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六章 钥匙,舞台与无声的课——一个孩子的双重童年 ...

  •   口袋里的那把钥匙,仿佛一个隐秘的符咒,将我与周遭大部分同龄人悄然区隔开来。当他们在为忘带作业本而惊慌,为下午的体育课兴奋不已时,我脑子里或许正盘算着放学后该去买什么菜,冰箱里的剩饭能否凑合一餐。
      这种奇特的“双重身份”感,是我小学中高年级最深的烙印。一脚踏在仍需被管教、被评价的孩童世界,另一脚却已踩进了需要自我规划、甚至精打细算的成人领域的边缘。这种割裂,时而让我感到一种笨拙的早熟,时而又让我在突如其来的孩童式的快乐面前,显得措手不及,甚至有些格格不入。学校于我,因而更像一个需要佩戴不同面具的舞台,也像一个巨大的、鲜活的人性观察室。我在这里学习知识,也更懵懂地学习着人与人之间的亲疏、默契,以及不可避免的碰撞。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他们教我的不与别人的多,但贵在精。就像一棵小树在栽下之后,修出它以后生长的方向,固定好幼小的枝干,有一个生长方向。母亲曾让我为人处世要温和,没有人愿意与一个情绪化的人交往,不能把所有情绪在你不能完全认可的人面前都表现出来;利益是驱动大人们行动的最好动力,但它上不了台面,需要一个合适的遮羞布……父亲曾说,世界上所有人为制定的规则都是不完善的,包括法律,如果你觉得它并不合理,那你就不用去遵守它。但你要考虑触犯规则的代价你是否可以承受,想清楚利弊再去行动;你要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他人,以最大的善意去对待他人……这些或许听起来有些晦暗的,矛盾的叮嘱确保我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而学校里阳光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是非观就如同小树最好的肥料。学校里曾体会过责任与权力——当过一次语文课代表,天天追着组内成员要着作业,将未完成的名单交给老师;曾利用职务之便包庇关系较好的朋友,将名单隐藏下去。但不知道为何很快就让贤,像是一次老师的误会,或是自己的厌倦。学校里也有让有最初对友情的朦胧——那时有个很是开朗外向的孩子A,与他的初次交际像是在楼梯道。那时应是孩子贪玩的天性,突然想尝试一下快速地爬楼梯,由一次上两阶到勉强地一次三阶。“欸,很厉害啊”一声模糊的声音从旁传来,不知道为什么几次都没怎么听清,到最后都有些不好意思让他再重复。似乎是因为这种莫名的愧疚感,在后面与他玩的次数也多起来了。可也就不长的时间他因某些原因转学了,为此还失落了一会。他算是孩子王,他的走让当时的小团体有不少打击。曾有另一个孩子问过我:“你有什么愿望么”我当时笑了笑说:“你让他回来,可以做到么?”后来还是依靠他的影子才不为这事烦恼——如果是他的话,他可不会为这种事难过这么长时间吧?
      《钥辩谣·壬辰述怀》

      玄钥悬襟作界符,同窗嬉闹我思厨。
      双襟各染尘间色,一脚童真一脚孤。
      母训温和藏利刃,父言规矩可衡论。
      世间法则非全守,须自权衡价几分。
      暂代课司初试权,名单暗改友朋圈。
      忽辞职位缘何故,似有微云掩月痕。
      楼道攀阶试勇时,忽闻赞语意迟迟。
      缘悭终伴转学去,空余旧诺梦中驰。
      他人笑问平生愿,唯叹清风不可拴。
      若似君怀开朗性,何须长夜抚遗叹。
      经年回望孤影立,俱是人间砺刃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