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离开 ...
-
林建东是林家的小儿子也是成家最晚的一个,婚礼举办的盛大而隆重,各界人物都来捧场。在这里遇到林子暮是意料之中,只是在洗手间走廊上的偶遇便又显得有几分刻意。
从洗手间出来我便注意到在洗手台边整理衣袖的林子暮,细致优雅如谦谦君子般,这是分手后我们第一次见面。
“阿cong,”他还是这样喊我,亲密又温柔。
人总是容易被外貌欺瞒陷入温柔的陷阱,轻易地被外表吸引忘记了曾伤害过自己的爪牙。我看着林子暮从洗手台那头走到我的身旁,像以前那样低头凝视着我,
“你会离开是么?”他问,嘴角有些嗤笑的意味,我想他不是来挽留我的。
和林子暮之间的冷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已经记不清了,而这一切源于一个笔记本,记录我十七岁少女心事的笔记本。
十七岁的我愿望很多,可其中只有一条实现了,那便是遇见林建东,我那时的偶像。林建东是个香港画家,青年才俊。他很帅,这一条是他成为我偶像的重要原因,或许十七岁的我是个花痴,或许十七岁的我只是单纯的认为颜值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因素。
我是艺考生,喜欢林建东想要见他一面是我那时学画的最大动力。也正因此,在选择大学的时候我选择了M大的珠宝专业,因为这个专业有去香港学习实习的机会。
幸运的是我来到了香港并且留在了香港,并且因为某次画展的赞助活动让我与林建东真正相识。那时的我快乐的原因很简单:在香港七百万人中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
我有一个记录与林建东所有相关的本子,从十七岁的某一天认识他开始记录一直到与他相识,本子里的所有都是我曾经真切的可爱的十七岁。
十七岁的我因为某次与林建东的互动而兴奋,十七岁的我算术公式转眼就忘而林建东曾说过的一句话就能够记得好久。。。
可是林子暮不喜欢我的十七岁,或许他不能接受的是我曾经对待林建东的感情,可那是无法更改的过去,而我也从不曾为此亏心过。
28日凌晨飞机抵达南城,如林子暮所说我离开了,虽然看起来有些迫切好似一场逃离。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的选择还是对的--南城是个迷人的城市,大雾迷朦仍难掩她的美丽。
4、5点钟我来到了租住的地方,天蒙蒙亮街道上已有稀稀散散的人。放下行李稍作收拾我便下了楼,楼下的一家私房面已然开始营业。说是私房面店里做的却多是平常的,我问老板他这里的特色面是哪一个,他说他生在海边最拿手做的最好吃的便是海鲜面。
我的家乡是个海边小镇,我也算是个吃着海鲜长大的自知对海鲜挑剔,却看着店老板自信满满的脸庞忍不住点了一碗他拿手的特色海鲜面。
面自是名不虚传,鲜美清淡很合胃口不负老板夸下的“海口”。只是不知是否所有的面店老板都如此健谈,在港的李记老板如此,现在坐在我面前的店老板更是如此。
曾听人说江南水乡很美在那里过生活也很不错。而现在看着健谈的店老板还有来往在街上的熙熙攘攘的行人我忽然生出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好像我还在香港好像这只是我在香港生活过的最稀松平常的一天。
下午我去了早前盘下的那家咖啡店,在街的拐角处店不大布置却很精心。拐角出的咖啡店很浪漫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浪漫让我流失了很多RMB。现在似乎只有这家店能让我感到安定而非迫切,我在逃避什么呢,或许不尴尬也是一种体面。在林子暮拿到笔记本后我虽对十七岁的仰慕早已坦然,但是面对林建东时还是有些许不舒服,这算是一份面临曝光的暗恋令我惴惴不安,青春已逝大可把它当作笑话我却做不出那种玩笑一场的样子。
下午的时光在咖啡店店员们的自我介绍还有对国庆节优惠策略的商讨中悄然而过。我曾经是珠宝店的店长,现在是一名咖啡店的店长,对于这个转变我很开心,因为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也是我十七岁的愿望。
十七岁很美好,十七岁的愿望也很美好。可美好之前的辛酸只有二十七岁的我知道。
咖啡店营业的第一周店里招了个短工,一个青春洋溢的高中生,她的名字叫白清。文静的外表活泼的性子,很可爱的小姑娘,店员们都很喜欢她。
咖啡店的名字叫做“暮雨空来”,虽然听名字不像是一家咖啡店但作为一位文艺的品味高雅的老板的我觉得这个名字还是相当不错的。
店里有三个店员,一个负责前台收银,一个点心师傅,一个咖啡师傅,还有短工白清和负责貌美如花的老板我,虽然大多时候是我们几个一起嗑瓜子聊天。常常被我们调侃当做闲聊来扯的是白清和她的小男朋友,穆宇。他被我们戏称“木鱼”。
木鱼是个沉稳的男孩子,他与白清是青梅竹马,很艳羡人的关系,不过木鱼的沉稳有时却使白清很苦恼,经常请我来救场。
十月二十六日是白清同学网球俱乐部学姐的生日,派对在菲比酒吧举行。木鱼是个老古板不允许白清去酒吧的白清只好与我商量,她想把我也带去聚会若木鱼知道了也好有个托词,毕竟我是她的店长也年长他们。
现实总比想象残酷,纵然白清的计划多么周全她也想不到木鱼也在派对里,白清被木鱼拎出去的时候我还在感叹现在的孩子生日排场真大啊。后来白清告诉我她这个学姐是南城地产老总的女儿,我俩还一起欷歔世道不公金钱万恶,没办法谁叫我只是个小咖啡店的老板呢。
咖啡店渐入正轨后闲暇时光本就多,酒吧事件后木鱼对白清的看管更严了,连白清打工的时间他都在咖啡店,让我这个单身一人的老板无可奈何,没人跟我每天插科打诨日子越发的无聊起来。无聊之余我给自己报了个烹饪培训班,虽然处于只会做的泡面的阶段,但是孤身一人的我被木鱼和白清刺激的也想找个伴,至于为什么先学做饭而不是先挑人,俗话说要想抓住一个人的心就得先抓住个人的胃,先人说的总归是有道理的,我坚信。
烹饪班里我属于“插班生”,一起学习的女孩多是初为人妇,意外的是我遇到了我的高中同学--李晓华。
烹饪课程到最后是要展示成果的,那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煲仔饭,李晓华是所有人中做的最好的老师让她讲授心得,我们那时才认出彼此。
袅娜少女羞是我对李晓华的第一印象,十七岁的我很文艺。时光荏苒,现在的李晓华依然是温婉顺和的模样,我们相互问候却不谈年少。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射在杯壁上很耀眼,我和李晓华坐在烹饪课楼下的茶餐厅里。她说还有一个月就要结婚了脸上却不见欢喜,我以为她是逢人说的多了便没在意,只是“恭喜”二字还未说出口,李晓华便先开口:“若是‘恭喜’二字大可不必说”,令我微微尴尬。
当我还在想怎样说才合适时,李晓华又与我说了一句“我是奉子成婚”,或许这只是我认为的一场叙旧,于她而言我只是个出现的恰当的树洞。
有的人即使在自己最不情愿的时候也会给自己找合适的位置,这不是逆来顺受是自己对命运的一种选择。
与很多情侣一样进入大学的李晓华和孟莱只坚持了一年便分手了,这是一场干净利落的分手像是一场预谋,偏偏当事人都明白这只是一次发酵后的腐烂,那些曾被忽略的感情漏洞、以往的猜测怀疑和争吵后的怨气都在长久的积压中爆发。
分手后的李晓华没有为情所伤,一段早已经看透的感情不会留下多余的东西让人心伤,她很快就找到了她新的爱慕者,是个中规中矩的人,木讷内向、不善言辞更不懂得讨女孩儿欢心。可李晓华却很喜欢很喜欢他,她说这样的人都老实好掌控,会长长久久的在一起。她说那时她真的以为找到了真命天子她还时常会幻想未来。
或许是情深不寿,或许是她本就看错了人,很俗套的狗血剧情那个男人出轨了,而她怀孕了。她说她不是会为谁捆绑自己的人,可那时她却那样执着,想用孩子留住那个男人,但是她失败了。
面前的李晓华还是初见时的模样,我却跟着她的心经历了一遍沧桑,岁月或许会对一个人的面容留有余地却会在别的地方找补回来,它是从不肯吃亏的。
“很可笑,”李晓华让侍者换了杯温的柠檬水后说到:“现在这个男人也想用孩子留住我,我却没有选择....”
她抬头看向窗外,阳光洒的刚刚好,在这初秋的天里温度也是暖的刚刚好。
李晓华说:“这阳光真好”,与腹中的生命一起感受这世界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