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五章 ...
-
马蹄锝锝扬起阵阵黄土,郑言跑了快一个时辰也不见村落人家,连个行人都没有。下马休息喝口水拿着一张简略的地图,正琢磨走到哪里了。隐约看见远方一辆牛蓬车得得得得地出现在视线中。
玉宝上前一步:“老爷,小的去问问路吧。”
郑言咳嗽两声:“我亲自去问吧。”
策马上前,牛车感觉十分沉重,摇摇地慢慢前行,前面坐着一个老汉,和一个黝黑的男孩子。
郑言大声喊道:“这位老伯,麻烦停一停,学生问个路。”
牛车缓缓而止,郑言下马一揖:“老伯,敢问此去牛头姥姥村还有多远。”
男孩十五六的样子,刚要开口,老汉一摆手,一脸警惕:“都是空村了。去做甚?”
郑言捂住口又咳嗽了两声声音隐隐有些嘶哑:“早年学生的一个恩人居住在此地,学生多方寻找才到此,万望相告。”说罢诚恳地看着老汉,又往袖子内掏了掏。
那男孩子大声说:“我们就是那村的,你找谁?哎呦。”脑袋上被老汉不知哪里的烟袋杆子给了一下子。
老汉再次打量了一下郑言:“这位公子,村里确实空了我们是最后一户人家了。小老儿着急赶路,恕不能久留了。”说罢驾车走了。
郑言牵马站在原地,望着牛车哒哒哒晃过身前。
忽然牛蓬车后面帘子一晃,露出一张圆脸,明眉星目,圆圆的眼睛好奇地看着郑言,眼睛十分清澈透亮,漆黑深邃。这抹纯粹净亮映着蓝天显得格外灵动,隐约听车里呼斥了几声,少女偏头吐了吐舌头,收回手放下帘子,什么稍稍反了一下光,晃了一下郑言的眼睛。
郑言不知为何地笑了笑,心中轻快了些许。这时候玉宝跑上来道:“老爷,那边路边有个地标,牛头姥姥村应该还往前些。”
“那走吧。”翻身上马,继续在日头下奔驰。
脑海里慢慢回想起第一次见到沈怀琳的样子,也是一副机灵古怪,眼睛明亮,俏皮可爱,身上不自觉地有一种让人欢喜的味道。
越想越不对劲,勒马站住,玉宝和侍卫也突突停下来问何事。
“你俩先去姥姥村,见着了不要着急,找不到就回驿站等吧。晚上驿站见。”说罢策马掉头而去。
过了一会儿,小厮玉宝也跟上来:“老爷,小的不放心,就跟来了。”
郑言撇了一眼,默认了,闷头追那辆牛车,虽然已经有小半个时辰了,但那牛车应该行不远吧。到岔路口,追着车辄印子拐向了另一条路。
这路?
玉宝插嘴道:“老爷,这路似乎是出关的。”
郑言一皱眉头,扬起马鞭:“快追!”
当时虽只一撇之间,那少女露出细细白皙的手腕,但手上那个镯子晃了郑言一下。那似乎是个绞花的镂空金镯子,金丝上还盘着几颗珍珠,如此精致。郑言再仔细想想,这镯子倒有些眼熟,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平头小老百姓应该有的。
一路无人,看到牛车,玉宝在后面大喊:“胡先生,请留步,胡先生。。。”
郑言则快马上前,挡在路中。
车上的老汉的表情十分莫测,慢慢抽了一口烟,眯着眼睛道:“年轻人,你这是何意?”
郑言在马上一抱拳:“学生是户部右侍郎郑言,特来寻访昔年工部侍郎胡丁桓大人。请大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老汉的眼里一闪,眯着眼道:“老儿是姓胡,但是却不是你口中的什么大人,麻烦这位郑大人让一让。”说着便驱车就走,神情淡定得仿佛眼前不是朝廷的四品官员,而是一个黄口小儿。
郑言手无缚鸡之力,看着还没那个男孩子有力气,又是朝廷看中的人,深知不可武力阻拦,就一路跟着牛车哒哒地走。绞尽脑汁偶尔想几句话,对方也不搭理郑言,该赶路赶路,郑言不善开导劝慰也不善于搭话,后来就这样远远的跟着。
本来此程是查账调查税银,谁知道竟接了秘旨,要请昔年治水高人出山。
对于胡丁桓大人的名字,郑言不陌生,胡大人扬州府人,早年就以神童闻名,传闻七八岁不到就过了乡试,十岁就随父母走遍江河南北,立志游历天下名川大山,但就是游历中发现天灾莫过于大旱或洪水,内心怜民疾苦,又机缘巧合拜了东汉王景传人为师,苦心八年学习水利灌溉。二十出头的年纪升任工部侍郎。后来是据说在一次视察加固黄河河道中不幸被卷走失踪了,至今延安府内还有纪念他的祠堂。
他治理的黄河十年无忧,沿岸的水利灌溉都能妥善安置。在郑言的心里,很难将这样一个大人物大英雄和眼前驾车的黝黑又缩吧的老头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