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董贤 (断袖之癖)   ...
            
                 
                
                    - 
                          贤在2005年"十大"中排名第三, 2009年新版"十大"仍排名第三,
 董贤(前22年—前1年),字圣卿,云阳人。董贤是汉哀帝的男宠,因此扶摇直上,官至大司马。哀帝死后,董贤随即失势,自杀死去。
 
 董贤是西汉御史董恭之子,是一个美男子。董贤初任太子舍人,汉哀帝即位后改任他职,二年后,哀帝有一天在宫中望见董贤,被他的仪貌吸引,拜他为黄门郎,自此汉哀帝和董贤发生了同□□关系。
 
 哀帝很宠爱董贤,甚至升他为大司马,也纳他的妹妹做昭仪,并让董贤与其妻一同入宫侍奉。汉哀帝与董贤同起同坐,同睡在龙榻上。
 据说有一次,哀帝睡觉醒时董贤尚未醒,哀帝乃命人割裂衣袖起身,以免惊醒董贤,这就是成语——“断袖之癖”的由来。
 汉哀帝赏赐了董贤很多财物,又升他的父亲为少府,赐爵关内侯,董贤妻子的家人亦获任官职,甚至董贤家的僮仆亦受到哀帝赏赐。哀帝欲封董贤为侯,丞相王嘉反对,认为“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董贤应该“千人所指,无病而死”,王嘉其后获罪,在狱中绝食二十余日,呕血而死。
 元寿二年(前1年),匈奴单于来朝,出席宴会,看见群臣中的董贤年轻,觉得奇怪,便询问传译,哀帝令传译回报:“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信以为真,恭贺朝廷得贤臣。
 哀帝后来在一次宴会中笑望董贤,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中常侍王闳劝谏哀帝不宜有此想法,哀帝默然不语,从此冷落王闳,但以后也没有再公开提及此事。
 
 哀帝(26岁)突然病死 ,董贤失去了靠山。汉平帝元始元年(1年),外戚王莽以太后名义把董贤赶出皇宫,又以董贤年轻为由,罢去他的大司马官职,当天董贤与妻自尽,年仅22岁。董贤死后,朝廷没收董家财产,家人被徙往远处。
 董贤在历史上是一个饱受嘲讽贬低的人,他二十二岁就被封为大司空,位列三公,匈奴使节都要俯首顿拜。试想,一个英姿飒爽的俊美少年,立于百里皇城之中,他一人集中了全国所有的目光,羡慕的目光,敬仰的目光,妒忌的目光,怨毒的目光,而他小小年纪,冷静机智,周旋五湖乱世,谈笑四海危机,千古华夏,叹为观止,实在是难得的佳人
 西汉皇帝好男色是有传统的。汉哀帝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将后宫佳丽弃诸一旁,独宠董贤一人。建平二年(前5年),有一天,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  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他就曾当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绝色,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候。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辇而坐,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象个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象个女人,“性柔和”、“善为媚”。
 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他不忍吵醒自己的爱人,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离去,这一分细致,对爱人的那一份真爱,足以使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感到汗颜。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董贤受宠日胜一日,不久升为驸马都尉。他家的人也跟着占光;父亲董恭升为光禄大夫,妹妹进宫封为昭仪(也是一个活寡)岳父封作大臣,妻子也被特许进宫居住。于是董贤的家与哀帝的家合二为一了,但却苦了傅皇后,一个人孤寂度日。
 
 哀帝还下令在自己的陵旁为董贤建一墓,生则同床,死则同穴。
 董贤的宅邸也极尽奢华,藏有四方珍宝。这些引起了大臣们的反对,批评哀帝对董贤的封赏太过分。哀帝根本不听。
 
 元寿二年六月,二十六岁的哀帝突然病死。太皇太后让王莽出来支持朝政。王莽极力弹劾董贤,不许他进宫。而董贤却在汉哀帝刘欣死去的第二天,就在家中自杀,为哀帝殉情。死时还保留着汉哀帝留给他的玉玺。
 董贤死后,王莽疑心其假死,命人开棺验尸,没收其财产,将其家属全部充军流放。
 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又不忍吵醒自己的爱人,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离去,这一分细致,对爱人的那一份真爱,足以使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感到汗颜。
 
 2.汉哀帝要将天下让给董贤,不管是因为一时头脑发热也好,一时意乱情迷也罢,但都无法掩盖话语中包含的对爱人深深的爱。尽管后世并没有出现一位叫董贤的皇帝(他自己也谢绝了),但是只要帝王有此心,实不实现又有什么关系?这般的爱语没有湮没于历史长河中,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汉哀帝刘欣和董贤的故事,属于伟大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