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2、过年了 ...

  •   1995年。邱家搬到县城的第12个年头了,这些年,邱家上下拼尽全力“抓革命、促生产”,无论是工作,还是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今年,是全家搬进楼房的第一个春节,也是个祥和、富足的春节。
      春节期间,宾馆没什么客人,柳英的全副精力都用来办置年。
      她给自己添了一件裘皮领的大衣,建国虽然有制服,但日子宽裕了,也给他买了件羊毛大衣,给孩子们里里外外的也都换上新装。
      邱艺一家三口回来了,邱珊大学放寒假也回家了,邱梁一家三口,还有邱石,大团圆----柳英累并快乐着。
      今年的菜品极其丰富,每顿饭都荤的素的摆一大桌子,日子过好了,想什么就买什么,不用考虑预算。
      吃好晚饭,一家人团坐着,即兴表演节目,小孩子唱歌、背古诗,邱梁戴着媳妇汪莹的假发,装模作样地把曾潇的小提琴放到肩膀上,甩头摆尾硬装艺术家,转圈表演,大家笑得肚子疼。
      压轴节目是建国和儿子邱梁一起表演的模特步。
      两个人都身材高大,穿着制服棉袄,更显得虎背熊腰。建国严肃地说:“看着啊,给你们来个专业的表演!”
      他在前,儿子在后,两人一副超模惯用的冷漠表情,音乐一响,两“大只”甩开胯猫步向前,胳膊大幅摆后,走到墙边,两人掀开衣襟迅速转身,邱梁手臂搭到爸爸肩膀上,目光空洞又深邃地望着远方……,全家人哈哈大笑,邱艺都笑出了眼泪。
      建国和邱梁依然保持冷酷的表情,踩着音乐晃着胯骨往回走,到门口又重新摆了个造型----两人背靠背,手都叉着下巴。
      连着走了几圈,大家笑出了内伤,建国坐下来说:“这家伙,都给我累出汗了!”
      汪莹递给邱梁一个墨镜,邱梁去洗手间拿了一条手纸当围巾,又学起了“许文强”,开唱“浪奔、浪涛……”。邱石迅速弯腰扮演“丁力”给大哥点烟。邱梁转身拉起汪莹,表白:“程程,我对不起你……”全家爆笑。
      邱铭只有两岁多,大概是受到欢乐气氛的感染,拿起爸爸的公文包,夹在腋下,奶声奶气地和大家说:“我学我爸爸走路!”。
      于是,他稍微缩了缩脖子,躬起背,把公文包往上串了串,膝盖一顶一顶得往前走-----活生生一副缩小版的邱梁,大家看后,嘎嘎大笑。
      建国和柳英都是幽默的人,一年忙到头,难得这几天轻松自在,一家人凑在一起,各种玩笑,各种表演,家里来来往往的同学、朋友、亲戚,团团围坐,气氛那叫一个热闹。
      以前过年吃的水果只有冻梨和冻柿子,这几年物流方便了,能吃上苹果、桔子等新鲜水果,肉蛋奶菜更是一应俱全,大家饭后都团团围坐,吃水果、花生、嗑瓜子,聊天说话。
      柳英干啥都快,她嘲笑建国说:“一个大老爷们,吃瓜子咋那么慢呢?”
      建国说:“我肯定比你快!”,柳英不信。
      邱石说:“妈,你和我爸比赛,看看谁嗑得快?”,邱石挑出200个饱满的瓜子,每人100个,邱石看着表喊:“开始!”
      在大家的注目下,两人“嘎奔嘎奔”地开始嗑,结果令人意外,倒是建国领先了许多。
      柳英疑惑:“这怎么可能呢?”,她盯着建国说:“一定有猫腻!”。
      建国满脸坏笑地看着柳英:“这么多人看着呢,比赛结果都出来了,你就说服不服吧?”
      柳英坚决不服,让孩子们仔细看看地上的瓜子皮,还真是有问题。邱石喊:“妈,地上有很多瓜子仁!”-----原来,建国每个瓜子咬开就扔掉,根本就不花时间吃瓜子仁,当然比柳英快了。
      柳英恍然大悟,喊着:“玩赖,不算数!”
      建国强词夺理:“刚才说是嗑瓜子比赛,我就问你:我嗑没嗑?刚才没说一定吃仁吧?”。
      气得柳英大声抗议:“哎妈呀,你这心眼儿也太多了!”
      “是啊,我爸10岁就知道溜须老丈人,帮我姥爷推碾子,心眼当然多了!”邱艺从旁边“补刀”!
      建国笑着“批评”女儿:“子不言父,知道不?再说那时候我可真不知道将来要娶你妈啊!”

      欢乐的团聚后,建国和柳英又要忙碌起来了,白天忙工作,晚上经管宾馆-----奋斗的人,一直在路上。

      柳英有个表弟,家里还住着破旧的平房,老婆孩子吃不想吃,穿不像穿,他却整天懒懒散散的,生活的全部就是一日三餐和二两白酒,年前来邱家,一直在嘲笑建国和柳英只知道劳心劳力,不懂得享受生活。

      建国每天读书看报,能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出家庭发展的道路。
      他很为表弟悲哀-----岁月静好、享受生活没什么错,可再普通的老百姓也要留意历史的进程,大中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围不停地想起号角声,前进的洪流给了人们很多机会和可能-----聪明的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抓紧每个时机蹬上快车。而部分人,什么号声也无法叫醒他们,抱怨和嘲笑让他们永远被甩到了站台上,自己却浑然不知。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未来”,但是努力总有机会,说不上迈的哪一步,就成就了一生。但前提是,要行动,要尝试。
      否则“历史的车轮碾过一小段,碾碎的就是无数人的一生。” 上一辈的懈怠,很可能是留给下一辈的负债,这个负债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还有格局、眼光、见识和能力上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