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1、夫君,你好像什么都会。 ...
-
草原之行带来的宁静与满足感持续了很久,回到嘉宁城后,小院的生活似乎恢复了原样,却又有些不同。颜灼时常会望着天空,尤其是夜晚,眼神里多了些辽阔的思念,仿佛心的一部分留在了那片星空之下。虞挽棠将她的眷恋看在眼里,心中一个酝酿已久的念头逐渐清晰。
一日,虞挽棠并未如常去书房处理事务,而是留在屋内,握着颜灼的手,语气平静却郑重:“灼儿,我们领养一个孩子,如何?”
颜灼闻言,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先是难以置信,随即迸发出巨大的惊喜,像是星子骤然亮起:“真的吗?夫君?我们可以吗?”她一直喜欢孩子,却深知她们的情况特殊,从未敢主动提及。
“自然可以。”虞挽棠微笑,指尖拂过她的脸颊,“只要你想。我们会给他/她一个家,如同你我共同构建的这般温暖的家。”
颜灼激动地扑进她怀里,连连点头:“我想!我想的!夫君,我们会是好娘亲的,对吗?”
“我们会尽力。”虞挽棠环住她,声音沉稳而令人安心。
虞挽棠行事向来缜密有效率。她并未通过官府的育婴堂,那里人多眼杂,易生事端。她动用了自己的一些隐秘渠道,几经寻访打听,终于得知城外一所清净的民间慈幼院里,有个刚满周岁的女婴,生母因难产去世,家中再无亲人,一直由慈幼院的嬷嬷们照顾。
虞挽棠亲自去看了。那孩子不像其他婴孩那般爱哭闹,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不认生地看着她,甚至在她试探着伸出手指时,用柔软的小手抓住了它。那一刻,素来清冷的虞挽棠心尖仿佛也被那小小的力道攥住了。
办理手续、打点一切,虞挽棠处理得悄无声息却又干净利落。不过半月,她便带着颜灼,乘着马车来到了慈幼院。
当嬷嬷将那个包裹在柔软襁褓里、粉雕玉琢的女婴抱到颜灼面前时,颜灼的眼泪瞬间就落了下来。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动作略显生涩却无比轻柔,仿佛抱着举世无双的珍宝。
“她好小,好软啊……”颜灼哽咽着,抬头看虞挽棠,眼中泪光闪烁,却满是幸福的笑意。
虞挽棠站在她身侧,目光落在孩子和颜灼身上,是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极致温柔。她伸出手,用指腹极轻地碰了碰婴儿的脸颊,小家伙竟咧开没牙的嘴,笑了起来。
“她喜欢你呢,夫君!”颜灼惊喜道。
虞挽棠唇角弯起:“嗯。我们带她回家。”
孩子取名“虞念星”,小名“星儿”,是为了纪念那片让她们决定携手未来、也让这个家变得更加完整的草原星空。
星儿的到来,让整个小院都变得不一样了。
最初几日,难免有些手忙脚乱。星儿夜里的啼哭、喂奶换尿布的时辰,都是全新的挑战。颜灼几乎将所有心思都扑在了孩子身上,学着如何做一个母亲,虽然疲惫,却甘之如饴。
虞挽棠则依旧是那个沉稳的支柱。她虽不似颜灼那般事事亲力亲为,却将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请了可靠的乳娘,但多数时候,她更愿意让颜灼和自己亲自照顾,只让乳娘从旁协助。夜里孩子哭闹,她总是先于颜灼醒来,熟练地检查是饿了还是需要换洗,或是干脆将孩子抱起来轻声安抚,那沉稳的怀抱和低柔的声音似乎有种魔力,常常能让哭闹的星儿渐渐安静下来。
“夫君,你好像什么都会。”颜灼某次睡眼惺忪地看着虞挽棠利落地给孩子换好小衣裳,忍不住感叹,语气里满是依赖与崇拜。
虞挽棠将重新变得干干净净、香喷喷的星儿放回她怀里,低头吻了吻她的额:“熟能生巧。睡吧,下半夜我守着。”
而芳蕤和挽春,则成了最得力的左膀右臂和最溺爱星儿的“姨母”。
芳蕤心细,针线活又好,星儿的小衣服、小肚兜、虎头鞋,大多出自她手,针脚细密,绣样精巧。她还将颜灼以前的一些柔软旧衣改成了小毯子、小枕头,处处透着用心。
挽春则开始变着法子研究各种适合幼儿的吃食。等到星儿稍大些,能吃点糊糊和软烂食物时,挽春的小厨房里总是飘着米香、果香和奶香。她做的蛋羹嫩滑无比,熬的肉糜粥鲜美易克化,连虞挽棠都称赞说,星儿被养得这般健康活泼,挽春功不可没。
星儿咿呀学语时,第一个清晰喊出的除了“娘亲”(颜灼激动得又哭又笑),便是“春姨”和“蕤姨”,足见这两人在她生活中的重要性。
天气晴好时,小院的院子里总会铺上大大的毡毯,星儿在上面摇摇晃晃地学步。颜灼和虞挽棠常常一左一右地护着,目光紧随。芳蕤和挽春则在一旁做着针线或择着菜,时不时抬头看一眼,脸上便不自觉地露出笑容。星儿跌倒了,也不哭闹,常常是咯咯笑着自己爬起来,或者朝着最近的“娘亲”或“姨姨”伸出小手求抱抱。
虞挽棠教星儿认字,颜灼给她讲星星的故事,芳蕤教她女红,挽春则用美食“贿赂”得小星儿围着她打转。四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倾注着同样深厚的爱。
这个由四位女子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家,充满了寻常百姓家的烟火气,也有着超乎寻常的温馨与牢固。曾经的波澜壮阔、惊心动魄都已沉淀为背景,眼前的生活,细碎、平凡,却闪烁着珍珠般温润的光泽。
星儿,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是这个家里最亮眼的那颗小星星,凝聚着所有的爱与温柔,也照亮着她们更加充实而幸福的未来。岁月绵长,她们将共同守护这盏温暖的灯火,看顾这颗小小的星辰,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