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3、完成 ...


  •   夕阳西下,秦秧苗踩着乡间小路往家走,心里盘算着怎么跟刘书记开口。晚风拂过麦田,掀起层层金浪,她的脚步却比往日轻快许多。

      "刘书记在吗?"她站在村委会门口,整了整衣襟。见来人是一个面生的年轻姑娘,刘书记放下手中的钢笔,迟疑道:“你是?”

      秦秧苗笑眯眯的自报家门:“刘书记,我是后街李秋华的媳妇,今年二月里刚嫁过来的。”

      “哦,想起来啦!”刘书记招呼秦秧苗坐下,问道:“来找我,是有啥事?”听人说李秋华出门闯荡去了,她一个小媳妇找自己能有啥事?莫非是跟公婆呕了气,来找自己做主?看她这样也不像生气的样,而且这些事不应该找妇女主任么!

      见刘书记狐疑的盯着自己,秦秧苗笑眯眯解释道:“书记,是这么回事。”秦秧苗双手交叠放在膝上,"我在市里做点小买卖,需要村里开个证明..."她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情况,却没提具体金额。

      刘书记听完,笑了:“这是好事啊!现在上头提倡搞活经济,你这也算是响应政策了。这个证明可以开。”

      刘书记二话不说拉开抽屉取出公章,按秦秧苗提的要求开了份证明。

      秦秧苗将证明拿到手,一颗心这才踏实下来:“谢谢书记。”

      刘书记对李秋华印象不错,母亲早逝却格外争气,如今见他这媳妇也是个踏实肯干的,心里更多了几分欣赏。"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刘书记道,"遇到难处就来找村里。"

      “诶!”秦秧苗这一声应得又脆又甜,解决了这头等大事她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开好证明,秦秧苗睡了个踏实觉,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她就揣着证明往刘凤梅家跑。晨间还带着些许雾气,正蹲在院里洗漱的刘凤梅看着秦秧苗唬了一跳,“秧苗,你,咋着早就过来了?”

      "嫂子!成了!"秦秧苗满面带笑,"咱的东西被人家相中了,要一百件!"

      "真的呀!"刘凤梅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份喜悦里,不光是为能挣到钱而开心,更因为自己的手艺终于被人赏识而涌起一股久违的骄傲。

      “不过......”秦秧苗又将刚刚没说完的后半句补上:"就是时间紧,一个月之内就要交货。”

      “要的这么急?”听到时间限制刘凤梅吃了一惊,心里盘算着如何赶工才能不耽误事,对了秦秧苗也可以帮着自己打打下手,这样算起来......唔,还是有点紧张呀!罢了,难得对方看中自己的手艺,自己就是不眠不休也得把东西做出来!

      就在她犯愁的时候,秦秧苗忽然开口说了件她从未想过的事:“凤梅嫂子,要不咱们早找两个人帮着干吧,算是你的徒弟,到时候除了每天的工钱我在单独给你一份学费。”

      见刘凤梅愣愣的,她压低声音道:“交货的时间绝对不能耽搁,否则得赔双倍的钱呢。”

      “啥,”刘凤梅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咋还能有这不合理的要求!”

      在她看来我东西做出来你看着好,这就是钱货两讫的事,咋还能有这么多说道!禁不住嘀咕一句:‘这城里人事可真多。’

      刘凤梅没有拒绝秦秧苗带徒弟的提议,这柳编手艺本也不是啥秘密,村里人会的实在不少,自己之前那么多年不都没赚过钱,如今秦秧苗肯带着自己挣钱,那她也不能拖后腿,更何况秦秧苗还答应多给自己一份工钱。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

      两人商定好之后,便分头行动,秦秧苗将找人的事交给刘凤梅:“嫂子你自己找来的人,带着也顺手。”想了想又怕刘凤梅觉得自己这是甩手不管了,又补充道:“嫂子,你先琢磨琢磨有没有合适的,我着急去一趟城里,等我回来咱们再一起想也成。”

      刘凤梅笑着应下:“放心去吧,这么点小事,你放心。”

      秦秧苗匆匆交代完,紧接着又往城里赶。

      秦秧苗走了没一会儿,孙柏打着哈欠从从屋里出来:“这一大早的谁来串门?”

      刘凤梅告诉他:“不是串门,是秧苗来找我说事。”

      秦秧苗找刘凤梅做柳编的事孙柏早几天就知道了,闻言嗤笑一声:“也就你跟着她瞎胡闹,那些没正用的玩意谁会要,到时候卖不出去哭都没地方哭去。”

      他划着火柴,在晨光中吐出一口烟圈,告诫媳妇道:"帮帮忙挣点手工费就得了,万一她忽悠你合伙往里投钱,说啥也不能答应。那丫头忒能折腾咱们本分人家可奉陪不起。”

      见媳妇不吭声,孙柏又絮叨起来:"工钱可得盯紧点,别让她拖着不给。要我说啊,有这功夫还不如歇着。"他眯眼望着远处,"咱家粮食够吃,我偶尔还能打点零工,这小日子不挺好?"

      孙柏看不惯秦秧苗那股折腾劲,更不愿意媳妇跟她往一起搅合,奈何自己这媳妇也有些死心眼,铁了心非说要多挣点钱。

      其实要叫他说,现在这小日子就挺美,那就用一个妇道人家挣钱了。

      罢了罢了,孙柏自认是个疼媳妇的,她愿意折腾就折腾去吧,等撞了南墙就知道自己这都是为她好了。

      ***
      秦秧苗第三次走进百货大楼时,脚步比前两次都轻快了许多。她小心翼翼地从布包里取出盖着鲜红公章的证明,双手递给赵峰

      "嗯,手续都齐了。"赵峰仔细核对后,掏出钥匙打开抽屉,从中取一个牛皮纸信封。

      “给,这是三成定金,八十七块整。"赵峰把信封递到秦秧苗面前:"你点一点。"

      厚厚一沓钞票递到手里时,秦秧苗的手指不受控制地发抖——她还从没有一次性收过这么多钱!

      “赵同志,这钱一点不错正是八十七块整。”秦秧苗将钱点过一遍再次保证道:“赵同志,您放心,这货我一定保质保量按时交到您的手里。”

      赵峰笑着点点头:“去吧,”

      赵峰被她认真的样子逗笑了:"好,我信你。"他指了指墙上的日历,“等交货时咱们再庆功。”

      走出百货大楼,外头的阳光正好。秦秧苗站在台阶上,摸了摸贴身口袋,那里装着她的希望。忽然想起小时候,陈秀娥经常嘲笑她农村的丫头不认命,总想飞上枝头变凤凰。如今她心里隐隐有一种直觉,她这只不认命的麻雀,终于要展开翅膀飞出那片庄稼地了。

      回到村里,秦秧苗立即着手调整柳编的生产安排。她思来想去,决定将柳编的制作地点地点从刘凤梅家迁到自己住的小窝棚——孙柏那副爱答不理的态度,实在不适合让工人们整天进出。

      更何况这活是自己拢起来的,放在孙家也不合适,之前那是为了刘凤梅方便,如今一切步入正轨,还是得自己这边提供地方才好。

      窝棚虽小,胜在清静。秦秧苗把仅有的两张木桌拼在一起,又向娘家借了几张小板凳。刘凤梅带着新招的两个徒弟搬来时,简陋的工坊已经收拾得井井有条。

      刘凤梅带来了两个帮手:一个是圆脸的赵四妹,秦秧苗打小就认识的同村姑娘;另一个是瘦削的刘艳霞,丈夫常年卧病在床,听说这里招工就主动找上门来。刘艳霞显得很拘谨,不停地搓着手,小声说自己要是学不会可以不要工钱。

      秦秧苗热情地握住两人的手,眼中闪着光芒:"四妹、艳霞,咱们往后就是一家人了。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这个小作坊还得靠大家帮衬。

      多余的客套话我就不说了,今天咱们有活一块干,有钱一起赚。你们放心,只要干活认真,我就是亏了自己也不会亏了大家。”

      “不过,”秦秧苗说到这儿话锋一转:"咱们丑话也要说在前头。咱们这活儿第一要紧的是质量,这个千万马虎不得。"

      说到工钱秦秧苗伸出三根手指,"学徒期三个月,每月十块钱。等学成了,除了基本工资,还按件计酬。"

      说着转向刘凤梅:"凤梅姐既是师傅又是技术骨干,拿双份,每月三十块。不拿计件酬劳只拿奖金。"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咱们得把话说清楚,这活计不是天天有。有活一起干,没活的时候可没工资。"

      刘四妹爽朗一笑:"那是自然!不干活哪能要钱?"刘艳霞也连连点头,粗糙的手紧紧攥着衣角,眼里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两个新徒弟都很争气。刘四妹手巧,看刘凤梅示范一遍就能模仿个七八分;刘艳霞虽然动作慢些,但胜在吃苦耐劳,常常天不亮就来上工。不出三五日,两人已经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编织活了。

      接下来的日子,窝棚里的灯火常常亮到深夜。四个人围坐在油灯下,手指翻飞间,柳条渐渐成形。秦秧苗负责把关质量,稍有瑕疵就拆了重做;刘凤梅带着徒弟们赶工,连吃饭都是轮流着来。

      一个月后,当最后一个柳编小兔的耳朵完美收尾时,四个人不约而同地长舒一口气。秦秧苗挨个清点着成品:二十个葫芦纹路清晰,三十个花瓶形状规整,五十个小兔子活灵活现——整整一百件柳编工艺品,她都能按时交付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如无意外每天十点左右更新(周六休息),已存稿二十余万字,请大家放心入坑。开坑必完结,坑品有保证!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