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第三十七章 开学第一天 ...
-
“当当当!当当当!”急促而又响亮的钟声响起,上课了。
阳山小学的钟,就挂在操场边那棵高大的橡皮树枝桠上,是汽车轮子的废弃钢盆,敲钟的就是一根半米长的钢筋。上课钟声急而短,下课钟声缓而长,很是响亮,连整个阳山村都听得见。
待到陈菊芳老师走进教室,不由一愣。教室里窗明桌净,讲桌上摆着一摞摞新书,学生们一个个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埋头提笔在暑假作业上写什么。
常乐起身道:“陈老师,刚才小组长们检查了暑假作业,有的同学虽然做完了但质量不好,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完成,有极个别同学暂时找不到,所以陈老师,我有个建议:这个星期,我带领大家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把暑假作业补起来,下个星期您再检查,您看行吗?”
同学们闻言立即抬头愕然地看向常乐,常乐转身大声问:“同学们,大家愿意每天放学多留一阵子,随我整理暑假作业吗?”
先是有几个学生零零星星地回答“愿意”,后来变成除了周文山所有人都举手:“班长,我愿意!”
常乐恭敬对面向陈菊芳:“老师,您看行不?”唉,为了情感愿力,只得苦逼地付出。不过,也还好啦,毕竟前世自己就是一名教师,对教育工作还是很喜爱的,所以对这事也不觉得苦。
陈菊芳点头笑道:“这么好的事情,我怎么会不愿意呢。那好,从明天开始,每天下午放学后,大家留在学校,随班长整理暑假作业。所以,今天早上放学回家,请各位同学和家长说一声,免得下午回家晚了家长担心。”
同学们欢呼。有人庆幸:“还好班长为我们争取这个机会,要不然老师检查作业发现我没做完,一定挨批。”“王飞,你今早放学回家仔细找找,把暑假作业找到,这几天和班长一起赶快补起来。”……
“老师,我家有事,我每天都放学要赶快回家,不能留在学校。”周文山站起身,冷冷地道。
“切——不留就不留,谁稀罕!”有同学立即出声。周文山面色更冷。
陈菊芳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批准道:“你可以不留校,但是下周一我检查暑假作业时,希望你的暑假作业完成得令人满意。”
周文山点头坐下,一整个早上阴沉沉的,一副如同谁都欠了他五百万的样子。
接下来是开学例行的“常规纪律教育”,常乐坐在正中央第一张桌子,觉得很是吃力——不能开小差不说,看黑板得抬头仰望;会落得满脸粉笔灰不说,还会接收到老师们的唾沫星子,得想办法换一换座位!
“当——当——当——”下课之后,常乐追上陈菊芳:“老师,我要向您提一个建议,能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吗?”
陈菊芳停步,回身揽住常乐的肩头:“可以啊,来,什么建议?说来听听!”
其实常乐的建议很平常,就是 “座位轮换制”:每周由后往前换一张桌子,每月则由左向右换一次大排,每个人的座位都不固定,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近视的作用。
这个方法在常乐前世当老师时,应用很普遍,但此时的阳山小学里,还没有班级使用,老师们都是按照学生个子的高矮来排定座次,一旦排定之后,除非身高变化,才会改变座次。
所以陈菊芳听到后沉吟片刻,很是赞许地点头批准,在第二节课时就宣布:从下周一开始,座位进行一周一小轮、一月一大轮。
常乐见下周就可以逃脱第一张桌子的苦海了,不由得松一口气。
接下来是确定新学年的班委、明确班委职责。常乐仍然以很高的票数当选为班长。
第二节课下课后,常乐尾随陈老师到教师办公室,把姐弟三人的学杂费交了,三人的学杂费一共交了四十三元。
此时,国家还没有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所以要缴纳学杂费,包括教材费、资料费、水电费、班费等等,而当地百姓收入普遍比较低,因此即使是十多二十元一个孩子的学杂费,也有一些家庭承担不起,因此造成辍学。所以像常家一开学就很干脆地交清三个孩子的学杂费,那是很难得的了。
常乐还很恳切地和陈老师请求,把常笑调来和自己同桌,陈老师当然同意了。
常乐是这样想的:省得常笑再像前世一样上课总开小差,成绩老是上不去,以至于连明华一中都考不起,到青阳镇中学去就读,最后初中三年就是毡帽朝前——一年不如一年。至于常歌,这家伙现在上课还是习惯比较好的,前世他是在读初中时跟到一帮“小黄毛”才没有用心读书的,所以此时暂且放他一马。
第三节课,陈老师就开始编排座位,常笑在陈老师的指派下和常乐做了同桌,当她苦着脸提着书包磨磨蹭蹭地来到常乐身边时,常乐面无表情,心中却暗自撇嘴:小样,以后看你还敢上课睁着眼睛睡觉!
编排座位之后,交了学杂费的同学可以领到教科书。没有交的,老师会给几天的时间,等交了才发书。
不能怪老师无情,这年头教师工资也低,像陈老师,每月不过一百二十多元的工资,以往开学时帮忙垫付过几个学生的学杂费,有的倒是过后赔了,但有的直到好几年过去、结婚生子连孩子都又来上学了,自己的学杂费现在还没有还她。她一个单亲家庭,还要照料孩子,也是不容易。
常乐看看讲桌上,还有好几个学生因没有交钱所以科书还被暂留,不由得抿抿嘴唇,想到自家的家境也才刚刚好转,实在是……
不过若是老师给的期限到而他们还交不出来,真是家庭困难的话,自己就帮一下吧,再说,老爸那性子,以往都是听说本村的孩子有交不上学费,他调查清楚不是家长存心赖账实在是拿不出来的,就二话不说就帮垫交了。等以后有条件了,像这一类学生自己该帮的一定不会缩手。
此心愿,无关愿力。
第三节课过后,钟声响起就放学了。这时的学生压力不像二十年后那么大。
像现在的阳山小学,早上七点半上早读,八点钟开始第一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上三节课后10:40就放学了。下午一点半上课,也上三节课,16点正就放学。回想前世的小学,虽说课时差不多,但压力也很大,而某些中学据说连早自习、晚自习,每天至少上十三四节课,日光加灯光,汗水加泪水,学生每天过得堪比陀螺。现在的小学生真是幸福啊。
回到家,常奶奶已经做好饭,常笑常歌看到比往常丰盛很多的菜肴,都多吃了一碗饭。
下午不读书,学校专门留时间给大家准备文具。常家三姐弟的文具早在前几天就由常乐买好了,所以也就无需专门进城。于是,在休息一会儿之后,两小便被常乐监督着开始预习,完成一定内容后才可以出去玩耍。
常乐见常奶奶在院心里清洗一台小巧的石磨,奇怪地问道:“奶奶,您要磨什么东西吗?”
常奶奶道:“现在家里只养了一头猪,我的空闲时间就多了,以后我每天晚上泡好豆子,第二天早上磨豆子熬浆给你们喝,再换着花样做些糕饼、包子画卷,让你们吃了个个长得壮壮实实的!”
常乐连忙上前帮忙,祖孙俩用洗衣粉把石磨的里里外外擦洗干净,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两小做完任务雀跃着奔出家门,常乐摇摇头,见奶奶已经去找老伙伴“座谈”,便走进卧室进入空间。
袁分飞进书房,落在小蒲团上,把手中的果盘放在小几上,招呼常乐:“来来来,吃葡萄,我才从树上摘下来的。”
常乐放下手中的书,看向果盘。这个白瓷盘,大概是袁分最喜欢的器具了吧,原因无他,能装水果罢了。想到袁分小小的身子托着大大的盘子飞窜,每次她都禁不住嘴角直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