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一天中午,高恬独自去公司楼下的一家餐厅吃饭。中午正直就餐高峰期,将近三十张的简易就餐桌已经人满为患,老板是个圆滑的生意人,不想丢了这单生意,满脸掬笑迎上来问她可不可以拼桌。高恬没什么讲究,于是她坐到了一个空位子,那个方桌边已经有两个女人了。对方两人皆职业装打扮,一个年龄三十上下,波浪长发,画着浓妆,成熟大气。另一张脸还带着青涩懵懂,头发束成马尾,脸上一点点淡妆,她坐在那里低着头,神色阴郁地拿着手机拨电话,第一次没通,又打了一次。
      附近高楼大厦林立,中午在这里吃饭的人,大多是同事结伴而来,对方两人面对面坐着,一看就是一个公司的前后辈关系的同事。其中年龄稍大的女人看同事后辈表情严肃,忍不住问她打电话是不是有急事,那个女孩不好意思的回答道,“我是问上一个公司要拖欠我的工资,两个月了,还没给我。”
      前辈八卦地问她,“为什么不给你?”
      后辈犹豫了一下,还是回答,“他们说没钱,不过他们是真的没钱,还呆在那里的同事也没发工资。”
      前辈听了很震惊,不由得提高嗓音,“什么?……,”意识到自己声音太大,于是压低声音凑近问,“我想问,还呆着的同事就没有意见吗?不闹吗?”
      “刚开始有意见,不过慢慢的大家就习惯了。”
      前辈若有所思,“也是,这就像温水煮青蛙效应,一些公司会说各种听起来很合理的理由拖欠工资,员工们在公司又有一种莫名奇妙的使命感,导致他们闹不起来,那这是你第几份工作?”
      “第四份。”
      “啊?”看来,这个后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挑战她的前辈的神经。“你不是才,才刚毕业一年吗?”
      这位新人愁眉苦脸说,“是啊,我也很郁闷,为什么看着别人找工作都挺顺利的,怎么到我这儿就这么曲折,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想,究竟是我能力不够?我自身的原因?还是我那个时间段里时运不济?”
      前辈听罢,大方地安慰她,“没关系,别灰心,刚开始工作都是这样,我第一份工作结束的时候,我在家里郁闷了一个多月,不出门,心情失落,提不起精神,现在想来很正常,你要平常心对待。”
      那个前辈安慰了一番,还不死心,“那你之前工作为什么辞职?”
      高恬听了后作为旁人都不免同情那个新人的遭遇,刚刚走出校门找工作,竟然遇到这么多的坎坷。又忍不住下意识拿自己记者的角度分析,这个女孩刚就职不久,同事对她充满好奇,她也努力想融入到这个新环境里去,跟新公司的老员工能亲近些,因此对对方的所有问题有问必答。她瞬间的犹豫和停顿表明她不是说话不经大脑,回答之前确实经过了思考,不过听她的回答,她还是决定以诚相待,毫不隐瞒。这是很多职场新人普遍会犯的错误,毫无戒备,心不设防。仿佛是必经之路,高恬也犯过,再熟悉不过。
      那个女孩平静地解释,“第一份是机关实习,没有后台留不下来;第二份我去了不久就惹上了官司,后来被查封了;第三份工作,是两个老板合伙,结果其中一个老板卷着钱跑国外去了,公司就经营不下去了。上周我听以前同事说,惹官司的老板被抓进去了。”
      “啊?这么曲折。那……你上一份工作的公司欠你多少钱啊?”
      “其实也没多少钱,我们试用期工资不高。”
      高恬听了都不免心惊胆战,果然她的前辈也惊呆了,“还没过试用期?”
      “嗯,老板跑路后我觉得那个公司已经没有什么发展前景了,就辞职了。”
      气氛忽然冷了下来,也许是意识到旁边有一个女孩一直听着没说话,她们两个人之间出现尴尬的沉默。
      高恬没有抬头,不动声色地看了看坐在斜对面比自己还小一点的女孩子,她看起来没什么心眼,高恬心里不由得滋生些许同情。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女生,一张白纸面临职场,结果却三番两次碰上这么不正规的公司,对她来说是一种很沉重打击,换做是高恬自己,也不知道现在该是什么模样。如果她乐观些,也能当成是一种磨练。
      那个新人换了一个话题,用轻快的语气说,“哎呀好了,不说这些不顺心的事儿了,李姐,你看到那个漂流瓶的新闻了吗?听起来好浪漫啊!有人说是炒作,可也不至于联合国外的媒体去炒作吧,很奇怪怎么到现在也没有后续的消息了呢!”
      那个前辈稍加评论,“应该是真的,按说这么受关注的新闻,简直全民参与了,怎么没有看到网上有结果,真希望这对情侣能克服困难,最后在一起,来个皆大欢喜。”
      此时餐还没来,听到这里,高恬随意地拿起手机看,她们说的新闻她知道,可以说是第一时间关注到的这个新闻。
      那个位居头条的重磅新闻依旧热度不减,几天前空降各大媒体和网站,新闻标题很是吸引人们眼球,“英国女孩捡到来自中国的漂流瓶,记载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在众多名人婚变,飞机失事,贪官落马,环境污染的新闻中脱颖而出,如一股清流般沸腾了整个网络。媒体竞相报道,群众也竞相参与进来寻找当事人线索,各大媒体贴出热线电话寻找知情的人士,一些媒体静观其变,等待着风吹草动,蓄势待发。
      新闻事件的起因是,一家英国杂志社报导,一个英国女孩和家人前往威尔士安格尔西岛度假,在海滩上散步时候,看到被海水冲上岸的不明物体,上前查看,是一个漂流瓶,小女孩好奇地打开,看到是一张明信片。也就是这么凑巧,女孩妈妈认识的朋友里有亚洲人,一番沟通之后了解到,这是一个欲说还休的爱情故事,英国当地的报社获悉后登出了这则新闻,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新闻很快传到了大西洋彼岸的中国来。
      高恬对明信片上的内容了如指掌,信的内容是,“亲爱的Clarice,
      在昆明第一眼见到你,我坐在咖啡馆,透过落地窗看着笑靥如花的你,手中拿着几朵粉色的马蹄莲从鲜花店推门而出,迎着远处金色的夕阳,那个画面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
      我们偶然的再次重逢,我不想再次错过你,庆幸的是,你和我的心是一样的,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里,看着你,牵着你,拥抱着你,每分每秒都很珍惜,也很幸福,结果发现,这却是一场刚刚开始,就要结束的爱情。
      请你原谅我的一意孤行,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怀念的时光,如果有任何可能交换,我会毫不犹豫。但是现实如此,我只能把你尘封在我的记忆里。
      你的生活依然要继续,请你努力向前看,向前走,好多东西,只要你不去想,最后就会慢慢忘记。你要好好对待生活,善待你自己,不要总是想着改变,想变得更好,你已经很好了,无论在哪个方面。
      你一定要幸福。”署名Dan。

      彼时,高恬还是一名电台实习生。最初她是应聘到朝悦杂志社当一名记者的,只是没想到半年实习时间结束后,她的头儿,也就是执掌着朝悦杂志社和朝悦广播的正常运行的副总编刘向姜,决定着所有实习生命运的大神,在分配时对高恬厚爱有加,把她推荐去了隶属朝悦报社的广播部门做一名电台DJ助理。刘向姜的这个决定在别人看来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刘总私底下不止一次夸赞高恬,她的声音非常有特色,很有吸引力,有治愈的感觉,很适合“伊人的治愈系”这类节目,培养灌溉,假以时日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台主持人。不过在高恬看来是晴天霹雳,她对于刘向姜对她工作上的肯定感激不尽,但也一直都以为他这话是对新人的鼓励,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所以一直都没放在心上,直到刘向姜一纸下来把她分配到电台助理这一职位上之后。按说一档广播节目助理的职位,比经常外出跑新闻的记者要好得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一同实习的女孩子别提多羡慕她,私下还觉得她是有后台才有此幸运。可是无奈高恬当时一心相当一名记者,别无二心满腔热情地想追随她大学时期的学长赵宇锋的脚步。况且记者是她的专业所学,她对电台主持方面一窍不通,于是她私底下求刘向姜改变决定,把她调回到记者的岗位上去。
      刘向姜好生劝了她一阵子,认定她是初入职场,经验太少,没有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所以才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优点变成自己的闪光点,如何避免缺点变成自己的绊脚石。甚至最后严正地道出一个很残酷的事实,高恬的长相虽然也很漂亮,但是不立体,不上镜,出镜很吃亏,这是短板。
      当话说到这个份上的时候,高恬也就看开了,看着刘总作为一个老练的前辈,给她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虽然高恬当时私下纠结了一阵子,所在的工作岗位偏离了自己的初衷,不过后来立马也就想通了,在她迅速被刘总安排空降到晚间十点到十一点的“伊人的治愈系”这一节目之后。她到电台之后感觉还不错,真应了那一句俗语,干一行,爱一行。
      刘总说由于这个节目的收听率不是很高,上头希望能想一些办法来提高收听率,比如增加一名主持人,两个人在一些言论上有所互动,有碰撞才有激情,有火花,听众才能产生共鸣。现在上面领导在加一名男主持人还是女主持人的选择上还在犹豫,这个节目的主要收听群体以女性为主,年龄在二十岁以上,不论加男主持还是女主持都有利有弊,上面还在权衡。所以现在安排她做主持人伊人小姐的助理,跟她在直播间见缝插针学习经验。工作强度不大。那个时候,高恬还未将自己从实习记者的身份过渡到电台去,依然心系新闻调查,刘向姜看在眼里,吩咐她,在其他时间里可以加入到一个小组里,一起负责着公司官方主页运营,一天天下来时间过得也很充实。
      对于漂流瓶的新闻,朝悦杂志社一早也是蠢蠢欲动,但苦于一直没有线索,看起来希望也渺茫。不过大家也明白,很多知名的报社对于这个新闻也是虎视眈眈,唯恐别人抢了先机,他们杂志社的竞争力并不大,如果能拿到这个重磅新闻的详细内幕,必然会提高报社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公众的好感度,就是拿不到,也没有什么损失。报社的这个考量高恬自然不可知,她和负责网站的小组接到这个任务之后,便马不停蹄地去搜集资料。
      新闻的热度持续了一周,所有媒体一律毫无进展。按道理说群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高恬几乎看遍了新闻下面的所有留言,大家看热闹的居多,有从事多年警察针对写信当事人的心理分析,有地理老师针对于漂流瓶是如何不远万里飘到威尔士的分析,有街头围观群众的猜测。分析之后都没有可利用价值。
      夜幕降临,窗外灯火阑珊,隔着半落地窗往下看,行车道上车辆川流不息,有秩有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