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 29 章 ...
-
清思台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我和挽青经常静静坐在窗口看雪落雪飘。
如果是小雪,下雪的天空是一种灰色的温柔色调,雪慢慢落下,细细的,轻轻的,飘雪的大地在朔风中华丽得像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
黄昏时分,灯火初上,清思殿的庭院里已经有一片白皑皑的雪光。雪花在黄昏的菱花窗前反反复复地落着,反反复复,仿佛永不停歇。
宁谧安静的夜晚,最适合练习乐器。雪花飞扬,笛声荡漾。回旋宛转的笛声颜色雪白,清思殿的每一寸空间,都被这笛声染成了白色。
我的礼乐是二哥宁王所授,他身体孱弱气息不足,喜欢幽静的七弦琴,于笛子一道寻常。我亦只是学了些皮毛,知道如何入门而已。
于是那本乐谱成为我漫漫长夜的唯一消遣。
挽青静静坐在一旁,或做些针线,或沏一壶香茗,或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坐着,任由浅碧衣裾静静地裹着自己。
当挽青评价我的笛声“清越明澈”时,时间已经走到了雍宁四年的初春。
新年刚过,负责扫洒清洁的内侍便病倒了两三个,俱是年迈多病、疲乏过度、捱不住冬日的严寒冻伤了。
内侍卑微,命如草芥,宫廷里的内侍宫人若生了病便会打发到安济堂,让吏目、医女随意开些草药自己慢慢养病。清思台条件简陋,连留守的吏目亦无,各种药材倒是不缺,可惜都是我的份例,仆役内侍们纵然有心也不敢开口。
还是挽青细心,发觉平日里当差之人少了几个,连连追问之下才被迫说了实情。挽青回来说与我听,我倒踌躇起来。
并非我心疼药材,而是我只懂得基本的药材名字与功效,如何抓药配方一窍不通。是药三分毒,若我不知分寸胡乱下药,只怕会白白牺牲几条人命。
“这些内侍多年缺医少药,也不怕这一刻。殿下发发善心,便是积德行善之举了。发越殿藏书无数,几本医书总是有的。殿下不如放胆来试试,万一成了呢?”
挽青的一番话提醒了我,风寒是最普通不过的疾病,照方下药十拿九稳。发越殿里的古书典籍浩如烟海,想找一两本治疗风寒的医书还不容易?
青银汤:青蒿一钱(后下),银柴胡两钱,桔梗两钱,黄芩两钱,连翘两钱,银花两钱,板蓝根两钱。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桑枝茅根汤:桑枝一两,白茅根一两,霜桑叶三钱,净连翘三钱,苦桔梗两钱,生甘草一钱。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这两份药方发汗解表,清热解毒,理气健脾,调整胃肠,且使用的药材简单易得,熬药服用亦方便。
我吩咐挽青,给几个生病的内侍额外多拨了些生姜、葱蒜、白酒等祛寒食材,又将去年过冬剩余的银丝炭分给一众仆役内侍,有备无患,总不能让风寒一个传染一个。
或许是内侍们的身体底子结实,又或许是我的药方子起了效果,来势汹汹的风寒戛然而止,不出半月,生病的老内侍们又恢复了原先的精神。
我心下有小小的雀跃,总算明白为何世人有悬壶济世的道义了。能用自身所学救济他人,倒也不负敬训当初一片苦心。
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又侥幸逃生回来,老内侍们感恩戴德自不必言,更出乎我意料的,他们居然大费周章寻来一样罕见之物,作为清思台上下进献于我的生辰贺仪,恭敬奉上。
当我面对那朵白色小花,震惊得无以言表,倒吸了一口凉气。
薰华草,在大靖民间传说中流传数百年的世外仙草。
其草紫叶紫茎玄根,开白色花朵,形如垂莲,花香缥缈清冽,含蓄悠长,沾染衣物则永世不褪。
因其朝生夕死,花香弥久不散,被世人比拟为秉性高洁,百折不屈的君子,又有君子莲、朝晖草的别名。
薰华草独特之处在于其香气特殊弥久,远胜于世间各种香料。
而且薰华草只生长在隐秘的深山密林里,朝生夕死,存活艰难,即使有心人能够寻得一两株薰华草,也会迅速枯萎凋零,想采撷一朵新鲜的花朵不易,想人工种植培育更无异于痴人说梦。
大靖内廷的东內苑、西内苑里的奇花异草多如星辰,汇集了普天之下所有可以寻觅的花草植物。
据打理御苑花木的年迈花匠回忆,宫廷里最后一次出现薰华草的踪影还是惠帝在位时平成年间的事了。据说是为了庆祝越皇后的册封大礼,某个州府官员特意进贡的珍贵礼物。越皇后非常喜欢,曾经有意移植于麒趾宫,却因为水土不服未能成功。
在那之后的二十多年,薰华草一直只是爱花惜花之人口口相传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