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第 26 章 ...

  •   那一日灵驾仪仗行至德胜门前,后妃宫眷必须从此处止步回宫。
      敬训死死攥着我的手腕,坦然只身与前来劝阻的太常寺卿对峙。
      直到此时,我方才知道,在她温婉端凝的表面之下,居然隐藏着铁血将士般的坚韧、强悍与不妥协。
      礼部尚书来了,主管宗正寺的皇叔原王来了,甚至惊动了仪仗最前方的烛烈,派来了季通劝说敬训长公主。
      敬训不言不语,面无表情,一手攥着我的手腕,不论来人说什么也不松开。
      劝说?长公主置若罔闻;强行分开?一个是长公主,一个是内亲王,误伤了任何一人都是死罪,谁敢真正阻拦?
      齐皇后带着嫔妃命妇们已经全数退场————皇家的热闹,知道内情的越少越好。
      留在原地的都不是外人,我轻轻叹了口气,之前说服敬训的想法到底行不通,为今之计,只能攻心为上。
      “阿九最近在读《战国策》,其中有篇文章想背给阿姐听。”我拉了拉敬训的素服衣袖,示意她低头看我。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
      敬训的脸色一变,渐渐松懈下来。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我放低了语气,盯着敬训轻声道:“—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
      贵为皇族又如何,没有功勋的隆遇犹如镜花水月,不得长久。
      我以稚子之龄荣封内亲王,备受烛烈宠爱关怀,内廷多有怨言。如今敬训出京近在咫尺,没有她细致入微的照顾抚育,谁能保证我不会像当年父皇的皇长子一样无故夭折?
      敬训忍耐多时的眼泪潸然而下,摇头艰难道:“……阿九才六岁,陛下如何忍心……”
      “阿姐!”我连忙阻止敬训一时意气的发泄,季通还在呢,若让有心之人知晓恐又生事端。
      “哥哥用心良苦,阿姐岂会不知?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当年燕德夫人在世,烛意尊荣矜贵何等风光?样样都比中宫养女的敬训丰厚,可惠帝一但退位,时势逆转,烛意便是回京探视父皇时日过久都被御史们弹劾。
      其中诀窍,敬训怎会不明白?
      是,风水轮流转,烛烈上位,钦怀皇后一系的子女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可要想在宫廷长远生存,帝王宠爱绝不能是我惟一的倚仗。
      先帝过世,无人再能影响朝廷。烛烈登基未久便果断处置了谈太尉,雄心勃勃,正是他在朝堂上树立威信、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怎能让他一心两用,分神来照顾我呢?
      倒不如前往清思台守陵。
      一来符合本朝以孝治国的理念,博个纯孝仁厚的美名。二来躲避内廷的纷争算计,以免烛烈分心,全力处理军国大事。
      清思台虽然冷清寂寞,忍一忍,迟早也会捱过去的。
      敬训哭得仪态全失,索性抱紧了我不撒手。
      “阿姐无忧。多则一年,少则半载,我必定让哥哥接我回宫,如何?”我伏在敬训单薄的肩头,压低了声音。
      “阿姐当知,如今之际,唯有韬光养晦方为上策。”
      敬训已然哽咽难言,良久,才缓慢地点了点头。

      雍宁三年八月初二,黄道吉日,诸事皆宜。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天空万里无云,湛蓝如洗。
      我站在清思台的青铜大门前,抬头打量面前这扇宏伟壮观的青铜门。已有七百年历史的青铜大门上镌刻着许多云朵图案,龙、凤、虎、麒麟、鸾鸟等瑞兽在云海里穿梭交织,栩栩如生,大气磅礴。
      封闭了三十多年的青铜大门被守陵的兵士缓缓推开,发出沉重的声响。
      门内,独属于清思台的世界向我发出了无声的邀请。
      挽青默默站在我身后,她是唯一跟随我入清思台守陵之人。
      盛夏的清风从我耳边掠过,轻轻拂起为了守孝而剪短的头发。
      不用转身,我也知道,烛烈正带着我所有的兄长在静静目送我的离开,嗯……肯定还有护卫天子安全的百里炽繁。
      我忍不住露出一个笑容,即使无人看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纵然烛烈从头至尾都没有向我解释过什么,但他的关爱维护之心,并不比敬训少。
      只要还有人出自肺腑地为自己担心,即使幽禁清思台又有何惧?
      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我把之前交代敬训的告诫在心里反复默念了几遍,慢慢勾起一个踌躇满志的微笑来。
      没错,我不会像那些悄无声息在清思台里死去的大靖皇族,自甘认命意志溃散。
      我是烛烈钦封的长福内亲王,长乐无极、福寿延绵。
      只要耐心蛰伏,静心积蓄力量,迟早有一日,我会如大靖王朝历史上第一位正一品博陵内亲王,尊荣天下,势无可挡。
      我不再多想,在守陵兵士与文武百官的跪伏送行下,昂首进入清思台。
      不再回头。
      毋须回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