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陌生的故乡 ...

  •   陌生的故乡

      古今中外,描写故乡的名篇佳作有很多,无不抒发人们对故乡的一种非常深厚的眷恋之情。
      但对于少小就离家的我来说,故乡其实是个很陌生的地方。
      但对于不爱与人接触,喜欢安静的我而言,这几天在母亲家里住下来,突然又觉得故乡是个好地方。
      只是几十年的岁月,足以改变很多的人和事。我如此,故乡也亦是。
      儿时熟悉的村庄和田野,因时代变迁,大多都已改头换面,面目全非。曾经的左乡右邻,有的老的老,小的小,有的根本就不在了,有的仍健在,而我也认不出来。
      如果我围着这个自己出生而又度过童年的村庄走一圈的话,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能认出我来。
      这种陌生感,难免让我有些许失落。就像自己是一棵树,早已从故乡连根拔起,被移植到他乡。
      唯一不变的,是每天的日出日落。但村民们早已不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了。
      而我对故乡最深的记忆,除了很小就开始帮助父母干没完没了的农活,还是没完没了的农活。
      故乡是平原,一马平川的肥沃土地上,连一个小山包也没有。以前,一年四季,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棉花。
      特别是水稻,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每年的双抢季节。
      那时,水稻一般种两季。七八月早稻成熟后,立马收割,紧跟着耕田插秧,并且是在立秋左右要将晚稻秧苗插下去。如果晚了季节,收成将大减,甚至绝收 。
      因而每到双抢季节,不管天气多么炎热,天刚蒙蒙亮,家家户户都忙着收割金黄的稻谷。直到天完全黑得看不见,才会收工回家。
      宽敞而平整的稻田都在村子四周,因而站在村后的大路上,就能看到稻田里,村民们汗流浃背地割的割,捆的捆,挑的挑,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到了晚上,道场上又早早牵起了电灯,家家户户又要忙着碾稻谷。最开始还没有打谷机。都是靠人把稻田里捆好的一捆捆稻谷用冲担挑到道场上。
      我以前也没少挑过。一担好几十斤,压在稚嫩的肩膀上沉甸甸的。特别是挑到后面,肩膀都被冲担磨得红肿,一碰就疼,但还得咬牙坚持着。
      双抢抢的就是时间。要是遇上下雨天,稻谷很容易发芽,所以一旦天气不好,就算不睡觉,村民也会尽量把稻谷收拢回来。
      然后把收拢的稻谷均匀散开铺在道场上,人牵着牛,拉着一只圆滚滚的笨重的石碾,如同驴拉磨一样,在上面一遍遍地碾压着。然后还要把碾压过的这一面全部翻过去,再重新碾压,直至稻谷全部脱落,成了草是草,谷是谷。
      即使这样,大功也没有告成。
      还要把稻谷上面的一层稻草都捆起来堆好,再把剩下的稻谷拉拢到一起,趁起风的时候把稻谷扬干净,再晒干,才能归仓。
      那种深更半夜还在忙碌的场景,早已成为了历史,无处寻觅。
      现在想起来,我还是有几分怀念的。尽管辛苦,但因为丰收,也跟父母一起喜悦。
      而现在,村里已经不兴种庄稼了。每家每户的土地,要不是卖了,要不就是租出去了,要不就是长了野草。已经很难看到遍地的稻谷和小麦,还有棉花了。
      村里的劳壮力,大多以外出打工为生。留守在家里的人,勤快一点的,还种种菜园。有的连菜园也不种,情愿让它长满野草,也要每天买菜吃。
      故乡的夜晚,是令人喜欢的!
      只是这几天,都是阴天,黑沉沉的天空,既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又是深秋时节,还不到七点钟,夜幕就降临了。
      小小的村庄里,没有霓虹闪烁,也没有人来车往,极是静谧。各家各户也早已关门闭户,鲜有人在外走动,或者是说话。
      只有夜深人静时,窗外的蛐蛐们,好像对某种东西求而不得一样,叫唤个不停,让人感觉有那么一点点凄凉。
      远离城市的喧嚣,也远离琐事的纷争,一切是那样的宁静!静得好像整个村庄都进入了梦乡,而这世界上,也好像只有我一个人!
      而乡村的早晨,同样也是美好的!
      每天早上,母亲都比我起得早,但比母亲起得更早的,是隔壁邻居家养的一二十只又大又肥的鸡、鸭、鹅。
      天亮不久,这一二十只又大又肥的鸡鸭鹅,俨然成了一个乐园,肆无忌弹地在我家门前演奏起了激昂交错,千回百折的鸡鸭鹅交响曲,我不想醒来,都难。
      新的一天,就在这交响曲中开始了!
      尽管故乡,仍旧让我感到很陌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