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左琉皙
    很长一段阅读里,左琉皙一直是沉默的存在,虽然他作为另外一种身份存在的白儿出场甚多,甚至对小说主线举足轻重。其实我更想说的,也是白儿。
    本来定位为耽美文,下意识会对男子之爱多谢宽容,本身又容易对弱势群体产生体谅,于是先入为主以为岂之与白儿两情相悦而不得相守。及至慢慢看清白儿瑄儿岂之三人的纠缠,想起了南康大人,不甘心不忘情,大概最伤还是被遗弃的人吧。
    《点梅》故事里,最痛的该是白儿吧,既是这整个故事的起源,也承担了故事的终结,只是白儿的感情,从少年时相伴的欢乐,有那个人温柔的相待,又到雁回上看那两人恩恩爱爱的心碎,仿佛已经是最残忍的折磨又不甘从此处离去,再是岂之死在自己手中之后的天地遗孤独……要说恨白儿,我是做不到的,但是最后却总是希望他快些死去,或者死亡才是对这生无可恋的人最好的成全,可惜生死那面,未必有人在等他相见。
    ×
    思召
    思召其人阴险有手段,又长存一份轻薄之心,对他一直没甚好感,但其实假想一下,如果思召是主角,如果是宣玉和思召的官方配对,其实情节上到可以挣扎复杂很多。立场的碰撞,斗智斗勇的精彩绚烂,将可能获得舞台。明显是腹黑属性的思召,和清冷傲气的宣玉,如若有心,则完全可把现在《剑点梅间》的陈宣温馨基调变成思宣战斗基调。
    然而思召作为正宗配角,便让人讨厌了。对宣玉的猥琐心思,妄图夺权的利欲之心,阴谋手段从容耍来的狡诈,都会觉得思召可恶。
    唯一一处动容,是思召在梅前,睹物思人的怅然。只有这一处,才深觉思召对宣玉真有痴情,而非只是玩弄欺凌。
    作为配角,思召的表现也可算恰如其分了,适当的时候做人神共愤的坏事,适当的时候成全天理因果报应而光荣炮灰。作为一个反派角色的塑造而言,思召身上无不是,无大是。
    ×
    霄炼
    据说霄炼还有个番外?!暂时忽略。霄炼出场的时候太有气势,于是当思召出场,霄炼立刻短气令我十分无语凝噎。开始觉得他尚有反派一号的潜力,渐渐只成了思召的傀儡,然而这个不称职的傀儡又总是想着反着思召的毛摸,于是这是一个没气概的反派配角N号。
    然而明明是武功并不出彩,心计也常不如思召红含的霄炼,却总是卑鄙得很幸运,比如他总是有很多的机会对上正虎落平阳一身落魄的宣玉,可供他随心所欲地小人得志;比如大结局处各大高手纷纷丧命的丧命,伤残的伤残,居然只剩下霄炼最有实力做为索命罗刹。
    ×
    一品朱衣
    以亲子饲忠主,这是大节还是傻气?避入烟柳名满红尘,这女子是得意功成还是哀伤失节?新婚夫妻散两地此后再无聚,半世风华空空寂寞,她可曾后悔过?
    那最会欣赏她的夫婿远在雁回,幼子在眼前成为衷心二字的牺牲品,为人妻为人母的她又可曾有过无地自容?她可曾对亲子羞愧以对?
    恋她一世的上官炎评她八字:惊为天人,柔肠侠骨。
    辗转风尘,最终死在她穷尽血亲爱人守护的少主手上,她是觉得圆满还是遗憾?她有没有恨过?同为女子,我是不能理解她的。不能理解她对亲子的残酷冷血,不能理解她如何忍得一世的孤伤。
    ×
    曲道云
    这曲氏夫妻倒是果然志同道合,为一个主子,曲道云眼睁睁看着妻儿远去漂泊,颠沛风尘。为了所谓道义,他留守雁回疼护少主,可自己的幼子却流落在外,尚不能尽身为人父的职责。其实曲道云,爱妻灵位前,你又有何颜面要求十多年不曾过问的红含为你们夫妻二人的衷心而委屈自己?他身为你们的孩子,其实是此生最大的悲哀。
    要说,我应该是不理解所有武侠帝王文中为一个“忠”字甘愿牺牲至亲,自贱性命的人物。他们明明是配角,却有让人不敢逼视的信仰,他们坚定无悔,他们大义不顾亲疏,他们前赴后继不畏艰险。生活在和平年代,所谓的民主之中,我们哪里能理解得了这种气节?
    但最悲惨的,难道不是这些所谓死忠之士的后代?正是一品朱衣与曲道云的“忠”,红含一出世便身不由己,这种生而不爱,爱而不护的父母,终于是红含悲情的原罪。
    不论他们的情操何种伟大,为红含,我总之是觉得曲氏夫妇可恨多些。
    ×
    ×
    温柔地砸砖头几块
    看文忽略路人甲们,是我一贯的坏习惯。然而这《剑点梅间》的故事里,每一个配角恰恰有了让我动容的一个心念或者一个画面,于是每个人都让我不能忘却。这点是《剑点梅间》最打动我的理由之一。原本想换个MJ来拍,想想反倒不诚挚了,那么还是真身,至于说错说过的部分,望丸子大人包涵。
    早年看武侠接触的都是苍月小椴步非烟等,至于金庸等大家武侠,反倒没甚耐心看的并不多。那时爱武侠中的家国天下,侠骨柔肠。我想说《剑点梅间》的武侠部分虽不算流俗,但也并不出新,阴谋手腕没有太令人巧妙叫好,气势上也没有太过宏伟荡漾。
    无家国,武侠中无奈的部分便削弱了,《点梅》也几乎没有大场面描写,或者说有大场面,但没能描绘出大场面的气场来。几场对决,略显单薄了,所牵涉入的门派,也太削瘦了,人物定位,也显得集中。整个江湖,看起来,很寂寞。武侠文若是小气了,那么武侠绝对只是个点缀,于是我更多把《点梅》当一般古风文看,武侠的元素是不厚重的。
    情节上,有天真的地方,例如看裴一叶和上官炎,仿佛邬叶就是“好人帮”,专门利人从不为己,两人几乎一出场就一直为雁回奔忙,自家家务倒是从来没见忙碌过,不说上官炎的真实身份,只在情节安排上,这两人几乎是主角在哪边,他们就去哪边做好人了。很好,很正直。而早早出现的疯妇夫妇,早早出现白儿的故事,及至陈介遇到和尚,感觉这巧合尽管符合小说一贯的“因缘巧合”之说,但在连接上尚嫌僵硬,未能圆润地自圆其说,“巧”字的氛围不够足,便多了“故意”的痕迹。(好吧,若说丸子你本就要狗血,那么我沉默。我从来觉得狗血不过作者自嘲,真的有人愿意几十万字的心血只是为了一场狗血?)
    细节描写上很细致,于是框架上便容易混乱,觉得散漫,没有大气。(一直觉得善于把握全局的人往往对处理细节嫌乏味,而关注细节的人往往没有统筹天下的大气,我就是个细节控啊。)
    而作为耽美文,三条感情主线,只有陈宣二人在情定前的描述确实很有萌趣,相守之后,除了每一次陈介对宣玉的相救,好似便很淡然了。裴红二人则一直平淡如水,平得久了就会见乏。白岂则是纯粹让人闹心的,从头到尾看见的只是白儿的执着,作者始终未说岂之的心意,这点我一直很怨念,并且在看文时不断在岂之爱不爱白儿的判断中几番来回。在我心中,很爱《点梅》,是爱里面一个个人物自身,宣玉,陈介,红含,裴一叶,思召等人,一个个让我动容,至于彼此之间的感情,真的只萌了陈宣的前段。
    此外看文时不免有几处觉得作者某处放得很开,却没能如期收尾,该交代的情节没有完整的圆满的说辞奉上。鲜花献完砖头砸完,尽量来打我吧。终于写完,了结心事一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