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正视(初稿) ...
-
乙酉,脱脱至徐州。丁亥,命知行枢密院事阿剌吉从脱脱讨徐州,赐金系腰一,金一锭,银五锭,钞、币有差。辛卯,脱脱复徐州,屠其城,芝麻李等遁走。
就在张无忌带了明教众首领去襄阳找宋青书的期间,元相脱脱亲自统率蕃、汉大军数十万进攻徐州,芝麻李抵敌不住,落荒而逃,被元军逮住杀了。
徐州城被元军攻陷,无数的蒙古人、色目人、汉人甚至还有高丽人,笑着从火中冲出来,向徐州四处冲去,上演了一处屠城惨剧,见人便杀见屋就烧。已经被宣布为「叛民」的徐州居民在大火中惊叫着、哭喊着四处逃散,拚命地藏匿、逃散,只有少数人用木棍和菜刀进行抵抗。元兵的呼喊狞笑声和百姓的哭泣惨叫声,随着熊熊大火和滚滚的黑烟直冲天际。无数的暴行在天目睽睽下进行,无数的冤魂在朗朗晴空中游荡。
整个徐州各处都是屍体。黎民百姓流出来的血水慢慢汇集成了一个个血泊,黑红色的颜色在太阳下格外刺眼。嗡嗡的苍蝇在天地中飞舞,成了徐州的主人。韩山童领兵去救援徐州,也不幸战死。芝麻李的部将彭大赵均用率领残兵败将投奔濠州而来,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比元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时宋青书犹在病中,张无忌就没有立刻和明教众首领回濠州处理此事。而韩林儿又为了向元军报仇,去了反元的最前线刘福通那里。於是徐州败将仗着人多势众,到了濠州反客为主,节制五帅,使原本严重的派系斗争变得更加激烈。彭大与郭子兴相处甚好,孙德崖则拉拢赵均用,两下里明争暗斗越发较上了劲。
孙德崖把话来挑拔赵均用,说郭子兴眼皮浅,只认得彭大百般趋奉,对赵均用则白眼相待打心里瞧不起。赵均用大怒,带领亲兵冷不防把郭子兴给俘虏了,带到孙家关闭在一间空房里百般凌辱千般折磨。这急坏了郭子兴家大小,几乎要兵戎相见,武力抢救。
朱元璋赶去止住郭子兴家的武力行动,然後叫出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郭天叙郭天爵一同前去请求彭大帮忙解救郭子兴。
当时听了朱元璋陈述事情经过,彭大勃然大怒:「简直是胡闹! 有我彭大在,看谁敢动你元帅一根毫毛!」
彭大即时点起雄兵,朱元璋也全身盔甲,团团围住孙德崖家,掀开屋瓦,救出郭子兴。只见郭子兴脚镣项枷,全身稀烂,元璋当即打开枷锁令人背回住宅。赵均用见到彭大出头,又知道张无忌带着宋青书和明教众首领回来濠州,怕把事情闹大,只得隐忍了事。
表面上朱元璋在这件事中立了大功,但他见到了郭子兴的狼狈无能模样,又得到了彭大赞赏,就遭到郭子兴讨厌了。郭子兴的儿子也在一旁挑拨离间,於是最近郭子兴找了个藉口,把朱元璋关了起来。
不仅在明教众首领眼中,在濠州众将领心里,现在的朱元璋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况且朱元璋只是给关了,又没有死掉,没几人在意此事,大家更关心的是张无忌最新的命令:
「元兵嗜杀成性,丧尽天良,你们只要遇到元军的人,杀无赦。」
张无忌话说的铿锵有力,但却有让众人不寒而栗。
先前张无忌一再重申「赶鞑子」而非「杀鞑子」之意,明教众首领都觉得若真能将蒙古人赶回大漠,中土重光,倒不是非得将鞑子杀光了不可;毕竟明教之中,天地风雷四门,「雷」字门一门教众,全是非汉族的蒙古人、回纥人、吐蕃人,以及形形色色的色目人,数百年来大家相处无间,曾同生死、共患难,岂能将其中的「鞑子」尽数杀了。现在张无忌改辕易辙,反令他们有些不安。
殷野王是张无忌的舅舅,性子又有些轻浮,便直言不讳:「教主,是不是遇到赵姑娘,也不用顾念旧情?」
张无忌冷厉如冰的看了殷野王一眼,说:「你以为,是赵敏一人重要,还是天下百姓重要?」
张无忌的外公殷天正也一语道破:「其实是那宋青书最重要吧?」
这句话,是明教众首领都想问的。他们并不介意张无忌对宋青书的感情,但是宋青书毕竟身份不一般,他们必须了解张无忌的态度。
张无忌毫无犹豫,直言相告:「青书是我穷其一生也要拥有的人,恳请各位支持。」
这次回到濠州,张无忌力排众议,让宋青书帮忙打理明教和义军的事物。宋青书没有过多参合明教内部的事务,只是对明教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做出一个明确的规划;多数时间宋青书都是去军营走动,在那些士兵之中混得如鱼得水。
明教众首领盯了宋青书一阵子,都觉得现在宋青书安分守己,对张无忌真的是感恩载德。只是,近来不只军中大小文墨之事,士兵们总找宋青书来办理;张无忌本已经常与宋青书讨教一些主意,如今更是言听计从起来。
众人都不敢置信:「这次教主又要给人骗了?」
现在宋青书不再是武当弟子,只属於宋阀。若是宋阀看不上张无忌,就算宋青书其实是女子,张无忌也难以和宋青书相好。但若果他们付出足够的代价,宋天南也许会同意宋青书和张无忌在一起,纵然宋远桥反对也没用。而对明教群雄来说,张无忌是他们的教主,不管喜欢谁,再怎麽样,他们都会支持的;当初他们可以接受赵敏,现在也可以接受宋青书。
夜里,张无忌又是到宋青书的住处,比平时来得晚了些,发现宋青书还没吃晚饭。
「青书,你在等我?我不一定每天都能来,万一今天有事不来,你不是要挨饿了?」张无忌不忍道。
宋青书看着张无忌,微微笑着,说道:「就是多等你一会儿,也没什麽,你再不来我就自己吃了。」
张无忌会心一笑,心里十分妥帖。「下回别等了,你身体不好,每餐饭都按时吃才好。」
吃过饭,张无忌跟在宋青书後面洗洗去睡,躺上床,自然而然的伸手去揽宋青书。宋青书只当作不知道。其实宋青书仍是不接受张无忌的感情的,但是宋青书不只要报恩,更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要成为张无忌最亲近的人。
「青书,朱元璋这人……你怎麽看?」张无忌不动声色的将手从宋青书颈下穿过去,搭在那边的肩头上。
「朱元璋的确不是池中物,但不管怎麽打算,总不该仅因人家强就容不下人家,否则害人终害己。」宋青书说着,话里含了些许杀意,更多的是悲伤。
「可是青书要一直关着朱元璋?」张无忌面露不解之色。
宋青书闭上眼睛,没有回答张无忌。若只是为了张无忌,现在朱元璋没有多少势力,其实对张无忌还没什麽威胁,不用如临大敌的。但是朱元璋登基後屡兴大案,杀戳不少和他出生入死的功臣。宋青书的叔父宋濂也因故被谪死蜀地,更让宋青书不能放过朱元璋。
宋濂,不仅仅是宋青书的叔父,更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名士,早年受业於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潜等,少负文名,至正九年被荐为翰林编修,固辞不就,隐居山中修道着书,为天下士人景仰。
後来朱元璋称帝,礼聘宋濂。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学。洪武二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却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朱元璋本欲处死,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途中病死於夔州。也有可能宋濂於洪武四年因献诗「自古戒禽荒」一语激怒朱元璋,导致此祸。
可是要成就汉人大业,好像还是朱元璋靠谱些。看看身边的张无忌,再想想张无忌身边的明教群雄,宋青书决定还是留朱元璋一命,以防万一。
闭上眼睛想心事,宋青书假睡变真睡。清晨,张无忌醒来,就见到宋青书还在熟睡,鼻翼一呼一吸很是可爱。
张无忌瞧着,睡着了的宋青书没有清醒时的高傲冷漠,倒像是个天真烂漫的小仙子般。张无忌瞧着瞧着,忍不住伸手刮了下宋青书的鼻子。宋青书的呼吸霎时变得绵远深长,和在睡梦中略嫌短促的喘息节奏不太一样。
张无忌心中一紧,心痛宋青书体质虚弱,睡着时呼吸短促;更心痛宋青书一睡醒就要自己把呼吸调了过来,与内伤相抗。但看到宋青书缓缓睁开眼睛,眸子还带着迷茫,水雾蒙蒙,张无忌心神有些不定了。
「你这麽早就起来了?」宋青书挣扎着坐起,额间微微沁着汗,薄薄的亵衣歪了下。
张无忌的眸子又瞬间暗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