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重访灰色地带2 ...
-
帕克与传播研究的芝加哥学派神话
元叙事(meta narration),通常被叫做“大叙事”,就是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贯性和统一性。这一术语是由法国哲学家利奥塔(Jean-Fran?ois Lyotard)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根据利奥塔的解释,元叙事或大叙事,确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
文艺理论批评中,经常使用这个词语。史学借用这个词语,是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一术语在批判理论,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理论中,指的是完整解释,即对历史的意义、经历和知识的叙述。它通过预期实现,对一个主导思想赋予社会合法性。
主流宏大的叙事:
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勒温、霍夫兰这“四大奠基人”为学科形成的主流叙事。[6]在学科发展历程上以经验量化的效果研究为中心,可将传播研究分成三个阶段。
传统学科史宏大叙事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一方面将这些不符合主流叙事模式的特例边缘化,另一方面又以含糊其词的方式,将其收编、重新包装,形成连续的叙事。
忽视了芝加哥学派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更注重传播(不仅限于大众传播)对于自我身份、社群、文化等因素的长期的、整体的影响
帕克:
杜威、米德和库利虽然也讨论传播问题,但是他们都未有过媒体从业经历,主要是从哲学和心理学基础理论的角度,思辨地和抽象地讨论传播问题,强调传播在自我形成和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基础作用。
连续中的断裂
帕克与其他三位思辨型的学者相比,主要兴趣在于运用经验性材料,探讨在现代城市中如何消除不同文化社群之间的冲突,实现文化与身份的整合。
摒弃了欧洲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性主义学术立场,将学术与日常社会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位典型的专家型知识分子
思想内容:
种族、移民问题:移民报刊最理想的使命是帮助移民美国化,帕克认为,移民不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报纸实现了他们在母国用的方式实现社会功能,帕克基本上使用移民报刊产生的个人和社会的后果,来解释其存在和繁荣的原因,是十分典型的功利主义,认为移民报刊促进了移民的M国化,需要改变的是移民个人,而不是可能存在的社会体制,忽视了权力的介入,忽视了整个同化的过程是一个白人强势文化压制移民多元文化的过程,有明显的M国中心主义。同时,他只是从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看待移民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而忽略了个人主观意图所扮演的角色。
帕克的传播观:帕克把传播视为竞争的对立面,前者促进整合,后者促进解体。在他看来,传播的功能主要是两个:扩散信息与文化同化。后者尤其重要,传播可以促进社群的相互理解,进而产生共同的文化。
现代性问题
对策研究:移民报刊的现状及其兴起的原因,把移民报刊看成是消除移民文化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重要手段
对一元秩序的崇拜:将城市和乡村对立起来,制造了可疑的二元对立
将社会学家与社会工作者区分开
帕克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是客观的、价值无涉的,不能受到研究者本人的道德评价的影响
从进化论到效果研究
宣传的理由:被忽略的伯内斯及《宣传》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宣传”的概念已经因为战后对无耻谎言的揭露而逐渐失去了它最初的正面意义
成功的宣传不是直接达到目的,而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实现其目的的环境。当环境改变,目标便会水到渠成地实现
伯内斯对于宣传正当性的论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理论维度,二是历史维度
公众的理性只在一些具有明确程序的简单问题上,才能够得到信任。如果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或危机时刻,最好将问题交给少数专家(隐形政府)解决
是一个多元主义者:伯内斯认为意见市场是平等的,不同利益群体可以平等展开竞争时,宣传便通过将混乱秩序化,促进了民主的实现。但是忽略了影响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支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