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奥运会并不只是年轻人的聚会 ...


  •   奥运会并不只是年轻人的聚会/凌扬

      说这话的人叫奥蒂,今年44岁。她面对众多问她何时退休的记者说:“我讨厌再回答任何与年龄有关的问题。”其实奥运会真的只是年轻人的聚会,即只有保持年轻的心的人才能参加的聚会。一个虽然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的人,是不能参加奥运会的,因为奥运会会破碎他浅薄的心灵。
      在奥运会上,当说到某位运动员已经是第二次参加了,那么按常理说,他已是一位老运动员,如果年纪已在30岁附近,更会直接有人质疑他的体力与技术了。
      老运动员们参加奥运会,究竟是浪费了一个参赛的名额、阻碍了新人的成长、还是仅仅出于周围的人对他的一种期望?这样的问题在观众看来,是可以想一想的,可对于运动员来说,一踏上奥运赛场,目标便只有一个:争胜!

      享受

      当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比赛后,泪水涌过了,笑意翻过了,有些原本以为是必然的目标、必然的事情会有重新的解释,毕竟人长大了。
      长大了,也就拥有了自己的脑袋了,不再受教练与父母的思想所影响。看看后面,看看前面,自己为什么会干这项运动?自己为什么会一次次站在同一个位置上?自己为什么会那么介意别人的评述?
      想过后,也就明白到所有的一切,其实都仅仅是人生的一顶可以避免的帽子,然而既然帽子已经落在自己头上了,也就该好好的顶着帽子去战战太阳、走走建筑地盘,反正带着帽子可以安全点。
      运动本来就是一项享受,金牌与冠军只是享受过程偶然获得的奖品。不为一得一失而懊丧,不为一言一行而自怨,放开了心情,也就放开了自己。
      享受运动,享受比赛,享受人生的盛宴,如果此时有块金牌可以照照自己的样子,当然更好,没有,也没所谓。享受,还要别人派发奖金?
      56岁的澳大利亚射击选手伍德沃特,20年前才开始练习射击,在大赛上获得三块金牌后,回家照顾患癌的丈夫,丈夫去世后,她几乎要放弃射击了,然而小偷的出现,把她所获的奖牌席卷一空,她有点失落,于是复出。比赛中,她只排名第17,无缘参加决赛。但她却对记者说:最后一组对我来说太难了,不过我真的享受这种感觉,这比其他什么时候都好。
      我不会去猜想这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托辞,作为一个56岁的女人来说,站在奥运场上,本身已是一项奇迹。
      享受感觉,这已经完全超出了运动自身的规律,而达到了一种人与运动以及观众之间的默契。不仅享受胜利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观众的发自内心袭过来的感觉,更享受失败的感觉。
      享受失败的感觉,而这失败根本不是自我的失败,只是旁人以为的一种失败。胜利永远是自己,这就是享受;站在运动之外参与运动,这就是享受。
      享受轻松。

      不甘心

      努力了一千一万次,拼搏了一万一千次,每每差之毫厘,在最好的时机错失了最好的奖品,不甘心。
      不甘心,为什么偏偏失败的是我?
      运动场上,能够甘心的,只是那些逃避者以及运动的背叛者。不甘心,背后支撑着的是不灭的理想与目标。一年一年的做着机械的动作,一天一天的思想着新的方法,面对四年一次的机会,面对稍瞬即逝的青春,谁会甘心汗水的白白付出?谁会甘心时间的白白溜走?
      中国的张宁以29岁的年龄获得了羽坛最高桂冠后,像一只鸟儿般高兴地拍打着翅膀,扑进李永波怀内,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个画面。然而谁又想过这个姑娘十余年来的心路变化?面对着叶钊颖、戴韫,甚至少一辈的龚智超都纷纷夺冠,及退下火线,而自己仍然不温不火,那曾经的理想依然存在心头的动力,便只有不甘心了。
      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奥运场上,理想不一定眷顾不甘心的人,可不甘心的人一定追逐理想。
      犹如一项长长的马拉松比赛,甘心的人会一个一个的中途放弃比赛,只有不甘心的选手才能跑完全程,到达终点时,可能不是第一名,但是却是马拉松比赛的胜利者,胜利者便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不甘心,是相信自己的实力;甘心,是怀疑自己的实力。不甘心,是永远保持着一个单纯的信念;甘心,是把曾经相信的信念放弃了。
      只要不甘心,这世上便没人反对你出现在奥运赛场上,哪怕你已经垂垂老矣。奥运会不是国家间的争斗,奥运会只是运动员之间的比拼。

      最好

      奥运赛场上可以有许多个冠军,但只有一个最好。最好便是最好的那一个,不会是另一个。
      渴望像普通女人那样结婚生子被人疼爱的霍尔金娜,雅典体操场内颗金无收,但她仍然自豪地说:我依然是奥运会最好的体操运动员!她的确可以这样信心十足地说。这个约十年前,像个洋娃娃般的小姑娘,首次出现在体操场上,便惹内体育界一阵惊叹,因为她生来便是玩体操的。
      生来便是玩体操的人,必然是上帝的宠儿,上帝的宠儿,当然是最好的。看她那优雅的姿势,灵动的神韵,观众除了爆发一遍遍掌声外,还能做什么呢?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神魂颠倒。
      霍尔金娜时代过后,体操场上将没有了来自身体的美,只余动作上的美。而身体与动作的最佳化身,只有霍尔金娜,她实在是体操场内的最好。
      还有的是她俄罗斯的同胞涅莫夫,昨晚,这名选手在单杠上一套近乎完美的动作,居然被裁判打分极低,招至场内观众嘘声一片,裁判再改分,仍然获来观众的一片嘘声。当另外的选手动作不及他灵活与流畅却得到高分时,观众又一阵嘘声,此时他出来示意观众平静下来。当晚,涅莫夫虽然在单杠上与奖牌无缘,却成为了观众心中的最好。裁判只有几个,观众却在几个洲。
      最好来自于观众心中,也来自于亲人的眼中。亲人眼中的最好,是自己所做一切的最好评价。赢了世界,却输了亲人,最好也不是最好,因为最好的感觉归根结底还是带有一点个人的感情色彩。
      只获铜牌的射击选手高娥说:我自己觉得不是那么满意,但我儿子觉得非常好。
      能成为儿子心中的最好,这已是为人母亲的最大幸福了。

      一切皆有可能

      我能。能什么?
      一切皆有可能。
      奥运的魅力在于一切皆有可能。
      以为两夺金牌的占旭刚可以凭奇迹再夺金牌的人,可能没想过占竟然三次试举失败,举着零公斤的重担回国;以为一定可赢得中国年轻选手而获得网球女双冠军的西班牙人,一定不会想到中国人会在奥运网球场上创造奇迹。
      以为因王克楠的零分而留下的金牌,一定会挂在俄罗斯选手项上时,谁会想到萨乌丁也会掉了下去?以为贾建波落后美国人三环,一定与金牌无缘时,谁会想到美国人也会创造射击场上的零环。
      我能。能上,也能下;能胜,也能负;一切皆有可能。
      当看透了“我能”两字的背后,便不难理解奥运精神为何能长盛不衰。
      瓦尔德内尔说:要知道,现在我们都老了,不再是夺冠大热门了,所以,我们没什么可失去的。
      老瓦的心态是如此超然,想来已经深谙“我能”之禅。
      我能,是因为有了能够失去的本钱,也有了足够能得到的本钱,这便让一切皆有可能。
      奥运场上的“老”运动员们,目标是争胜,手段是享受,战术是不甘心,于是一切皆有可能。

      凌扬/2004.8.24/23:22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