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MS.1】
-
[1] Janua:本文译作“贾努阿”。
在拉丁语里,这个词意思是“门户”。它不仅指安装在合页上、可以开关的门扇,也指把一个人封闭的居处同无垠的宇宙隔开的门槛和出口。
Janua也是罗马神话中的两面神(一般作Janus,贾鲁斯)。他有独立的两面,一面看着过去,一面看着未来。
在中世纪时,“热那亚”这座城市就叫做“Janua”。
-
[2] Parma:帕尔马,也译作“巴马”“帕尔玛”。
这里的帕尔马指的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城市,位于波河平原南缘,译名和西班牙马略卡岛上的巴利阿里自治区首府帕尔马(Palma)相同。其本地所产的火腿最为有名。
十九世纪初的帕尔马是奥地利控制下的公国。但在1859年撒丁王国与奥地利战争后,帕尔马加入撒丁。1861年3月17日,实现意大利统一的撒丁王国改称意大利王国,帕尔马正式成为意大利的一部分。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葬在这里。
-
[3] Achille:本文译作“阿希尔”,也能译作“阿奇勒(更符合意语的读音)”。
但因第一次接触这个名字时的译本译作“阿希尔”,先入为主更习惯它。
帕格尼尼的儿子,没有继承父亲的琴艺技术,是个忠诚可靠的好孩子、老实人。
帕格尼尼死后给他留下了丰厚的地产和金钱。但为了让父亲“入土为安”,这些遗产绝大多数都被教廷讹诈走了。
-
[4] Genoa:热那亚(意语“Genova”),意大利海港城市,也被称作灯塔之城。地标建筑中的灯笼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灯塔之一。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出生在此。名琴“加农炮(Cannone)”在他去世后一直被妥善地保存在这。
另外,本文正式故事选取的年代意大利还没完成统一,请原谅作者实在没有精力去考证当时的不同城池的所属的公国了,就让我用“意大利”统称吧(求求了)。
再另,行文提及其它国家,直接使用现代的国名。
-
[5] Papà:意大利语,“爸爸”。
婴儿的咿呀是巧合的发音,被帕格尼尼听出一种巧合的命中注定。
-
[6] 二月二十七日:这也是女主的生日。
在以前的西方宗教国家,会把受洗的那一天作为新生儿的生日。这个生日有可能和孩子实际的出生日期有出入。
另外,本文男主的生日选取“1812年6月8日”这一说(诸位别看百度百科了,上面的日期简直错到离谱。甚至我在百度一搜能出现三四个不一样的生日!好家伙,虽然离恩斯特出场还早的很,但他要气抖冷了啊)。
关于海因里希·威尔海姆·恩斯特,国外大多文章以1814年5月6日作为他的生日。马克?罗(Mark w. Rowe)在2008年的著作《Heinrich Wilhelm Ernst: Virtuoso violinist》中总结道,这个日期不可能是正确的。“作为一个神童他(恩斯特)太年轻了,再加上没有出生证明和结婚证书的不可靠性[原文:The pressure, as a prodigy, to be young, coupled with the absence of a birth certificate and unreliability of the marriage certificate]”,使得他认为恩斯特出生于1812年6月8日,比常人认同的年龄大了近两岁(可能这就是对天才的嫉妒吧?)。
*
【春日约·白色情人节快乐】
*
感谢“芸啦”“追梦寻本”“清浅流年”提前投出的霸王票~
感谢“XFactor”“芸啦”“流易”“ ”“月下锦官”提前灌溉的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