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无法到达的彼岸——来自《边城》的思索
      这是一个极为淳朴简单的故事,我似乎从来没有注意过它发生的年代,因为看它的时候,总会不知不觉模糊了时间的概念,只知道是蛮久远以前的一个发生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城里的故事。
      说是故事又或许不是,因为城里所有的人都安分平淡地生活着,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远离喧嚣,发生的似乎都应该发生,并不令人吃惊。所以,这会是一个故事吗?我常常在想,或许,在某一个角落里,真的会有这样的一个“边城”吧!?
      故事发生的背景与环境似乎简单明了。三十年代的中国湘西边境,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一条由“茶峒”过川东所必须经过的小溪,溪周有着带土的石山,美名其曰“碧溪岨”。山清水秀,与世隔绝,无与纷争,带着泥土的自然芬芳。
      贯穿“茶峒”城外各个码头的是一条河街,河街上的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经常涨水,所以河街常常被淹没,但没水的日子热闹非凡,什么店铺、行当都有。平日的交易买卖,端午节的赛舟逐鸭,新年的舞狮放炮、操办年货,使得河街没有一日寂寞。船总的儿子天保和傩送便生活在这里。
      “碧溪岨”是翠翠和爷爷还有一只大黄狗居住的地方。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绕着山岨流。溪边有座白塔,塔下便住着这样一户单独的人家。山岨上有翠色逼人的篁竹林,屋旁还有翠翠和爷爷自己开垦的菜园。翠翠便会经常上山掘些竹笋,或是从菜园里拔些萝卜什么的。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苦,以拉缆渡船为生,但又是“义渡”,公家所有,从不要钱。老人和翠翠便依靠公家补给,勉强过活。
      在这般依水凭山的环境中,所有的人,傍着水生了,然后又死了,一代代地繁衍下去。

      老般夫是个很好的人,一如“边城”里所有的居民,淳朴、敦厚、实在、真诚、美好。亲生的女儿跟人私通,生下翠翠后,便到河边吃冷水死了,老船夫心中又是何等的伤悲。可是,日子还是得过,所以他把所有的爱全部补偿在了翠翠的身上。看见翠翠,也就看见了他早已死去的女儿,由不得他不宠她、爱她。翠翠情窦初开,爱上了城里的男子。老船夫从翠翠的神情又想到了翠翠的母亲,心痛着,心酸着,小心翼翼地呵护,害怕命运再次运转,悲剧再次重演。老船夫有意无意地试探,可是翠翠的心,纯洁少女的心,做为祖父的老船夫却一直猜不透。老人怕着、忧着、叹着,一天天地衰老下去。他尽了一切能尽的力,只是希望船头顺顺的大儿子天保可以给翠翠幸福。可是,天意无常,造化弄人,他并不知道,二老傩送也同时爱上了翠翠。他有心想促成翠翠的爱情,可惜却往往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大老死后,老船夫整日为翠翠担忧,疲于奔命,可惜换来的却是诸人的反感与误会,冷嘲热讽。终于,一个暴风雨交加的夜晚,心力交瘁的老人,老了,死去。他有什么过错?只不过想让自己的孙女获得幸福,不再重赴旧路。可惜,他没能等到,他便这样,带着淡淡的自责与悔意,一把黄土盖身。谁都不会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翠翠是山里养大的姑娘,“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天真烂漫的少女,犹如山间遍布的淡黄雏菊,野性却自然清新,不矫揉造作。爱上傩送,或许是上天的注定。在那一年端午的夜晚,只是那几句极为普通的对话,就捆住了她的心。天保,却来迟了一步。常常在想,如果在那个灯火昏暗的河边,吊脚楼前,抓住鸭子浮出水面的是大老天保,结局又会不会不一样,也许翠翠已经很幸福地生活,直至老去。可是谁又说得准呢?生命中,又有谁能知道多少,有前有后,谁也断定不了。淳朴的村风,鲜少的接触,使得翠翠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对傩送的感情,更不知道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傩送交流,从而接受这份突如其来的令人措手不及的爱情。见面时,她常常躲在一边,脸红不语,不去理睬,可是心底却依旧盼望着傩送的出现,矛盾不已。我们并不能责备翠翠的不谙世事与犹豫不决,因为她本身根本就不知道要的是什么,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这是她的优点,也是她的悲哀。
      天保和傩送都是很好的男人,能够托付终身。如果没有翠翠,他们都会过着各自幸福快乐的生活。天保比傩送晚遇上翠翠,注定了他的失落。所爱的人不爱自己,却爱上了自己的弟弟。他输了,很惨。当他听到二老的歌声,听完老船夫喜孜孜地说,“你唱得很好,别人在梦里听着你那个歌,为那个歌带得很远,走了不少的路!你是第一号,是我们地方唱歌第一号”时,他就已经心灰意冷,甘愿退出了。一个落魄的人,便这样一直沉默不语,直到触礁落水身亡的一刻。天知道那是不是真的意外。
      傩送爱上翠翠,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一次的偶遇。他可以不要一座碾坊,而只要一个渡船的,铁了心地要定了她。可是兄弟之情,不能割舍,他甚至于希望将决定权交到宿命的手上。天保死了之后,他还是很爱翠翠,可是又不能接受翠翠曾间接害死哥哥的事实。其实很可笑,翠翠并没有做过什么,如果深究下去,他也有责任。对此,他又明白多少。也许也是因为一方面对翠翠一直不表态的不满与失望,一方面内疚于死去的大哥,深深地谴责自己,一方面又迫于家中的催促与压力,不得已,只得远行,借此逃避。直到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看似淡忘了,烟消云散,他才会回来吧?!只是,那时的翠翠还会在吗?还有,他可以逃脱自己心灵的枷锁吗?我们无从知道,因为“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写这篇小说的目的,或许真的是对于乡村正日渐消亡的一种无奈和感伤。乡村其实也一定不如《边城》里描写的如此美好,可是沈从文赋予了乡村新的气息,那就是“纯粹的质朴”。边城就是沈从文理想中的“伊甸园”、“世外桃源”与“乌托邦”,也是他最终的精神家园与归宿。从中,我确实看见了乡村村民的人性之美。可是,纵然如此,生命的悲欢离合、生死爱恨却依旧陷住他们,没有人可以泅渡到所希冀的圆满幸福的彼岸。没有人,一直不曾有。老船夫没有,翠翠没有,天保、傩送没有,顺顺没有,杨马兵没有,所有的人都没有,而且将来也不会有,包括你我。
      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于可以看见了,可是伸出双手,什么都没有,拥抱的只有空气,那里,我们可能一辈子无法到达,可望而不可及,
      似乎很远,
      又似乎很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