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大房子乐队 ...
-
安佑夏一惊,原来是刚刚旁边那位小哥,虽然她本来对蓝色入场卡片没有抱希望了,没想到人家竟然主动有给她,“啊,谢谢!”安佑夏很有礼貌地双手接过卡片,很开心很满意,她又很逃避地赶紧去厕所了,等从厕所回来,中场休息已经结束了。
下面是进入聊天环节,原来之前那些主持人捧场只是前菜,真正的大房子乐队才要出场。大房子乐队的主唱是广播电台卡拉OK比赛出来的,本来是玩玩的心态,结果他和同学一路过关斩将,加上电台有意组织乐队,于是算是出道了。“让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可以有个地方一起玩耍,大房子就是乐队名字的由来。”安佑夏瞬间觉得蛮有意义的,这是个多么好的舞台。
主唱和他同在乐队的同学唱起了他们一路打入决赛的歌曲五月天的《拥抱》,真的是前几句唱得超像的耶,配上整个现场乐队氛围超棒的,“隐藏自己的疲倦,表达自己的狼狈,放纵自己的狂野,找寻自己的明天。”明天在哪里,安佑夏不敢想象,十年后的安佑夏更不敢想象。
顺着这首《拥抱》,乐队又继续唱了五月天的歌,一首《私奔到月球》将全场气氛推到了高潮,现场的气氛特别好,在场的青年朋友们都很嗨,音乐的声音在这个不是特别大的live house里混响着,接着乐队开始唱其他的歌,安佑夏没有看歌单,很显然这些非常小众的翻唱歌曲她都没听过,没听过的好处就是有新鲜感,虽然互动不太起来,但是这让安佑夏有认真地静下来听唱的是什么,大多是伤感的,再看看左边的男生,他也很安静,只是轻轻挥着自备的荧光棒,戴着眼镜,若隐若现地感觉他似乎哭了。安佑夏想起很久以前自己很不屑那些自作伤感的人,特别是古诗中那种悲秋怀古、睹物思人的伤感等,可是好像越来越打脸,自己不知不觉被氛围感染。终于有首听过的歌了,《吻别》。
《吻别》成了安佑夏这次演唱会唯一记得特别牢的歌了,这首歌的英文版也成了整个高中时期英语听力练习前必听歌曲之一。再其次是最后一首歌《夜空中最亮的星》,而这最后一首歌没想到在几年后成了一时大火的歌,后来的安佑夏就说这首歌怎么这么耳熟。演唱会最后,安佑夏记得了关键词青春和梦想。
并不是很理解。在安佑夏看来当前就是老师一直念叨的两年后要考上大学,上了大学就能有工作,有了工作就能有钱,梦想也许就是考一所好的或者理想的大学,安佑夏悲惨的中等稍稍偏下的成绩令她不敢想象自己还能不能考上大学。毕竟她觉得自己上了一所虽然是四星级却很差全市前四都没的学校,这让她又很多心地在想如果当时中考填报志愿真的如妈妈所愿报了那个全市第三的学校出了钱托关系上到了又是怎样一种人生方向,至少不用这么全封闭地在学校里,虽然没有妈妈的唠叨和责骂很开心,但是这种与世隔绝、还要自己洗锅洗碗洗衣服的生活着实让她讨厌。至于,青春,也许就是现在。
时光飞逝,也不知过了多久,感觉一恍,广播电台主持人们带着主唱、乐队成员们都已经在谢幕了。有点困。结束以后有人找乐队主场和乐队成员签名合影,安佑夏就不去凑热闹了,她准备回去了,毕竟这时候时间也不早了,这时候她想到能不能找左边男生要个联系方式,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学校的,几年级,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就是想要了解,寻求帮助。
本来坐在安佑夏左边的男生被安佑夏的主动再次吓到,这个是小学妹吧,于是他们交换了□□,只有安佑夏偷偷玩手机的时候跟男生□□上聊着,所以蛮多信息很后置,不是安佑夏隔了好久才看到,就是隔了好久才回。原来这个男生叫夏柯,竟然是从全市排名第一的高中刚毕业,这是高三的暑假,安佑夏不禁感叹羡慕,真的羡慕,人家已经度过黑暗,走向美好又令人憧憬的大学生活,考上的大学也不差,虽然不是什么长辈眼中的特别特别名牌的学校,但是却是相当名牌的学校了,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211也是后来的安佑夏没少吃到的苦头。
安佑夏始终觉得好的学校老师也好,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试,于是她积极向夏柯要他做过的卷子,此时的夏柯也正好要处理自己高中时的书本试卷笔记本之类的,当然笔记本早就被拿走了,只剩下试卷,于是夏柯回家一股脑儿地收拾出了自己的试卷给安佑夏,当然不是当面给,因为安佑夏不方便,不像夏柯已经是自由身了,见谁都可以,要是自己被父母撞到跟男生见面可不得被误会,然后胖揍一顿?于是她让夏柯放在门卫,告诉门卫说是哪户哪户人家,袋子上写好也行,夏柯还是耐心地大老远地给安佑夏送了去,毕竟他家在乡下。他按照安佑夏的吩咐把红白的塑料大袋子交给门卫,又发短信告诉安佑夏东西在门卫记得拿。安佑夏看到短信,觉得简直靠谱,高兴地在家一蹦三尺高,以为有了“秘笈”就掌握了全世界。她趁晚上出门散步,迅速拿回了家,好不容易拎上了楼,再重点可能自己就拎不上去了。
“哇!好厚一叠!”正是她想要的,虽然抱着能有多少就有多少的心态,但是夏柯竟然给了自己这么大一叠,而夏柯选择的也是物理生物,安佑夏得挑挑拣拣,化学不多,确实没选择化学是选科的,只要学到高二就行了。整理完,安佑夏才细细看试卷附带的纸条“To AYX:”呵,竟然用了自己名字的缩写,安佑夏嘴角乱扬。“这里的英语英语词组讲义是我们老师自己整理的,学校知道了对她来说不太好,所以你自己研究就行了,不要借给别人或是被老师看到哦……”啰啰嗦嗦交代在了一张约15厘米长5厘米的纸上,最后还附上了电话,让安佑夏觉得有困难的时候打电话找他,当然安佑夏是不会打电话的,都这么麻烦夏柯给她送来试卷,还要打电话问题,她决定自己琢磨,也把试卷分批带到了学校,在课间有看,也有偷偷摸摸地做,她想快速过一遍,挑出重要的死知识看,卷子实在太多了,有阵子理得安佑夏很迷茫,甚至没有掌握好自己学校现在考的卷子,就去看夏柯给的卷子。
从卷子的比例来看,文科的似乎多了一些,理科的有点少,安佑夏看不过来。安佑夏有时候忙着处理学校里的卷子还来不及。没有真正地弄懂弄会,蜻蜓点水般的,这也是安佑夏后来成绩上不行的原因之一。但是又不得不说好的学校,师资也好,教学也有自己的一套,仿佛对应试掌握得更透,更摸清了路子。
就这样,安佑夏忙忙碌碌,似乎未见什么成效。
另外,夏柯给安佑夏的演唱会入场卡片,因为正好有洞,被安佑夏找了彩线穿了,挂在了自己的书包上,本来挂在钥匙扣上的,但是大得实在有些不方便,导致钥匙不能放在裤子口袋里,这才改成的挂在书包上。因为珍贵,所以在乎,所以想要把记忆带在身边。
一直到高三,甚至是毕业,安佑夏都没打电话问夏柯,其实这个夏天过后,两人就基本没什么联系,只能通过□□空间了解近况,再后来连近况都没法了解到了。有种乍见之欢,初识聊得欢而已。后来就不行了。这也难怪,因为两人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和空间,见到的也是不同的人。夏柯有写蜀山什么什么的小说,安佑夏不方便多看,只是给夏柯投了票。夏柯有备考建筑师方面的资格,还有时不时地去工地,好像是工程造价之类的。而安佑夏的生活永远三点一线,只有学习,并且与世隔绝,唯有每周回家的时候大口呼吸着新鲜的新闻气息。渐渐地,他们不怎么联系,安佑夏也不知道夏柯怎么样了,考没考上,亦或是其他更多关于他的一切都不知道,最后只有在安佑夏毕业的时候,夏柯来问过安佑夏的情况,安佑夏非常难以启齿也很尴尬,夏柯也不好意思多问。从此以后再无联系。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记起,曾与我同行,消失在风里的身影。”那是黑暗初期至终的星星,那是一直埋在记忆里的星星,虽然不是生命里最亮的星星,但也是成长道路中的星星,高中这个黑暗期最亮的星星之一。
让安佑夏深深记得的是这个夏天。这是有关这个夏天的记忆,也是有关夏柯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