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3、第 163 章  ...
            
                
                
                    - 
                          议事厅里早已济济一堂。石韬玉随庄如诩跨进门,听到王攸正在说疫情的事。李松延目光专注,甚至没有察觉她已到场。石韬玉默默走到他身后站住,认真听王攸分析城中现状。
  钟陵城内的疫情伴随水患而生,如今总算是被压制下来。王攸此次主理治疫,行事风格与其一贯示人的温文尔雅迥异。他派士兵搜索全城,严令将所有死难的人畜尸体运往城北焚化,力求铲除疫病根源。他甚至将每天巡城发现的疑似病患一律迁到城北集中救治,为此令千家万户陷入生离死别的困境。泣泪与唾骂中,王攸表现出罕见的强势和决绝。石韬玉对他从来敬慕,却不知这个眉清目秀的白衣书生如今在钟陵百姓心中俨然已成阎罗的化身,就连军中同僚也颇多微词。
  王攸的举措激起不少民怨,质疑和诽谤难免传到李松延耳中,令他不胜烦忧。不过这些并不足以动摇他对王攸的信赖。瓮城的火日日不辍,水退之后,城中不断有新的尸体被发现,然后被集中销毁。王攸依城中区域划分具体分析死伤情况,提到其中最惨烈的是钟陵大牢。他没说几句,在场便有知情的将领唏嘘起来,而石韬玉则想到了原本被关押在地牢的刘进。
  大牢一带地势低洼,地牢更是紧邻暗沟。洪水退后有一名副尉带兵入内搜查,发现地牢里溺亡的尸体已腐烂得惨不忍睹,空气中浸透了尸毒,整座牢房犹如炼狱。即使看惯了沙场上的血肉横飞,士兵们还是被地牢中的惨象冲击得魂不附体,个个呕吐不止几欲窒息。但军令难违,众人吐到口舌酸苦肠肚空虚,但凡没能昏厥过去的仍都要参与清理尸体。他们把骸骨一具具从尸浆腐泥中收拾出来抬到地面,清点后发现尸体数量与在册重犯人数一致,但俱已面目全非,无法辨明身份。副尉便直接当做地牢中所有囚犯均已溺毙,将尸骨焚化后上报结案。
  王攸说完瞥了一眼石韬玉。她接住这一瞥,立刻明白这就是对方要自己务必知晓的事实。地牢重犯全部溺亡,死者之中自然应该包括刘进。她心领神会,自己因刘进而来到李松延身边,如今大可“功成身退”了。石韬玉不免感慨,李松延当初若是顺着自己的意思把重犯也派去清理胭脂渠,那些人反而还有一线生机。或许天亦不欲她在刘进的生死上再多计算,于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石韬玉既无欣喜也不觉释然,想到项明珠大仇得报,反倒有些担忧。
  王攸说着转变话题,与众人商讨赈济事宜。众将议论纷纷,囚徒之死显然只是无足轻重的小插曲。王攸介绍自己拟定的善后方案,和预估的花销一并报上。庄如诩则简略说明了他在城中豪强那里募捐所得。二人比长较短,一一敲定钱款和粮药物资的用处,然后分配下去。石韬玉默默估算,眼下庄如诩募集所得仍无法满足王攸计划所需,恐怕在各家自愿所出以外,李松延会下令强征补缺。她心生忧虑,寄望王攸和庄如诩能稍加顾念同窗之谊,不要再去为难胥善则。
  王攸和庄如诩十分默契,很快便将人事与财物安排妥当,李松延面带嘉许边听边颔首不止。议事结束,众将散去,李松延又召二人去书房。石韬玉伴随在侧,见李松延对王攸敬重,对庄如诩则更显亲昵。她突然想到,从前胥善则最受重用时,刘进对他的态度该是兼而有之吧。但她见刘进次数不多,对此人又心存成见,难以想象此人优待胥善则的样子,反倒记得他曾经为了拉拢沈家要胥善则放弃自己改娶沈绵的情景,又记起他被俘后押至阶下那副低眉顺眼的卑微模样。她想,刘进比起李松延实在是差远了,可惜胥善则不愿另择明主。
  离开书房之后,石韬玉去闺楼将刘进溺毙的消息告知项明珠。当年项明珠得知刘楚伏诛后曾试图自戕,石韬玉对此仍心有余悸,因此格外关注项明珠的反应,怕她重蹈覆辙。
  项明珠得知刘进死于水患,痛快得连呼罪有应得,继而又觉得有些遗憾。想到张显终于沉冤得雪,她激动地哽咽不止,随即又泪眼朦胧地笑起来。石韬玉看她哭哭笑笑,更害怕她大悲大喜之下心灰意冷再寻短见,只好寸步不离地守着她。
  项明珠沉浸在悲喜交集的情绪中,浑浑噩噩待到黄昏后。直到石韬玉点亮床前的灯,她才恢复些许清明。见石韬玉还在闺楼之中,她有些茫然,问道:“你还没回家吗?”
  石韬玉收起火折子对她笑笑:“我留下住几天。”
  项明珠一时不解,见她目露关切,反而感到迷惑:“李松延又不许你回去了吗?”
  “不是。我想陪陪你。”石韬玉坐到她身边,“刘进已死,你应该要祭拜张显吧?我留下帮你。”
  项明珠点头,却觉得没有必要。说来张显之死和胥善则脱不了干系,石韬玉夹在中间,要以什么立场祭奠亡灵?她刚想婉拒,见石韬玉观察自己,仿佛在用目光锁住自己,终于有所察觉。她明白过来叹了口气:“你是怕我自尽?”
  石韬玉一愣,只见她摇头苦笑:“当初我没有殉情,如今也不会自寻短见。你大可放心。”
  石韬玉面上微微一笑,心里不敢大意:“我是想,或许你想回敦成祭拜故人,我可以跟君侯求个情。”
  项明珠眼睛一亮,若能回敦成自然最好。石韬玉看她面露期待,这才稍稍放下心来。项明珠看出她暗暗释然,含笑安抚道:“阿玉,你不必担心我。当年我自尽是害怕独活于世孤苦凄凉,可经过了这么多事,如今又有你陪我,我已不再害怕。”
  石韬玉见她目光真挚,一番话也说得恳切,终于松一口气。不过,她仍打算留下陪伴项明珠。项明珠见她坚持,便也没再推拒。夜里两人同侧而卧,聊起这些年的经历,不由得感叹世事无常。
  次日石韬玉一早便到书房,令李松延大为意外。探究之下得知她昨夜留宿在行辕,李松延明知对方是为了项明珠,还是忍不住心中窃喜。石韬玉见他和颜悦色,趁机提出想陪项明珠回敦成祭拜。李松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说自己正打算去敦成巡视,可以顺便捎上她姐妹二人。石韬玉闻言有片刻犹豫,想到项明珠终是答应下来。
  当天王攸来行辕,李松延要他随自己同去敦成,以安排沿江防务。二人又将布防预案商讨一番,决定带同杨绅一起,三天后出发。午后李松延去城外巡营,石韬玉这次没有随行,而是赶回胥家告知敦成之行。
  胥善则一早就去了月升药庐。她独自待在花园,边散步边等人回来。午后晴空万里,虽然西风送凉,可阳光还带着热意,像是夏天流连不去。石韬玉走了片刻便晒出一身汗意,于是躲进水榭里乘凉。她坐在窗前朝外张望,看花园劫后重生的样子,目光渐渐凝在新种的那株丹桂上,脑海里庄如诩和李松延的声音交错响起。
  “他的才能,用来治家委实有些浪费。”
  “反正你也没那么在乎他的想法。”
  “他非常看重与君侯的约定,就是为了你,也定会千方百计达成。”
  “可万一他碍了你的事,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他要君侯给你选择来去的自由。”
  “你知道我的心意,你是领情的。”
  “伤人伤己,徒劳无功,只为了成全你。”
  “你想做什么我都会成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