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童工记 ...

  •   太爷随星子俩去后林子那里搉了两捆荆条。这回搉的尽是细的不行的,除了那些用作主干的选的稍粗了那么一点。由于这些要用来编卖皂角粉时的篮子,那藤条便尽可能选细长的了,省时间。那长的用两根就能编一个很大的篮子了,太爷打算编十斤重的容量,高度十四五厘米高就行。
      初步计算了一下,大概两碗一斤,十斤就要一百文,这样就跟香料铺的价格是一样了,有心人只要一打听就知道。一百文肯定不现实,普通人就是五十文都觉得贵。就算搭个篮子也不值二十文。得想个法子,不然被那群婆子、大娘的一闹腾,一碗也别想卖出去。要不就卖五斤装的,四十五文,便宜五文。如果买十斤装的就八十文,再搭一个篮子五文。实在不行散着卖五碗起步,一文不少。太爷试过,这皂荚一年到头都挂在树上,晒的很干,很下灰,质量肯定算好的。
      太爷跟着星子俩回去,路上跟星子聊天,偶然知道另外一个人到底叫什么。居然是粪蛋!太爷突然觉得木娃子挺好听的!
      太爷回庙里立马开始编筐子。先编昨天晒的荆条,虽然没晒透,但是表面上看不出来。太爷编筐子的手艺一绝。先准备四根主干条,要粗细均匀,还要够长。每根从正中间用刀子削薄,当然太爷很穷,没有刀子,就用破瓦片刮了老长时间。削口重叠,用藤条皮缠绕固定。这时开始用稍细长一些的荆条一上一下的编进去,一根编完,就要用藤条皮从筐子的中间一根根连续的系好,呈圆形,刚好一圈。然后就可以从底部慢慢的往上编了。最后收口要把藤条距离顶部的一部分向外对折编进去。等一圈折好,第二圈就要把后折进去也一上一下的编进去了。这样就算锁完边了。如果想要提手,就要在编到半筐时加进新的荆条,连续的两边对称各三到五根,一般三根足够。编篮子也是如此,甚至因为步鄹少编的很快。
      太爷花了两个小时编了一个大筐,专门运皂荚的。期间溜子都已经回来重新背了一筐过去。突然太爷灵光一闪,然后他懊恼的拍了下脑袋瓜,骂道:“怎么这么笨噢!”然后拿着新筐对柳爷爷道:“柳爷爷,我突然间想起了一件事情。”
      “哦,怎么了?”柳爷爷停下手里的活计,看着他。
      “我们干嘛不去后林子那里剥,那里运过来的空壳子要轻很多的,这皂荚一半壳重一半籽重,太费事了。”
      “是喽,那走吧。冲子,咕肚子,麦子走了,去后林子。”
      三人很听话的起身跟着。
      太爷一群在半道上又遇着粪蛋和星子,让他们先运回去。星子一听下一趟可以轻松些就很高兴了,催着粪蛋快点,可惜他没注意太爷手里的新筐子。太爷觉得他是不是太虐待童工了,会遭电视曝光的。
      太爷也加入剥籽行业,越加快起来,哪怕一人一个筐子,除了籽的也轻了一半。太爷觉得今天也许能得一百斤皂荚壳,然后开始计算一百斤能卖多少钱......
      等下午四点钟左右,太爷嘱咐柳爷爷,差不多就可以回去,他要先去镇上溜子那里看一下。柳爷爷道了声去吧,太爷便走了。太爷爷背了一筐小的,慢慢去高婶家。
      溜子磨的快,清冷的春天,他汗都磨出来了,身上穿的破破烂烂,看着整一幅苦子劳力图。高婶站在旁边,眼神充满怜悯的看着他。看到他来感叹道:“我总算是知道你们有多苦了,吃不饱饭时很难受吧?”
      太爷把背篓放在溜子身旁,道:“谢高婶可怜,我跟溜子哥也是迫不得已才种的一点皂荚树,种了三年才结了点,要不然前几天我早就已经饿死了。”不要怪太爷装可怜博取同情心,溜子也没拆穿他。太爷知道溜子是所有人里最聪明的,虽然事先没对口型,但乞丐最敏感的就是装可怜。只见溜子看都没看他,只一个劲的埋头苦干,好似真的是没有这个钱就活不下去的模样。太爷也就更乐意装下去,便道:“溜子哥忙了一下午累了吧,歇一歇,喝口水吧?高婶,还要跟您讨口水给溜子哥解解渴!”
      “行,那你等着啊。”高婶转身去厨房。
      溜子顺势停下来,坐在旁边的凳子上。背后太爷朝溜子挤眉弄眼,溜子撇了撇嘴,算是心知肚明。高婶舀了一瓢凉茶水出来,太爷慌忙起身接过。
      捧着凑到溜子的嘴边喂他喝,溜子喝了两口让道:“你也喝。”
      好一幅兄友弟恭图!高婶感动的一沓糊涂。本来还忐忑明天能不能说好皂荚粉的推销词,这时更是水到渠成的自己又总结了一遍说辞,更加有感情。有感而发道:“诶,你们这俩娃子,也太让人心疼了点!”说罢不忍心看似的回屋去了。
      太爷好一口凉水差点没卡到嗓子!万般的忍耐了下去,直到高婶彻底进屋,才低声的微咳。直看得溜子忍笑忍得扭着头捂肚子。太爷没好气的起身推磨去了。
      下午很快过完。临走太爷称了一下总重,也才八十多斤。叹了口气,孩子的气力自然是比不得成人的,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贪心不足蛇吞象,是会遭报应的,就这样吧。正要走开,高婶却让他等一下,去进屋拿件东西。摊开一看是一件旧薄袄子,看大小溜子穿正好。看来还是溜子的形象比较深入人心,不过太爷是不会计较的,这东西给谁都一样,更何况他相信不久以后这些都会有的。谢别了高婶,太爷和溜子提着小筐子和盆回庙里。至于大筐子自然盛皂荚粉了,八十多斤,满满的一筐。
      往回没走几步,太爷就想起来了有件事忘了。让溜子先在路边等他一会,太爷飞快的往镇子上跑。镇子里除非天快黑了,一般店铺是还会开着的。只是包子铺,过了中午就不大会剩很多了。跟老板商量,把剩下那些冷掉的,烂了的都卖光,便宜点卖给他好了,反正明天也是很难卖的,倒不如一下子卖掉好收摊。老板思量了下成,觉得不算亏就给太爷包起来了,只收了六个铜板。太爷喜滋滋的接过,虽然冷掉了,但胜在钱少,最后一笼,下午不知道什么时辰做的,笼屉里有十个好的,一天积下来的破口很大的足有二十三个之多,虽然荤素都有,但也是占便宜的。
      怀里抱着,又飞快的往北跑。赶上溜子便把包子一股脑的扔筐子里,溜子自然是乐意提干粮的。俩人都不约而同的加速,想快点回庙里。太爷这两天觉得累时有这几个小家伙帮着,自然说不出的感动,现在也只是几个包子,就让他们拼命似得干活,太爷很过意不去。冲子跟他抱怨手心都磨破皮了,星子也是,虽然不说,但还是止不住的疲累。也许他们平常是不顾他人死活,但那也是生活所迫。这世上又怎么有比他们还要亲近的人了呢,哪怕他们是乞丐,也是一群机灵可爱的小家伙,当然还有一个心善的老家伙。
      离庙还要好多路,就有冲子几人在路口的松树下等着,来接他们,顺便来接粮食。太爷也不管,让他们径自分,但他们很自觉只拿三个,不论好坏。太爷感动不已,忍不住建议道:“冷的不好吃,我们回庙里在盆子里热热再吃,还不容易生病。”虽然平时有食吃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想到热包子的松软劲儿就更加的想要流口水,便都熬牢了,捏在手里也算心里舒服点。这种对食物的独占欲,一时是改不掉的。
      生火烧水,这些都不用太爷做就有人效劳了。太爷想了想,为了方便,他比对着盆子的大小,剥了荆条的皮,编了一个闭敛(谐音),刚好盆子里有个卡口,架在半盆处放上包子就能一下子熘很多了。顺便又编了个密实点的做锅盖,还在上面弄了个提手,好方便掀锅。这一手露出来,冲子三人是彻底开始崇拜起他来了。问他是怎么会的,太爷回答是在街上看编筐子的人学会的。只有柳老头想的深——街上什么时候有人编筐子啦,连卖筐子的都没有。当然这一点太爷后来也发现了。
      水很快烧开,在吃饭的过程中,太爷说道,今天大家都比较辛苦,他很感激,打算明天请大家早上吃一个包子一锅鸭蛋汤,这样早上也都能休息一下,睡个懒觉。星子几个听有鸭蛋汤喝也很开心,甚至还说那今天的包子也留两个明天吃,那不就一天都不用出去了?其他人也觉得此法甚好,连柳爷爷也留了两个。太爷一阵无语,敢情不吃他的就这么俭省啊。
      忽明忽暗的篝火温暖着破庙的温度,给八个人带来阵阵暖意。其他人睡得香沉,太爷还没睡。他的手边扔着编好的十一个正方形的小篮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给人很是实用的感觉。人用它可做菜篮,平常用它洗菜;可做食篮用来盛馒头;可做针线篮,装些小零星的东西;可做花篮,插上花装饰屋子;可做舀盆,平常拿它舀粮食大小很合适,又比瓢舀的快......
      太爷实在熬不住,编好了手里第十五个,便加了一大把柴火睡去了......太爷睡得很香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