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付家河 ...

  •   (短篇小说)

      ——家乡纪实,我的乡土,我的山,我的水,我的河,我的娘亲.......

      付家河是姚河上游的一条支流。

      姚河流经柳树林,便折了一个大弯。

      姚河水流本是流向正北,在这里折向西北向,而流过柳树林,水流便湍激起来,因为在流出柳树林,吸纳了一条山溪,便是付家河。付家河本是自东向西流,与姚河汇聚后,也改了流向,流向西北。

      两条河,汇聚在柳树林山崖壁下,湍激河水在山崖下边冲刷形成一口深潭,取名叫柳林潭。

      自古溪流边便有人居住,围绕着两条山溪建起一村落,取名付家河。付家河村依山傍水,背靠的山岭呈弧形状,如果不走近,根本看不见付家河村子。

      付家河村,很是奇怪,根本就没有一户姓付的,竟取个名叫付家河村?村子房舍建得很四散,这里一栋,那里一幢。我们那里的山民都爱取笑付家河村民,说村子就是一盘散沙的散户。散户,其实与独屋是同义的。

      后来大兴水利建设,就在两条汇聚的河流下游最狭窄处筑起一道土坝,建起一座水库,名曰姚河水库。修水库之前,工程师预测出水库的吃水线——库容最高蓄水的水位线。付家河村整个村子都在蓄水线以下,村子必须整体搬迁。

      上边一声号令,付家河村民全体行动,几乎一夜之间搬迁至政府分配的安置处。搬迁的总体原则是,房屋不动,村民只拿走自家东西。村民将破屋里的坛坛罐罐一沽脑儿搬上政府派来的汽车上,望着空荡荡的破旧的房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汽车渐行渐远,村前的那块块耕地也渐渐模糊......

      有人在汽车上轻声啜泣,哭泣是会感染的,紧接着就有人啜泣,不久一车人都在啜泣,前车哭,后车也受到影响,整个搬迁车队伍一片哀嚎,如丧考妣。

      坐在头车的生产队长,大声劝导:”哭丧嘛,去的地全是新砖瓦房,田地又平坦,出门方便,真没见识,成天龟缩在一线天的山旮旯,还没憋屈个够,真没出息......”

      其实队长大声劝导时,声音嘶哑,这不像平日里他的固有声音,他一向声音浑厚宏量。大家伙心知肚明,队长劝说时喉嗓子是哽咽了才发出嘶哑声调来的。队长也是故土难离,异乡再好,咋也赶不上祖辈留下的故居。

      队长劝说老半天,不但没起到效果,反倒触动了乡民的相思之情,哭声更加剧烈而宏量起来,这是因为大多数男人也加入了哭泣之中的缘故。

      一名妇女扯着嗓门哀嚎,边哭边诉说,“我的女娃,我的菊儿,我的红山果哪,水库蓄上水了,你淹进水深处就进入龙宫,叫娘咋能再见到你哇?娘再怕是见不到你哪,怕是再见不到你呀.......”她声音哽咽,一直数落重复着我怕再是见到你哪——到后来她声音哽咽得发不出声,只是不停地抽抽。村民全都不再啜泣了,沉寂起来静听妇人一直在独自抽抽。

      村民全都一片静默,更像是沉痛的在默哀......

      这妇人啜泣数落叫菊的,小名叫红山果的,是她的闺女,大名叫陈菊,她仅只活到七岁上,八岁未过完生,不过乡下说她已八岁,那是算的虚岁。

      她爱笑,一笑起来,圆圆的脸庞潮起一片红润,很灿烂,就像山中的熟透的山楂果。山楂由青变红,便是成熟的标志,村民便将熟透的山楂果形象地取名红山果。陈菊灿烂的笑脸真像红艳艳的山楂果,不知是谁便给她取了个红山果诨名,没成想这名子一叫起来就叫开了。

      那是一个平常的伏夏,酷热难耐,村子的野小子实在耐不住酷热,便偷偷地到溪流里戏水,溪流水大多是山泉水,水温一般低于正常水温,正当他们戏闹够了,有人说溪水太浅,泡澡不过瘾。

      有娃娃提议去柳林潭中去泡澡,有娃便吓唬道:“潭水直通龙宫,那里藏着蛟龙呢。可不敢去......”

      “尽说瞎话,那是大人吓唬我们小孩的鬼话,我早前就下去过,哪里有龙,连虾都没得。”一个岁数稍大的陈四狗蛊惑道,“谁不敢去谁是胆小鬼!”

      在村子里小孩都有几分义气之举,四狗子的一句激将与蛊惑之语,更坚定一些犹豫者,于是顺着付家河山溪他们一直来到与姚河汇聚之处,冲刷出来的柳林潭。

      柳林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状,上窄下宽,这是水流冲刷的结果。平日里溪流从潭里漫流过,朝西北向的一角淌出,往下游流去,每当山洪暴发,整个潭水汹涌翻滚,发出轰轰隆隆地吼叫声,气势恢弘,令人胆颤心惊。

      四个娃立在柳林潭边,见潭水黑黝黝的,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说过大话的陈四狗,将套在上身的褂子脱下,只裹着一大裤衩子,在潭边摆摆手,踢踏着腿脚,作跳潭前的准备。他刚发萌读了半学年的一年级,有几分冲动地说道:“老师说过,下水前要预热身体,免得下水抽筋。”

      陈四狗下到潭水,一下子慌了神,整个身体围着潭四壁绕圈子,身体沉下去,头又窜起。他一下子恐怖地大叫,起先站在潭边的娃以为他是在戏耍,等发觉他双手胡乱地晃动张牙舞爪,才晓得他原来根本不是戏耍,而是真的溺水。两个跟他同房门的娃,一个叫陈栓牛,一个叫陈狗柱,围着潭水转圈,试图去抓四狗的手,可是哪里够得着,四狗胡乱地挣扎着想朝潭水边靠近,可是越挣扎离潭壁越远。
      狗柱急中生智想到去找一树棍,结果找是找到,却是一根枯树枝,一伸进水里,经不起浸泡,树枝立马断成二截。立在潭边叫陈锁的娃拼着命叫唤,可是村中人都在山中忙活计,整个河冲连个人影不见。

      四狗在挣扎中呛了几口水,更加慌了神,双手在潭水中拍打着。栓牛与狗柱各自将一只手相互扣住,一人立在潭边,一人将身子尽量够近水中的四狗。可是已呛了水的他竟迷糊起来,水浪将他朝潭中漾去,就差那么一丁点,就是抓不住四狗的手,眼见四狗身体安静起来竟在朝水中沉去,

      栓牛叫狗柱拉紧他手,他尝试着下到水里,结果是他俩同时掉进水潭,救人不成,又沉下去两个。

      孤独立在潭边的陈锁一下子吓着瘫坐在潭水边,他连喊人的气力都没有了。危机中,一位穿着粉红色花格子衬衫的少女,疯也似地跑来柳林潭,她将手中提着打猪菜的小竹篓一丢,和衣跳进潭水。

      她救起了狗柱,又救起了栓牛,等再去救四狗,她浑身已酸软无力,毕竟她才一个七八岁的少女,可是她还是使出最后的气力去搭救那渐渐向潭水中沉去的四狗,只是她也呛了潭水,身疲力竭,她竟然随着四狗一起往潭水中沉去......

      陈锁尖着嗓子拼尽全身气力,整个人像是失魂落魄地凄厉般地嘶鸣狂叫,这次终于唤来村中一位放牛的德成大伯跑了过来。他慌忙下到潭水,救起四狗与陈菊,把他俩放在牛脊背上,赶着牛疯跑,这是一种古老的催吐方法,是乡下挽救溺水人的一种急救方式。可是赶着牛转了一圈,再转一圈,再转一圈,竟无及于事,他俩全都没了气息。四狗死了。陈菊——红山果也死了,可她是救人死去的。

      等村民全聚拢到潭水边,陈菊娘——罗五婶抱着陈菊一下子晕死过去。村民从陈锁的嘴里断断续续了解到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一村人都围着罗五婶齐声安慰;爆脾气的陈德茂——栓牛,狗柱的大大,上来就抡起手掌在两崽的脸上重重地扇了好几巴掌。末了他走到罗五婶跟前,“罗五嫂子,快莫哭,两狗崽子我替你养大,往后都认你作娘......你再莫哭,莫伤心,红山果不在了,这两兔崽子就给你当崽,当闺女,他俩的命全是红山果给的......”他粗声粗气地说着。只是村民的爱憎也太过分明,全然不理会静静躺在潭水边的陈四狗。一村人都觉得是他害死了红山果,他就是个祸害,心里都觉得他是罪该万死。

      村中小孩夭折(未成年死去),一般不装殓,只是用草席裹起草草掩埋,更不能进祖坟园。付家河一个姓氏——全村子都姓陈。陈氏祖坟园就在柳林潭上边的山岭。装殓全村一致同意,进祖坟园就是罗五婶也不同意,她气喘嘘嘘地劝道:“族间一片好意,我心领了。娃活着就心底善;死了,她也不愿进了祖坟园犯了族规禁忌,祸害到族人,就将娃埋在柳林潭的山崖边,她能天天瞧着柳林潭,照应着村中娃不再去水中戏水丢掉性命......”

      队长将家中准备给他父亲割置棺材的上好杉木,拿出来给红山果制作棺木。木匠陈德启与徒弟俩连夜赶工,一副做工精细的上好杉木棺材摆放在村口(乡下规矩,小孩夭折进不得堂屋),棺材白刷刷的,煞是刺眼。德茂觉得应将棺木油漆一下。他是漆匠,不顾村人反对,自作主张将棺木漆成红色,他边油漆边叨唠道:“娃活着的时候脸蛋彤红色,穿衣也喜红色,笑起来也红灿灿的。我偏就漆成红色,上辈规矩可以改嘛,棺木谁定下非得漆成黑色?规矩还不是人定。”

      陈菊救人淹死大概半年多,队长到县上开三级干部会议,无意间提到村子里一个女娃救起两个落水崽,为了救起第个三崽时,力气用尽,不幸落水淹死。县里立马很重视,责成县宣传部门进行宣传,县宣传部责成公社宣传办组织好事迹材料。后来不知是哪里出了差错,本该大力宣传的救人英雄并没有获得大张旗鼓的宣传。不过后来县宣传部委派公社宣传办给陈菊立起一块大理石碑,关于立碑的位址竟出现分歧——村里主张立在陈菊的坟前,公社宣传办主张立在柳林潭边。

      下级服从上级,村里意见自然只得与公社宣传办保持一致。陈菊的大理石碑最后就立在柳林潭边。

      石碑上雕刻着,舍身救人的小英雄——陈菊(曾用名红山果)

      生卒年(1968年8.18——1976年8.10)
      此处为陈菊牺牲之地,谨立此碑,以资纪念。
      中共孝北县委宣传部 立
      孝北三里公社宣传办

      姚河水库建成蓄水后,最高水位线并没有淹没至柳林潭。柳林潭得以原貌保持。那块大理石碑静静地矗立在潭水边,人们路过柳林潭,不自觉地会走到潭水边,望着石碑肃然起敬,静默伫立,沉痛哀悼。每当夏秋之交,人们偶尔发现在潭水里飘零紫色的小花瓣,起先人们以为是夏秋之交花朵凋零随风飘落进潭水中的,走近仔细一观察,发现紫色花瓣一簇簇的,成片的分布,便意识到这不是自然凋零飘落的花瓣,而是有人有意而为之的。

      紫色的花瓣其实是山岭上普遍生长的车前草的花瓣,人们自然联想到,陈菊,红山果——她活着时特喜欢采撷车前草。车前草嫩苗时,娇嫩的叶可以采撷回家当猪菜,长大便开出紫色的花朵,到成熟花的主茎便节节攀高,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花瓣凋零,便结成籽,结籽在花茎的每一节上,半张开口,极像牛卷起舌头。于是山民形象地称车前草结籽为牛卷头(意为牛舌头卷起),车前草的卷头呈半青状要及时采撷,不然,等其成熟,在卷口处籽实成熟便飞出落地——就像芝麻梗也是呈半青状收割一样,车前籽粒是很好的中药材。

      陈菊那天急疯般地飞身跳下柳林潭,顾不得竹篓里采撷满的车前草,她随手一丢,那竹篓倾倒在潭水边,满篓的车前草洒满一地,可惜她舍身忘我下潭水救人,竟然香消玉殒,那一竹篓的车前草成为她最后的祭奠。

      看到洒在潭水边的满竹篓车前草,罗五婶简直肝肠寸断,悲痛欲绝。她心中更加对过早死去的闺女满怀亏欠与愧疚,贫穷的山乡,生为人,活着的心伤与无奈。罗五婶联想起陈菊活着时凭着一双稚嫩的小手,满山岭去采撷车前草——那是闺女很艳羡村中少女穿的粉红色花格裙。可陈菊异常乖巧懂事,她晓得家中根本没钱给她购置布料做裙子,只是默默地上山采车前草,采撷回家后细心将半青的车前草晾晒,晾干后,用槌敲打出籽粒来,那是要一大堆车前草才能敲打出一小手掌的籽实来。娘夜里抓起闺女娇嫩的小手见掌心起了一层厚茧,做娘的心疼得轻轻抚摸着,见闺女甜甜地睡去,罗五婶禁不止偷偷地抹眼泪。白天里劝闺女放弃:“陈菊,红山果,我把积攒的鸡蛋给你凑起,去到集市上买回一块花格子布,给你早点做件花格子裙。”

      “不了,鸡蛋换钱还得买盐,买洗衣的肥皂,哥哥读书还得买纸买笔,我积攒的车前籽换的钱已有三块三毛了,差一块多就够扯块花格子布。”她一蹦一跳提着小竹篓赶去山岭,那扎在头顶上的一朵紫色野花随风摇摆,可是她这一去竟没再回头......

      罗五婶怀着极大的悲痛,忙将积攒的鸡蛋用布裹起,踉踉跄跄赶去大队部的供销社,将鸡蛋换了钱,见供销社也有花格布,急忙扯下(购买)一块布,赶回家中,请裁缝连夜赶做了一件花格子裙。她战战兢兢地将花格子裙套上闺女已僵硬的身体上,嘴里自言自语絮叨着:“娃,丫头,我的乖闺女,我的陈菊,我的红山果,我的心肝宝贝......快穿上新花格子裙,活着闺女没享到,死了才穿上......到了那边,闺女你投人胎,投个好人家,投个富贵人家,不愁吃不愁穿,不受罪不受累不受苦......”她凄惨的数落与发自肺腑的倾诉,叫围在罗五婶身旁的村中妇女全都悲恸失声。男人更是全都背过身体,半蹲在地上,整个村口死寂一片,那是男人们在无声哭泣。

      风吹起时,人们总感到秋意,这世界任时光流逝,可是亲情与相思是永远令人难以割舍去。生命的延续有时并不单指身体的存在,往往情感的寄托,相思成冢更是令人魂牵梦萦,刻骨铭心。罗五婶搬迁异地,不顾路途遥远,生产队收工后趁着夜色赶往十几里地的柳林潭,到了地方,她趴在陈菊坟茔上悲恸哀嚎,哭得肝肠寸断,哭完了;她来到潭水边,点香燃纸,口中念念有词。她是在许愿超度,祈愿闺女陈菊,她的红山果魂魄早日脱离苦海深渊,转世升天。

      一年四季每季的月初,陈菊的祭日与生日罗五婶从未间断过,风雨无阻。她的内心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对闺女那份相思与牵挂,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位娘亲从不间断地跟闺女祭祀,这似乎有囿于尊卑之别。可是罗五婶不管不顾,她内心深处始终割舍不断,情难尽,意难尽。

      在一个夏秋之交,路过柳林潭边的人们惊讶发现罗五婶趴在陈菊坟茔堆上一动不动,等走近一瞧,才知她身体早已僵硬。罗五婶在一个有露水的初秋夜里溘然逝去。人们将其翻过身子,见她面色安祥,她逝去得很平静,秋风轻拂着她花白的头发,一张憔悴瘦削的脸庞,安祥地闭着双眼。这已是公元2000年的年初,时代已进入到另一个世纪,七十多岁的罗五婶真正地在天国与她的闺女,她的陈菊,她的红山果到那边团聚去了。(完)
      短篇小说,(笔名黑松林,真名陈先红创于东莞常平。)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付家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