坏、锋啸、悚窒、生息和尘定。
名字似乎很酷但并不重要,无非是人类编出来的生僻词汇,真正重要的是这八个名字的所指。
源性可以被当做一种物质或能量来理解,一切超自然现象都是源性的体现。
以量产护身符举例,其将尘定源性以特定的结构储存,因此可以产生稳固肉身和灵魂状态、安抚平定情绪、抵御来自外部袭扰的效果。
再以苏璃身上的诅咒为例,其内部存有大量锋啸源性,可以产生施加冲击力、破坏物质结构的效果,也因此被书灵判断存在高杀伤力。
源性不存在守恒一说,增多或减少都很正常。它们其实并不稀缺,但由于人类的利用水平太差,被储存起来且易于使用的源性物质很稀缺。
话说回沈怀朔那边,在陪苏璃吃完午饭后,沈氏姐妹打包好吃剩下来的食物离开。临走之前,苏璃还表示自己母亲不擅长招待别人,因此下午和晚上独自给自己过生日,无非是想解释她妈没邀请小朔并非是因为看不起她。
面对照顾自己感受的苏璃,怀朔嘴上表示完全理解,心中却盘算起了如何应对她的母亲。如果苏母是业内人士,且和自己产生了冲突,那自己和苏璃的关系可以成为一张很关键的牌。进可以调节双方关系化敌为友,退可以当挡箭牌让苏母投鼠忌器。
而一旦双方的冲突被暴露在公共事业中,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就这样,沈怀朔在完全不知道苏母真实身份的前提下就在脑海中与其交战了几百个回合。
回到家中后,怀朔第一时间研究起了新拓印的诅咒。在这样一个不到小拇指指甲盖一半的怪异符号中,朔读出了不亚于一栋居民楼设计图的信息量。
在她看来,这诅咒中可以明显看出人工痕迹。作为主要成分的锋啸提供杀伤力,而刀口大部分开在外部,说明这诅咒是把苏璃当炸弹用了,准备让她炸死周边的人。
此外,她还能在诅咒中看到类似于延时引信的结构,在完成计时后彻底引爆诅咒。然而现在该“引信”也早已“烧完”,“炸弹”却没有爆炸,只能说明正如书灵所述,存在其他法术压制了诅咒。
无论产生了多少困惑,怀朔都从这诅咒中读到了不止一道有用的法术。但前文也说到了,超自然现象是源性的体现。一个人手上没有源性资源,岂不是什么法术都用不出来?
这里边的逻辑其实没错,但命题本身并不成立,因为人一定拥有自己的灵魂、情感和思想,而这三者都是超自然现象,是源性的体现。因此就算不依靠外物,人本身也可以释放法术。
下表是人类精神世界与源性的对应关系,供参考:
烛照:求知欲、探索意图、想象与假设、思考与分析
攫手:贪欲、征服的意图、追逐虚名、嫉妒、对有价值事物的渴望与排他性占有的意图
蚀蜜:享乐、刺激的感官体验、愉悦的精神幻想
朽坏:痛苦感、绝望感、对事物的厌倦、心理疲劳、对不可避免消亡的无力感
锋啸:愤怒、狂热、战斗欲望、胜负欲、对竞赛、较量、对抗的体验
悚窒:恐惧、焦虑、不安、对未知事物的敬畏、试图逃避的心理意图
生息:希望、活力、激情、对青春的体验、坚韧不拔的意志
尘定:安逸、平静、希望休息的意图、满足感、懒惰
那么按照这个说法,数学家的烛照一定是大于学渣的,君主的攫手一定是大于隐士的,即使学渣与隐士是业内人士。
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普通人之间,专精于某一精神领域的人确实拥有更多的相应源性。但业内人士拥有修为的概念,他们的灵魂在浸染中蜕变,精神世界已经与常人截然不同。这样的高人虽然并不显眼地表现出某一精神特质,但识海中却存有着大量的源性。
由于没有高深的修为,也没有配套的器具和资源,沈怀朔虽然可以深刻理解法术的运作方式,却难以发挥出什么效果。
下午,两姐妹找了个无人的地方实验伤害性法术,发现打出来的效果和扔石头砸人差不多,同时还会严重占用脑力。除非条件特殊,否则这一招没有什么实战价值。
因此,想要用得上拓印出的强大法术,就必须要把修为搞定。提升修为讲求内外兼修,外就是从外部获取源性,一般是频繁与超自然事物接触,或以特定的方法服用超自然事物。
而内则是从自己身体或精神上产生源性,然后为自己所用。那些实践着怪异行为的苦行僧,许多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为。
对于那些名门正派的子弟而言,无论是外修还是内修都有一套专门的秘籍,可以事半功倍低风险的提高修为。
怀朔也曾向书灵询问过太古贤者的修炼方法,书灵只道对方已经将修炼法记录在了天书中,只可惜相应的神文损坏,信息无法提取。至于书灵印象中贤者的那些修炼方法,恐怕对于她们而言都太过高级和危险了。
虽说如此,书灵还是向两姐妹传授了一种可以观察自己精神的经典方法,被其称之为内观。如果观测不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修炼精神就是无稽之谈,因此内观无疑是修炼的入门。
怀朔就这样仰躺在床上,点燃了识海中的灵魂之火。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厚重屏障开始变得透明,恍惚之间,她感觉到床铺似乎化作流沙,而自己的灵魂正在不断下沉,直至沉入深不见底的坑洞。
怀朔死死地维持着烛火的燃烧,朽败的腐臭味包裹着她,狂风吹过,耳旁传来阵阵刀锋割开血骨的尖锐声音,仿佛着风正将持烛者切成碎片,墨色的恐惧如泉水般不断涌出。
桃色的蛛网缠绕上了她的双手,并在她身上攀爬着,嶙峋骨爪深深地插在了他的肩上,每寸骨节都蒸腾着黑气。她稳稳地屹立于大地之上,任凭什么都不倒下,心脏以前所未有地速度跳动,仿佛要跃出胸腔。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竟然是如此恐怖的景象!
朔的灵魂继续在这识海中飘荡、起伏,在烛火的照耀下,她的五感逐渐褪去,只余下一种超越了所有感知的感知,超越了所有体验的体验。
在这样的感知和体验中,她确定了自己作为一个源性现象的事实,也部分地了解了自己的成分、结构与边界。但她同样也意识到,如果自己的灵魂只是一个按照固定结构搭建的源性物体,那世上岂不是可以拥有很多自己?自己的唯一性究竟该如何体现,还是说唯一性本就不存在?
带着这样的疑问,沈怀朔从冥想中惊醒。再一次观察这个世界时,普通的物品似乎并没有什么两样,但那些涉及超自然要素的事物都给她一种奇特的观感。
随后,她将自己在识海中的所见所闻和疑惑都告诉了书灵,书灵惊讶于朔的进展神速,既然第一次就达到了[超相真识]的境界。
换到怀瑾以同样的方式进入识海时,她就没能做到这样顺利。但她通过普通的五感体验,还是有限地确定了自身和自身的边界。
此外,书灵还顺带回答了唯一性的问题,它表示有些源性物体就是独一的,就跟有版权保护似的,只能有一个正版。这其中还分一般唯一和绝对唯一,前者被摧毁后就可以制造新的,后者被摧毁后也无法制造出新的,人的灵魂就是典型的后者。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后者之所以无法被还原是因为其在毁灭后被立刻于某一类似于冥界的地点制造,因此自然无法被再度制造。
完成了对精神的确认后,下一步就是修炼它。两姐妹没有任何功法或资源,于是全部用最土的方法,通过苦修磨练自身。
苦修原理很简单,想提高什么源性就做对应的事情,比方说想提高烛照就做数学题,想提高生息就去运动。但按照这种说法,做两道数学题或跑两圈也仅仅是稀疏平常的事情,我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实践着八种源性,何必要称苦修?
关键在于涓涓细流无法撑大水管,平时低强度的行为对锻炼基本就没用。只有高强度地完成某些行为,如在三小时内跑完马拉松、将自己囚禁在黑暗的密室中度过很长时间,才能够真正起到锻炼效果,所以称之为苦修。
论吃苦,沈氏姐妹是一点都不怕吃不消的,但许多苦修确实不具备相应条件。
比方说苦修此刻最需的锋啸,总不能她们之间高强度厮斗吧,那医药费都付不起,很快就可以转而修炼朽坏了。
再比方说蚀蜜,大口吃馒头和咸菜虽不至于吃不起,但这实在提供不了什么刺激体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也缺乏对象,总不能姐妹之间当场□□。
纵观以上,能够低成本实现的苦修目标也就只有烛照和生息。前者只需要一本高等数学或理论力学作为工具,后者还能顺便提高身体素质,除时间外唯一的成本只是消耗更多食物。
既然如此,二女在星期天剩下的时间里也就直接展开了行动,投入了对代数和几何的苦修。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她们的脑海中的精力已经完全干枯,烛照源性却在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