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降与不降 ...

  •   李若水惊魂未定地回到了宫中,赵桓的懦弱无能他当然清楚,只是没想到赵构竟然有谋反的野心。只怕陈东真的成了事,皇上那里斗得过。只怕真的要有变……真不知所措时,李若谁想到了前些日子看到的保奏康王去议和的折子。看来如今,也只有先向皇上进言,派康王议和,将康王支离东京了。
      入夜,赵桓一言不发地走了进来,冷冷的看着李若水,扬起了手,一巴掌将要打下去时,又软了。只是抬起了他的下巴,狠狠地吻了上去。直用力到尝到腥味,然后道:“朕已经把康王派到宗望那里去求和了。”
      李若水愣愣地看着不对劲的赵桓,心想皇上难道已经发现了康王的反意?
      第二天,李若水彩知道,李纲在河南大败,引咎辞职,被贬到南方去了。
      太原城在被困八个月后终于失陷,守将王禀跳入汾水自尽。
      西路粘罕一夜之间渡过了黄河。守军十二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四散逃窜溃不成军。
      东路宗望攻下太原之后,又直取大名(河北大名)渡河南下,西路金兵不断向东京逼近。议和已经刻不容缓了。
      康王赵构连夜启程,赶往大名宗望处议和。秦桧只是暗暗交给几个心腹左右一封密信,让他们行至磁州(河北磁县)时将密信交给州官宗泽。
      议和的队伍很快行至磁州。磁州州官莫那本是一位坚决抗金的将领,投降派大臣也曾推派他当议和使,到金敬意和,宗泽逢人便说:“我这次出使,不打算活着回来。如果金人肯退兵就好;要不然,我就跟他们争到底。宁肯丢脑袋,也不让国家蒙受耻辱。”这哪里是求和的口气,之将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得罪了个遍。还是秦桧让康王在皇帝面前美言,才把他迁到磁州作了州官。
      他接到了秦桧的密信后,彻夜无眠。
      翌日,宗泽救见康王,道:“金朝招王爷去议和,那是想骗王爷做人质,其实他们已经挥军直逼东京了,怎么会愿意讲和呢?”
      赵构心里多少也隐约知道,又是少年气盛,本来就对议和不屑,这时更是摇摆不定。
      宗泽又进言道:“王爷年轻有为,是大宋栋梁之材,不妨先暂时退驻相州(河南安阳),那么,万一局势有什么变化,王爷也好四处接济……”
      赵构觉得宗泽说的有理,此时又兼衙门外聚了许多磁州百姓,都是力劝康王不要去议和的。于是赵构也就在相州驻了下来。

      议和无着,宗望宗翰两路大军终于兵临东京城下了。京城只有三万禁军,这时也是七零八落,逃亡大半。
      有朝中大臣进言,说有一个叫郭京的得道高人,会一种法术,只要召集七千七百七十九个“神兵”,就可以活捉金将,打退金兵。
      赵桓听了,几乎要当场笑出来,不料却有好几个大臣奏请说这是一个好办法,还有的大讲了一套道经,说明这是如何如何有效。
      赵桓忍不住大笑,笑得那几个大臣面面相觑,不敢吱声。
      靖康帝大笑,笑声竟愈发悲怆。赵桓心知大势已去,这些往年在父皇对道教的迷信中挑出来的一个个废物大臣,不仅不能为朝廷肱股,更在国家岌岌可危时抬出些所谓“神兵天将”。这样的国家,却是走到了穷途末路了。笑声渐弱,赵桓拭去了眼角笑出的泪花,道:“难为这个郭京一片忠心,就让他去吧。”
      在上朝的大臣退尽后,赵桓一步步从御座上走了下来,走到大殿中间,转身,对着空空的龙床跪了下去。
      “太祖皇帝,赵桓不孝,大宋江山,自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皇父太上皇至朕,九世一百六十七年基业,终是……难以为继了。”语罢,潸然泪下。
      “皇上?”从内殿转出的李若水看到了这一幕,大惊失色,跑上前去就要把赵桓扶起来。
      赵桓顺势拉下了李若水,扑在他的怀里,索性放声大哭:“清卿,朕是个失败的皇帝,朕是个没用的男人!朕成了亡国之君,朕要背这万世骂名了……”
      李若水一时间也无语凝咽。他本是要力劝皇上拼死保节,于金军顽抗到东京城最后一兵一卒宁死不降的,但是如今这个大哭的皇帝,好像一个闹别扭的孩子,让他实在不忍心说出“死”这个残酷的字。皇上毕竟只有27岁啊。刚刚即位不满两年,大宋倾覆,并不是他的错,如何能让他付出年轻的生命为代价呢……
      半晌,赵桓终于哭累了,站起来,也将李若水扶了起来,满目萧索,黯声道:“清卿,准备出城……投降。”
      郭京集结的七千七百七十九个杂兵,居然也支持了片刻,总算为北宋的末代皇帝体体面面地出城投降争取了一点时间。
      靖康帝亲自手捧求降书,出城去金营求和。宗翰勒令靖康帝把河东、河北土地全部割让给金朝,并且向金朝献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绢帛一千万匹。靖康帝一一答应,金将才放他回城。
      数日之后,倾尽国库皇宫,金银绢帛依然难以凑齐。金军嫌太慢,将靖康帝押回,扣在了金营。
      朝廷急派二十四名官吏帮金兵在皇亲国戚、官吏、和尚道士等家里彻底查抄。前后抄了二十多天,金兵到底抢走了多少值钱的东西谁也算不清了。宗翰依旧借口数目不够,在靖康二年(1127)4月,押着赵佶、赵桓两个皇帝及皇族官员二、三千人北上回朝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