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回忆 ...
-
只是随口问出的话题,却让青年动作微微一滞,神色中也多了几许不自然,不过很快就被他掩盖过去了。
“我是单亲,家里条件不太好。母亲原先在国企,后来下岗了。就学了这门手艺,一直开美甲店为生。我从小看着,也帮忙做,这边学校店铺租金比外面便宜的多。做生不如做熟,赚点学费也顺便贴补家用了。比给人打工强不是?”
他说得轻松,就像两个人闲聊你今天吃了什么一样。但是褚卫东听着,却觉得方才心里那点想入非非瞬间就烟消云散了,还有一点不好受。
他最听不得这个。
一个勤奋努力的孩子,却出身贫寒。孤身在大城市里,像蝼蚁一样辗转漂泊,流血流汗挣一口饭吃。尤其是如果这个孩子还特别漂亮,就更会招人心疼。
他想起了自己。
他的父亲曾经是国内大型垄断企业的二把手,母亲也是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按理说,他家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偏偏他出生的不是时候,那阵子他父亲正在致力于一个大型的开采项目。这个项目的成败,决定了他是否能扶正。他强势的母亲就更不是那种可以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前途,在家当贤妻良母的主儿。
于是夫妻二人一狠心,就把他送到了乡下的爷爷家。
爷爷奶奶都是本分的农民,不是那种离退老干部到乡下只为远离尘嚣呼吸新鲜空气,整天喝茶下棋陶冶情操。尽管儿子媳妇那么出息,老两口的生活基本没变。该养鸡养鸡,该种地种地。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过惯了。
褚卫东打小就跟着他们在田地里边儿跑,喂个鸡放个羊,日头底下渴极了拿个罐头缸子喝一嘴茶叶末子泡的水,连个正经儿的幼儿园都没上过。他到三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有爹有妈。一直到他上小学,完全懂事儿了,才被父母接回了家。
回到城里之后,看着家里的干净的房子,整洁的院子。甚至还有个阿姨,是专门请来做饭洗衣照顾他的。褚卫东适应了好久,才知道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乡下小孩儿。
只是人的惯性是很强大的。在褚卫东最初形成性格的那几年,没有沾染上什么骄奢淫逸的恶习。之后的生活即使顺风顺水,上子弟学校周围到处都是家境不错的同学,让他身上一些好的品格在慢慢退化,也没能让他完全变成一个纨绔子弟。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曾经几次回到乡下看望爷爷奶奶和自己当初的小伙伴。开始时大家还能聊上几句。那些善良的孩子都对他带回来的糖果和玩具表示感激不已。
然而到了后来,褚卫东渐渐发现,那些小伙伴不是早早辍学去城里面打工了。就是早早结婚,生娃种地种地生娃。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当热情变成谄媚或畏惧……见面已然变成尴尬。
褚卫东明白,原本生活在一块儿的人,命运却天差地别。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努力,或者多大能耐。只是因为除了拥有在平均线水平以上的智力和基本做人的能力之外,自己还有个好爹妈。
所以这么多年来,他管理企业,逢场作戏吃喝玩乐的到处应酬。装的没事儿人儿一样声色犬马。但是在内心深处,他总觉得自己跟那些人其实是格格不入的。
都说有钱男人都有“救风尘”情节,他觉得,自己这种情结比一般人还要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