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抚慰岭南 ...

  •   张宝相在霞凤楼的事迹,很快便传到了李靖的耳朵里。李靖听后,勃然大怒,堂堂骁锐旅旅帅,竟然在青楼为了一个伎女殴打一州官员。
      李靖快马赶至荆州大营,满脸阴沉,“张宝相何在?”
      营帐中,司马乣正在练习推演,见到李靖进了大帐,连忙拜道:“将军,发生何事了?”
      “把张宝相给我绑了,带过来。”李靖怒不可遏,吼道。
      司马乣被李靖这神态吓了一跳,从未见过他发这么大的火。司马乣不明所以,但是将军发话,自有其道理,也只好去寻张宝相。
      没过多久,张宝相被司马乣带到了大帐。司马乣事先给张宝相透了气,让他一会儿见到将军万不能顶嘴。
      “将军,张宝相带到。”司马乣和张宝相前后进了大帐,行了军礼。
      “让你绑,你就这么绑的?”李靖看了眼张宝相手腕处的捆绳,只需要稍一用力,便可松开。
      “将军,宝相再怎么说也是自家兄弟,如果犯了什么事,还请将军息怒。”司马乣单脚跪地,替张宝相求情道。
      “张宝相,我且问你,你为何殴打治安都尉林啸天?”李靖一反平常和蔼的神态,严肃地问道,“你为何要大闹霞凤楼?”
      司马乣神情惊讶,扭头看了看张宝相,说道:“宝相,你糊涂啊。那林啸天为我们攻打江陵是出了力的,你为何如此鲁莽啊?”
      “师父,我知道错了,我不该冲动。”张宝相心里牢记司马乣的嘱咐,只管道歉。
      “这是军营,别叫我师父。你可知道,你打的是谁吗?”李靖沉了口气,又说道,“林啸天,正是当今虎踞鄱阳的南楚帝林士弘的同宗堂弟。现在南楚与我大唐正是水火不相容之时,岭南尚未收复,如若南楚派兵来攻,该当如何?”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要敢来,我张宝相第一个带兵冲杀。”张宝相跪在地上,言语倒十分硬气。
      “仗有你打的。”李靖说道,“这个林啸天已经逃出江陵,若是落草为寇还好,如果投奔了林士弘,恐怕战火又起啊。”
      “将军无忧,我军自从来到荆州,一刻也没懈怠。”司马乣抱拳说道,“如若有来犯之敌,必消灭之。”
      “为军者,不怯战,不畏战,方能所向披靡。”李靖目光坚定,说道,“但是,军法神圣,不容任何人违反。张宝相私自出营,闹市斗殴,拉出去杖责二十军棍,以儆效尤,如有再犯,决不轻饶。”
      “喏。”司马乣领命,叫来行令兵,将张宝相带了出去。
      张宝相被拖到行令台,扒光了衣服,足足打了二十军棍。初冬时节,本就寒冷,很快张宝相的屁股就皮开肉绽了。不过,张宝相身体体质较好,挨了二十军棍后,只休养了不到一个月,又能参与训练了。
      “司马乣,过来。”李靖见行令兵带走了张宝相,将司马乣叫到身边,说道,“你心细,去给我查一个人,名叫甄柳儿,是霞凤楼的头牌歌伎。”
      “将军,那可是江陵城的名人。”司马乣惊讶道。
      “我知道她是名人,要不说让你去查呢。”李靖使了个眼色,说道,“这个甄柳儿,明面上是霞凤楼的头牌歌伎,我怀疑其背后,还有别的身份。此事,不宜明查,只能暗中进行。”
      “明白。”司马乣抱拳说道。
      “回禀将军,行刑完毕。”行令兵跑来大帐,汇报了张宝相行刑的结果。
      “知道了,出去吧。”李靖示意道。
      “将军,还有,赵郡王来了,已至营门。”行令兵又说道。
      “快,随我前往迎接。”李靖听到李孝恭来的事情,随即整理了着装,说道,“你呀你,以后重要的事情,要先说。”
      “喏,将军。”行令兵行了军礼,紧紧跟随在李靖身后。
      李靖带着司马乣和行令兵,急忙赶赴营门去迎接李孝恭。不料,刚出营帐,李孝恭已经来到了跟前。
      “靖公,近来公务繁忙呀!”李孝恭远远就开始作揖。
      “不知赵郡王已回江陵,未能前往迎接,还望赵郡王多多包涵。”李靖欠身拜道。
      “靖公太客气了,小王在长安逗留了些许日子,没能和靖公一道回江陵,让您一个人统辖荆州。如若累坏了身子,小王可没法向秦王交差啊。”李孝恭客气地说道。
      李靖听出了其中的言外之意。逗留长安,不过是与秦王商讨应对太子之策。李靖虽说欣赏李世民的才能,但毕竟李建成才是正统。按李孝恭所言,明显是要将李靖拉到秦王的阵营。
      “秦王殿下可安好?”李靖问道。
      “秦王殿下已筹集大军和粮草,准备来年三月,征讨刘黑闼。”李孝恭说道,“靖公勿忧,殿下自然是有天神护佑。”
      话里话外,都在暗示着李世民才是天选之子。李靖听着,心想:不论是哪个朝代,在皇权面前,没有兄弟情深啊。
      “甚好,甚好。”李靖勉强笑道,“赵郡王,里面请。”
      “请!”
      李靖紧随李孝恭身后,进了大帐。李靖吩咐司马乣,不准任何人进入大帐,凡事,转由行令兵通传。
      “靖公,此番检校荆州刺史,可有何难处?”李孝恭入了大帐,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赵郡王想必也了解过了岭南的情况,确实有些棘手。”李靖说道,“岭南之地民风淳朴,百姓安康,不宜再兴刀戈。我奉命抚慰岭南,可毕竟职权有限,还望赵郡王伸出援手。”
      “靖公哪里话,陛下封我这个荆州总管,自然就是分内之事。”李孝恭说道,“靖公高瞻远瞩,有何差遣,只管吩咐小王便是。”
      李孝恭在攻伐萧铣之时,因为贪功冒进,险些命丧文士弘之手,幸亏李靖出手相救,才扳回局面。李孝恭从心里感激李靖的救命之恩,虽说是他的上司,但却对李靖言听计从。
      “岭南六十余州,以桂州李袭志马首是瞻。若赵郡王以荆州总管之名,修书一封,劝其归附。其余诸州,必定望风来投。”李靖分析道,“李袭志乃陇西旧人,还是陛下同宗,若赵郡王出面,此事必成。”
      “靖公既然如此说,想必是已思虑周全,小王自是全力支持。”李孝恭说道,“不知道,靖公准备何时动身南下?”
      “有了赵郡王这封信,我随时可以出发。”李靖言语中全是自信。
      “靖公大义,为我大唐可谓是鞠躬尽瘁。”李孝恭起身拜道,“不过,现在正是初冬时节,气候即将转凉。依我看,靖公还是待到明年开春再出发,不急于一时。”
      “多谢赵郡王体恤,岭南之事,变数颇多,迟则生变。我看还是尽快出发,免得节外生枝。”李靖所说的节外之枝,正是盘踞鄱阳的林士弘。
      “既然,靖公执意如此,小王便静候佳音。”李孝恭说道,“我这就修书给李袭志,劝他归降。”
      李孝恭写好书信,命人快马投给李袭志。
      半月后,李靖将荆州的大小事宜,全权交托给了李孝恭,并命岑文本悉心辅佐,才放心出发。于是,李靖从荆州大营挑选了精兵三千,带着张宝相、司马乣、薛耀祖、杜珏等人向南出发,经岳阳、衢阳、永州,赶赴桂州,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岭南诸州,深知李靖用兵之神,皆作观望,不敢与之交锋。
      在李靖大军抵达永州之时,李孝恭派快马驿报李靖:李袭志已接受招抚,被陛下封为桂州总管,望靖公尽快抵达桂州,做好岭南诸州的相关招抚事宜。
      李靖接到驿报之后,大喜,命大军驻扎永州,休整三日。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三月,李靖抵达桂州,终于和李袭志见了面。
      因为李袭志接受了招抚,岭南六十余州很快便径相归附,李靖仅用了半年时间,将岭南诸州巡视了遍。李靖上表朝廷,为岭南诸州减免赋税,开设学堂,激励农耕。岭南百姓,对李靖感恩涕零。
      不久,朝廷下诏:加封李靖为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全权负责收复岭南之事。
      这一日,李靖与李袭志在府衙议事,行令兵匆匆跑来,汇报道:“阳江冯盎正在秘密招兵,似有反叛之意。”
      “什么?”李袭志拍案而起,怒道,“这个冯盎,要造反吗?”
      “重光勿急,具体是何状况,尚不清楚,先别盲目下定论。”重光是李袭志的字,李靖对着行令兵吩咐道,“去把张宝相给我叫来。”
      行令兵听令而去,张宝相很快便到了府衙。
      “斥候营都尉张宝相拜见总管和大人”张宝相进了府衙,拜道,“师父,叫我来,可有什么事?”
      张宝相因为霞凤楼一事,被李靖贬为斥候营都尉一职。
      “现在有个事情,要你亲自去查实。”李靖说道,“阳江冯盎,或有反叛之意,你挑选一队人马,精通岭南语言,乔装打扮前往,回来给你记一大功。”
      张宝相心想,还是师父疼徒弟,于是领命而去。
      “靖公就一点不急?”李袭志见李靖如此镇定,有些惊讶,“这个冯盎,从隋末年间在岭南集聚民众,自任首领,后来归附林士弘。等到他逐渐壮大,收编了冼智臣势力,占据广州、苍梧、朱崖等地,便自封总管。没料到,他竟然有谋逆之心。”
      “重光切勿主观臆断,或许其中有蹊跷。”李靖敏锐地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故而派遣张宝相前去侦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抚慰岭南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