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新节目:《竹林月光》 ...

  •   撕掉清退通知,拨出那通电话,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

      王教练看着床上熟睡的团团,心里那片一直笼罩的阴霾,竟也透进了一丝决绝的光。

      既然决定留下,那就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遮遮掩掩。他必须为她谋划一条能真正走下去的路。而这条路,起点就在这片冰场上。

      第二天,王教练没有再带团团进行枯燥的基础训练。他把她带到冰场边,没有急着让她上冰,而是拿出平板电脑,点开了一段视频。

      不是以往那些技术分解或者比赛集锦,而是一部自然纪录片的片段——幽静的竹林,月光如水银般倾泻而下,穿过层叠的竹叶,在铺满落叶的地面上投下斑驳摇曳的光影。

      镜头缓缓推进,一只毛色红棕、尾巴蓬松的小熊猫,正灵巧地攀爬在一根翠竹上,偶尔低头啃食竹叶,姿态优雅又带着点天然的萌态。

      团团的眼睛瞬间被吸引住了。

      她屏住呼吸,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仿佛被拉回了那个记忆深处最熟悉的地方。

      她甚至无意识地微微张嘴,做出了一个咀嚼的动作,喉咙里发出极轻微的、怀念的呜噜声。

      视频不长,很快就播放完了。

      王教练关掉平板,蹲下身,看着依旧沉浸在画面里的团团,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引导的意味:“喜欢吗?”

      团团猛地回过神,用力地点点头,眼神亮晶晶的,带着渴望。

      “想不想……把这片竹林,搬到冰上来?”王教练的声音很慢,确保每一个字都能被她理解。

      团团愣住了,眼睛里充满了巨大的困惑和一丝难以置信。竹林……搬到冰上?冰是白的,冷的,硬的。竹林是绿的,充满生机和气味的。这怎么可能?

      王教练没有过多解释。他站起身,向她伸出手:“来,教练教你。”

      他牵着懵懵懂懂的团团上了冰。这一次,他没有再强调蹬冰的角度或者手臂的位置。

      他开始用另一种语言引导她。

      “想象你现在不是在人造冰场,你是在一片月光下的竹林里。”他的声音放缓,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冰面就是铺满竹叶的地面,很滑,很安静。”

      “你现在是一阵风,”他轻轻推着她的后背,让她开始滑行,“一阵穿过竹叶间隙的风,要轻,要柔,没有固定的形状……”

      团团困惑地照做着,滑行的动作依旧有些僵硬。

      “不对,”王教练滑到她面前,做出一个侧耳倾听的动作,“听……听到竹叶沙沙响了吗?你的脚要像踩在落叶上,有声音,但不能太重,惊动了夜里的小动物……”

      团团下意识地放轻了蹬冰的力道,冰刀刮擦的声音果然变得细微了些。

      “看,前面有一根低垂的竹枝,”王教练指着空无一物的前方,“要低头,绕过去……对,身体侧倾,像这样……”

      团团顺着他的指引,下意识地做了一个微微屈身、转向避让的动作,流畅自然,甚至带上了一点舞蹈般的韵味。

      “很好!”王教练立刻肯定,“现在,你找到了一根最嫩的竹笋……”他引导着她做一个微微下蹲、伸手虚捞的动作,“小心地把它拔起来……高兴吗?转个圈表达一下高兴?”

      团团顺着他的话语和动作,尝试着做了一个极其笨拙的、重心不稳的旋转,差点摔倒,但脸上却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点开心的神色。

      王教练的眼睛亮了起来。

      有门!

      这孩子或许无法理解复杂的技战术指令,但她对画面、对情境、对模仿有着超乎寻常的接受能力!

      她不是在“滑冰”,她是在用身体“扮演”,在“重现”一个她熟悉且喜爱的场景!

      接下来的训练,彻底变了模样。

      不再有严厉的呵斥和纠正,取而代之的是王教练不断的、充满画面感的低语。

      “月光移到这边了,影子变长了……你的手臂要像竹影一样舒展……” “嘿,发现一只萤火虫!追一下!快!轻点!别吓跑它!” “累了,靠在这根粗壮的竹子后面休息一下,喘口气……”

      团团完全沉浸在了这个由语言编织出的竹林幻境里。

      她滑行,她旋转,她模仿着攀爬、觅食、嬉戏、警惕张望……那些她刻在骨子里的本能动作,透过冰刀和身体语言,以一种笨拙却无比真挚的方式,呈现在冰面上。

      她的动作依旧缺乏技术规范性,时常摔跤,有时也会对教练的指令理解跑偏,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动作。

      但一种奇妙的、灵动的、充满生命力的东西,开始在她的一举一动中萌芽。

      她不是在滑冰,她是在冰上讲一个关于竹林和月光的故事。

      王教练越看越激动。

      他意识到,也许常规的训练路线并不适合团团。她的价值可能不在于掌握多少标准的技术动作,而在于这种独一无二的、野性难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立刻开始着手为团团量身打造一套简单的表演节目。

      音乐他选了另一首自然风格的纯音乐,里面有模拟风声、竹叶摩擦声和空灵的笛声。

      动作编排则完全围绕“竹林小熊猫”的主题展开:开场是月光下的好奇张望和探索滑行,中段是发现竹笋后的嬉戏和短暂的、笨拙的旋转“喜悦”,最后是玩累了,靠在“竹子”(用某个特定姿态的原地压刃动作来象征)旁安静休憩的结尾。

      他甚至把团团那次下意识做出的、单腿短暂站立后摇晃着保持平衡的动作,也编了进去,命名为“风中竹影”,虽然做得摇摇欲坠,却意外地贴合主题。

      整套节目没有任何高难度动作,全是最基础的滑行、简单的姿态变化和情感表达。但因为它完全源自团团的本能和理解,反而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团团对这套“游戏”般的训练展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她甚至会在训练结束后,自己待在冰上,反复琢磨某个“拔笋笋”或者“追萤火虫”的动作应该怎么做才更像。

      一天下午,王教练尝试让她合着音乐完整地滑一遍。

      音乐响起,月光竹林的氛围弥漫开来。

      团团深吸一口气,滑入冰场。

      起初有些紧张,动作略显僵硬。但当音乐进行到风吹竹叶的段落时,她似乎真的被带入了那个情境,身体逐渐放松下来。

      她模仿小熊猫蹑手蹑脚探索的样子,眼睛瞪得圆圆的,带着好奇和警惕;她做那个“拔笋笋”的动作时,脸上会露出一种纯粹的、满足的欣喜;她在做那个摇摇晃晃的“风中竹影”单腿平衡时,虽然险象环生,却有一种脆弱的优美感。

      最后,音乐渐缓,她缓缓滑到场地边缘,做了一个微微侧身、将脸颊虚靠在手臂上的动作,象征着依靠着竹子休憩。她甚至无意识地、极其轻微地晃了晃身体,像是模拟竹枝在微风中的轻摆,然后才慢慢停下。

      音乐结束。

      整个冰场一片安静。

      旁边几个原本在练习的其他队员,不知何时都停了下来,怔怔地看着她。

      没有掌声,没有喝彩,只有一种奇异的、被某种纯粹自然之美短暂震撼后的寂静。

      团团停下来,有些不安地看向王教练,像是在问:我做得对吗?

      王教练站在那里,久久没有说话。他的胸腔里充斥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有激动,有欣慰,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

      他看到了。

      或许技巧拙劣,或许编排简单。

      但他真的看到了,一种冰上前所未有的、野蛮生长的、属于山林和月光的光芒,正在这个被所有人视为“异类”的孩子身上,熠熠生辉。

      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没有评价她的动作,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指着窗外渐落的夕阳,说:

      “看,天快黑了。”

      “竹林里的月光,快要亮起来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