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7、薄雾与磁轨 ...

  •   晨光像融化的金箔,从落地窗的38层高度倾泻而下,在林衔月的办公桌上切割出几何状的光斑。

      她端起骨瓷咖啡杯时,杯底残留的褐色液体在纯白底盘上缓慢晕染,勾勒出模糊的星座轮廓——

      像极了十年前被沈栖迟用酒精灯烧毁的那篇《论星辰与法典》的作文边缘,焦黄的卷边蜷曲成相似的弧度。

      "林总。"

      助理周微的敲门声很轻,却让咖啡表面泛起细微的涟漪。

      林衔月抬头,看见她手里拿着烫金边的信封,NeuroTech的立体logo在晨光中泛着冷调的蓝。

      "日内瓦科技伦理峰会的邀请函。"周微将信封放在咖啡杯旁,"主办方是NeuroTech国际法务部。"

      林衔月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

      瓷器的温度透过指腹传来,与记忆中某个盛夏午后如出一辙——

      高二期末考结束那天,沈栖迟把冰镇柠檬茶贴在她发烫的脸颊上。

      汽水瓶外凝结的水珠也是这样慢慢浸润她的皮肤。

      她拆开火漆封缄,羊皮纸特有的粗粝感划过指腹。

      邀请函正文是标准的法务公文格式,但落款处"沈栖迟"三个字却写得龙飞凤舞,最后一笔的墨迹甚至穿透了纸背。

      这个签名比十年前那张被她撕碎的物理竞赛奖状上的签名更加锋利。

      每一道笔画都像集成电路板上的铜线,透着股精密的嚣张。

      "议程重点?"林衔月将咖啡杯搁在邀请函上,杯底与纸面接触时发出轻微的黏着声。

      周微递上平板电脑:"AI司法替代法案的攻辩环节,对方指定您作为反方首席。"

      屏幕上的会议日程表里,"林衔月"三个字与"沈栖迟"被安排在了正反两方的首位,中间隔着名为"伦理缓冲区"的灰色栏。

      咖啡的苦香在空气中弥漫。林衔月转动座椅,透过玻璃幕墙望向远处的观星潭。

      一架民航客机正沿着十年前沈栖迟骑单车追赶过的航线掠过湖面。

      机翼的反光在湖水上划出银色的裂痕。

      "《算法黑箱问责法案》的修订稿进度?"

      "终版昨晚已经加密发送到您的终端。"

      周微指了指文件堆最上方的金属芯片,"技术部按照您的要求,在第七章加入了神经网络的溯源性条款。"

      林衔月拾起那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

      阳光穿透半透明的硅晶体,在桌面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

      这让她想起高三那年被父亲强行调包的专业志愿表。

      那张纸的折痕里也藏着类似的、令人窒息的网格阴影。

      咖啡杯突然在瓷盘上滑动半寸。

      办公室的防震系统感应到38层高空的阵风,自动调暗了玻璃幕墙的透光度。

      阴影漫过桌面的瞬间,芯片折射出一道特殊的光谱,在墙上的全球并购地图映出小小的彩虹。

      "回复NeuroTech。"

      林衔月将芯片嵌入阅读器,全息投影立刻在空气中展开《问责法案》的立体条款,"我会带着能击穿他们伦理防火墙的武器去日内瓦。"

      投影的蓝光在她脸上投下冷峻的线条。

      条款第37.2条正在自动高亮显示,那是她特意增设的"算法情感权重"条目——

      灵感来源于十年前沈栖迟烧毁她作文后,偷偷夹在她课本里的那封道歉信。

      信纸边缘烧焦的痕迹,如今化作法律条文里严密的逻辑闭环。

      周微离开后,林衔月从抽屉取出一个钛合金盒子。

      指纹解锁时,内置的恒湿系统喷出细微的雾霭。

      盒子里静静躺着一块残缺的电路板,焦黑的边缘还保留着酒精灯灼烧的痕迹。

      这是2014年沈栖迟参加青少年科技展的作品残骸,被她从垃圾桶里捡回来保存至今。

      办公室的门再次被敲响。

      林衔月迅速合上盒子,抬头看见法务总监程喻站在门口,手里拿着NeuroTech刚公开的算法白皮书。

      "有意思。"程喻将平板电脑放在咖啡渍旁边,"沈栖迟团队在决策层嵌入了伦理审查模块。"他放大其中一段代码,"这个逻辑架构..."

      "是基于我2023年《AI责任边界》的逆向推导。"

      林衔月接过平板,指尖划过屏幕上熟悉的代码结构。

      注释栏里藏着个极小的β符号,那是高中时代她和沈栖迟用来代指"背道而驰的默契"的暗号。

      咖啡已经完全冷了。林衔月站起身走向落地窗,整个城市在脚下铺展开来。

      观星潭像一块被随意丢弃的蓝玻璃,倒映着流云和飞机的轨迹。

      十年前填报志愿的下午,沈栖迟骑着单车追着录取通知书快递车的场景突然清晰起来——

      他校服后背被汗水浸透的深色痕迹,拼成了歪歪扭扭的天秤座图案。

      "要准备特别反制方案吗?"程喻问。

      林衔月将冷咖啡倒进迷你盆栽里。

      巴西木的叶片被液体浇灌后,突然显现出荧光色的叶脉——

      这是沈栖迟大二时发明的光感植物,曾被她写在《生物科技专利法》的典型案例中。

      "不需要。

      "她摩挲着叶片上发光的纹路,"十年前他设计第一个算法时,就预判过我会怎么拆解它。"

      窗外的飞机已经消失在云层中,只留下渐渐淡去的尾迹云。

      那痕迹多像被岁月拉长的、未完成的省略号,等待着十年后在日内瓦的晨雾里,续写下一个章节。

      全息投影仪在会议桌中央嗡嗡运转,日内瓦会场的3D建模悬浮在空气中,泛着冷蓝色的光晕。

      林衔月坐在首席位置,指尖有节奏地轻敲着平板边缘,指甲与金属外壳碰撞发出细微的"嗒嗒"声——

      这个习惯从高中保留至今,每当思考法律条文的关键漏洞时,她的手指总会不自觉地寻找某种节奏。

      "第七议席视角放大。"她突然开口,声音在智能会议系统的捕捉下显得格外清晰。

      投影画面应声切换,聚焦在正方席位的第一排。

      金属铭牌上"沈栖迟"三个字在模拟光线下反射出锐利的光泽,像极了当年他物理竞赛奖牌上刻的姓名缩写。

      林衔月的目光落在座椅扶手的凹槽处——

      那里有细微的银色反光,某种粉末状物质残留在人造皮革的纹理中。

      "这是..."技术总监陆沉俯身调整投影参数,"会场的灰尘模拟?"

      "磁粉。"林衔月的声音很轻,却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她的指尖悬停在投影上方,虚拟成像系统立刻将那片银色区域高亮标注。

      放大二十倍后,那些微粒呈现出标准的六边形晶体结构——

      与十年前沈栖迟偷偷夹在她历史笔记里的磁粉留言,是同一种实验室特制品。

      法务总监程喻突然笑出声:"NeuroTech的算法白皮书第37页,他们居然在神经网络层加入了伦理审查模块。"

      他将文件投射到主屏幕,红色批注圈出关键代码段,"这个架构眼熟吗?"

      林衔月接过激光笔。光束划过屏幕时,在"情感权重计算"的代码块上停留了三秒。

      那些布尔代数的排列组合,分明是她硕士论文《AI责任边界》里批判过的经典结构。

      只是每个变量都被巧妙地重构了逻辑关系。

      "注释。"她突然说。

      程喻放大页面边缘的灰色小字:「本模块基于林衔月2023年的《AI责任边界》论文设计」。

      字迹瘦劲锋利,最后一笔的墨迹穿透了电子文档的虚拟纸张。

      会议室落地窗外,一架无人机正掠过北辰大厦的玻璃幕墙。

      它的阴影短暂地投在林衔月面前的咖啡杯里,褐色液体表面浮现出转瞬即逝的波纹。

      这让她想起高三那年午后的物理实验室,沈栖迟用电磁铁在铁粉溶液里画出的正弦曲线,也是这样的稍纵即逝却又精准无比。

      "要准备反制方案吗?"周微小声询问,手指在平板上调出《算法黑箱问责法案》的加密副本。

      林衔月摇头,将激光笔转向投影中的另一个细节——沈栖迟座位前的电子桌牌。

      在3D建模的极致渲染下,隐约可见待机屏幕保护程序是动态的星轨图。

      天秤座β星的位置被标记成闪烁的红色光点。

      "十年前他参加物理竞赛时,"她关闭激光笔,"草稿纸上就画过类似的星轨修正公式。"

      会议室突然陷入奇异的寂静。

      陆沉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投影的蓝光:"所以这算是...战书?"

      林衔月端起咖啡杯,发现杯底残留的液体不知何时形成了完美的半月形,像被精确计算过的潮汐引力作用的结果。

      她的目光扫过会议室每个人困惑的脸,最后停留在全息投影中那个空荡荡的"沈栖迟"座位上。

      "这是履约。"

      她放下杯子,瓷器与玻璃桌面碰撞出清越的声响,"2023年6月15日下午4点23分,南江一中天台。"

      没有人知道这个精确到分钟的时间戳味着什么。但林衔月记得很清楚——

      那是沈栖迟往她历史笔记夹层撒磁粉的时刻,少年沾满铁屑的指尖在夕阳下划出银河般的轨迹。

      而她在泛黄的纸页背面,用铅笔写下"毁约者永失所爱"的毒誓。

      程喻突然将白皮书翻到扉页:"等等,这个出版日期..."

      林衔月不用看也知道。NeuroTech的算法白皮书发行于2023年9月23日。

      正是天秤座β星达到周年视宁度最高的那天,也是十年前他们在文理分科表上偷偷写下对方名字的日子。

      "会议记录第七项。"

      她站起身,整理西装袖口的星轨纹纽扣,"通知技术部准备《神经算法溯源性检测仪》的原型机,要兼容..."

      她顿了顿,"兼容2023年版的磁粉解码协议。"

      当全息投影关闭时,会议室恢复正常的照明。

      阳光穿过玻璃幕墙,将每个人面前的咖啡杯都照得透亮。

      林衔月最后看了一眼自己杯底残留的磁粉痕迹——

      那些银色微粒不知何时已排列成希腊字母β的形状,在晨光中闪烁着挑衅的光芒。

      VIP通道的感应门无声滑开时,林衔月闻到了航站楼特有的混合气息——

      消毒水、咖啡豆与皮革抛光剂,底下藏着金属疲劳的微妙锈味。

      她将登机牌贴近扫描器,"滴"的一声响动在空旷的通道里格外清脆,像是某种精密仪器完成了最后的校准。

      票根磁条上有一道异常的划痕。

      林衔月的指尖顿在登机牌边缘,那道斜向45度的磨损轨迹与2023年沈栖迟塞在她书包里的火车票如出一辙——

      当年那张前往星寰大学提前批面试的车票,磁条也是在这个位置出现信号衰减。

      "林同学。"

      这个称呼像一块干冰顺着脊梁滑落。林衔月转身时,安检通道尽头的逆光里,沈栖迟正将登机牌插进西装内袋。

      晨光从他身后的落地窗灌进来,将十年前那个穿校服少年的轮廓拓印在现在的身影上:肩线比当年宽了寸许,但脖颈到锁骨的弧度依然带着少年时代的凌厉;左手无名指空着,袖扣却换成了NeuroTech的量子比特造型,铂金材质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真巧。"林衔月扬起手中的会议资料袋,牛皮纸封口处印着北辰资本的星轨logo,"沈总亲自押送算法上刑场?"

      沈栖迟眼尾笑纹里藏着几分痞气,与高三那年他故意写错最后一道物理大题时的表情分毫不差:"怕某些人像撕物理卷一样撕我芯片。"

      他指了指她资料袋里露出的金属边角,"听说你带了《黑箱问责法案》的终稿?"

      航站楼广播突然响起登机提示,女声机械地重复着"CZ3477"航班号。

      这个数字让两人同时怔住——

      2022年星寰大学保送生夏令营的大巴车编号正是3477。

      当年沈栖迟在车窗上用雾气写过"法律与物理是平行宇宙"。

      林衔月率先移开了视线。

      她注意到沈栖迟的登机牌边缘有墨水晕染的痕迹。

      蓝黑色的墨渍在纸纤维里洇出细小的树状纹路,就像十年前被他烧毁的作文稿纸上,她用来标注重点的孔雀蓝墨水。

      "你的磁条。"

      沈栖迟突然伸出手,指尖悬停在她登机牌上方三厘米处,"T3的扫描仪对45度划痕敏感。"

      他从公文包取出一个金属薄片,"用这个垫着。"

      那是NeuroTech的芯片测试卡,边缘刻着β符号。

      林衔月接过时,金属表面残留的温度让她想起高二寒假。

      沈栖迟在物理实验室偷偷组装电磁铁,掌心也是这样的温热。

      扫描器再次发出"滴"的声响。

      这次通过的无比顺畅,就像2014年那个暴雨天。

      沈栖迟骑着机车冲进邮局,硬是把被她父亲拦截的志愿表追了回来——

      虽然最终两个人都没能读成最初的专业。

      "你知道吗?"沈栖迟跟在她身后通过安检门,"T3航站楼的电磁屏蔽参数..."

      "是3.14特斯拉。"林衔月头也不回地接话,"正好能让你当年那些磁粉留言显影。"

      金属探测门突然亮起红灯。

      安检员示意沈栖迟取出随身物品,他从西装内袋掏出的不是手机,而是一个老式磁粉盒——

      就是中学实验室常用的那种,盒盖上用油性笔写着"2023.6.15",字迹已经斑驳。

      "纪念品。"他朝林衔月晃了晃盒子,铁粉在透明隔层里沙沙作响,"足够在飞机上写三篇小作文。"

      廊桥的玻璃幕墙外,CZ3477正在装运行李。

      传送带上有只贴着北辰标志的金属箱,里面装着《算法黑箱问责法案》的全息演示器。

      而与之并排的NeuroTech黑色设备箱上,β符号的喷漆还泛着未干的光泽。

      林衔月突然停下脚步。

      航站楼的地砖是特制的六边形蜂窝结构,与当年南江一中实验室的地砖一模一样。

      阳光透过玻璃顶棚照射下来,将她和沈栖迟的影子投在地上——

      两个影子之间隔着精确的37厘米,正是十年前两人课桌间的标准距离。

      "登机口到了。"

      沈栖迟指了指右手边的指示牌,突然用高三早读课时背课文的腔调念道,"'所有离散都是光的折射,终将在某个棱镜后重逢'——你作文里的句子。"

      林衔月握紧了资料袋。

      里面的金属芯片正在发烫,就像2023年沈栖迟塞给她的那块自制电路板。

      在盛夏的课桌抽屉里无声地发着热,直到把她的校服口袋烫出一个小洞。

      电子屏显示开始登机。

      当两人并排走向廊桥时,阳光在航站楼的金属结构间折射。

      将他们的影子短暂地融合在一起,又很快被移动的云层分开。

      舷窗外的阳光像融化的铂金,刺得人眼眶发烫。

      林衔月推开遮光板时,云海在脚下铺展成无垠的白色荒漠,而沈栖迟的侧脸浸在明暗交界处——

      没有眼镜的遮挡,他垂眸修改演示文稿时睫毛投下的阴影,与三年前在早自习偷偷帮她改物理错题时一模一样。

      "第37页。"

      他突然把笔记本转向她,屏幕蓝光在两人之间的狭小空间里筑起一道透明的墙。

      那是她《AI责任边界》里批判过的算法架构。

      但此刻被重构成全新的逻辑树,末梢挂着个小小的β符号——高中时他们总用这个代指"殊途同归"。

      林衔月闻到机舱里若有若无的雪松气息。

      不是香水,是沈栖迟惯用的那款钢笔水味道,从高三他用它篡改她错题本时就刻进记忆里。

      "情感权重参数。"她指尖悬停在触控板上方三毫米处,"你偷换了我论文里的贝叶斯模型。"

      沈栖迟笑起来时左脸颊有个很浅的酒窝,是2023年毕业典礼上被林枫妍用可乐罐意外砸出来的。

      他手指在触控板划出的轨迹,和当年草稿纸上演算的磁场方程分毫不差:"当年你说算法缺少人性温度,现在我用你喜欢的诗人当变量。"

      屏幕突然弹出个诗歌界面——

      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与绝望的歌》,每行诗句都被转译成二进制代码,嵌在神经网络的决策层。

      空乘送来香槟。

      沈栖迟拿起自己那杯碰了碰她的杯沿,玻璃相撞的声响惊醒了林衔月腕间的智能手环——

      表盘显示海拔10758米,正好是他们高中教学楼的10758倍高度。

      "敬文理分科表?"

      他晃着酒杯,气泡在金色液体里上升的轨迹,像极了当年他往她课桌里塞的磁悬浮玩具。

      林衔月抿了一口。

      酒精灼烧喉咙的感觉让她想起高三寒假,沈栖迟翻墙进学校实验室给她送热可可,保温杯盖上的积雪落进她衣领。

      此刻舷窗外的云层正在开裂,阳光从缝隙里倾泻而下,把她咖啡杯里的倒影染成琥珀色。

      "你当年烧掉的作文..."她突然说。

      沈栖迟从公文包抽出个钛合金盒子。

      指纹解锁后,里面躺着半页焦黄的作文纸残片。

      边缘还保留着酒精灯灼烧的锯齿状痕迹——正是她写"所有离散都是光的折射"那一段。

      "瑞士实验室做的碳化复原。"他指尖抚过纸张上模糊的墨迹,"可惜最后三个字..."

      飞机突然遇到气流颠簸。

      林衔月下意识抓住扶手,右手手环撞在沈栖迟的智能表带上。

      两个电子设备相触的瞬间,NeuroTech与北辰的logo同时亮起,在空中投射出纠缠的光束——

      像极了高三那年他们被没收的激光笔,在晚自习教室后墙画出交错的射线。

      云层上的虹彩正在扩散。

      林衔月望着窗外变幻的光晕,想起被父亲强制修改志愿那天,沈栖迟在天台用磁粉写的"β即重逢"。

      此刻阳光穿透香槟杯,在沈栖迟的锁骨位置投下晃动的光斑,与当年教室风扇投在他白衬衫上的光痕逐渐重合。

      "日内瓦峰会之后——"

      "磁粉还够写三篇作文。"

      沈栖迟打断她,从口袋里摸出那个贴着"2020.9.1"标签的磁粉盒——那是他们高一入学第一天。

      飞机开始下降。

      当耳膜感受到气压变化时,林衔月发现自己的左手正无意识摩挲着资料袋里的金属芯片。

      而沈栖迟的笔记本屏幕上,β符号正在自动演算,最终定格为两个纠缠的轨道方程——

      正是当年文理分科表上,他们偷偷在对方申请表角落描过的图案。

      舷窗外的云海渐渐变成絮状。

      在某个俯冲的瞬间,林衔月看见自己的倒影与沈栖迟的侧脸同时映在玻璃上。

      中间隔着那道β符号的光影,像被棱镜折射后又重新汇聚的星光。

      「十年离散,原是一场漫长的共谋」

      这温吞世俗人间烟火

      唯有你才是我的山川星空日月星辰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7章 薄雾与磁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