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谢辞 ...
-
青石村靠山,那一片山一年大多时候郁郁葱葱,从远处看,整片山覆盖一层青色,取名为青石。当地人大多临山而居,时间一长也发展成一不错的村子,这就是青石村名字的由来。
清晨,一轮红日从青山上缓缓升起,山巅在红日的照耀下,显得美轮美奂,此时刚刚转入夏季,吹来的风带着些暖气。
过了半个时辰,阳光照到村西边的青瓦房,温暖不刺眼的阳光透过糊纸,照在里面人的脸庞。
里面的人睡姿乖巧,面容精致,似乎是被阳光晒着不舒服,谢辞在睡梦中翻了个身,眼皮微动,谢辞睁开了眼睛,将手横在额头处。
这觉睡得也太不安生了,梦里被不知道什么东西缠住了。
还挣不开,啧,真烦。
谢辞简单的梳洗了下,一推门出去就看见一男子正在院中择菜,男子虽然是一身粗布裙,一举一动间另有一番风度。细看之下,谢辞的眉眼与男子的眉眼有些相似。男子正是谢辞的姆父——卫清。
卫清被推门声吸引看去,看到谢辞懒懒的倚靠在墙壁旁边看着他,顿时笑容满面:“辞儿起来了,快过来吃饭。”卫清温柔的说。
“好,姆父”
卫清直起身来,将胳膊挽上去的衣服放下,双手擦了擦身前的围布,同谢辞一前一后的进入堂屋,
堂屋大门敞开着,借着外面温暖的阳光,足以看清里面的物品,正中央摆着一张新漆了的木桌,旁边围坐着三条长条木凳。
桌上摆着个盆,是已经熬出米油的热粥,还有三个陶碟,一个碟中放的是酸萝卜,一个个的切成小丁,一碟放着炒猪肉,猪肉切成薄片,肥瘦相间,色泽很是好看,看着就令人食欲大开。另一碟上面放着宣软的馒头。
谢辞端坐在侧面的木凳上,小口的抿着粥。
“姆父,父亲他今天怎么不在?”
卫清端坐在在主位上,听到这话,神色不变的说:“你爹他一大早就去了学堂,今天不是休沐之后第一次的课么。他你还不知道,心里藏不住事儿,从昨天晚上就开始一直絮叨着这事,这不,今早饭还没吃,天还没亮就去了学堂。不知道的还以为学堂埋金子呢,怕贼偷呢。让他饿着去吧,咱们吃。”
说着就往谢辞的碗里夹了一口菜。
谢辞听着自家姆父的念叨,自家姆父平时可是注重着形象,今日能在桌上吐槽着,可见是昨日自家亲爹烦人的很,想到这里,谢辞也不禁笑了起来。
谢辞夹了一口酸萝卜放入口中,啧,真咸。
屋外养的鸡叫唤几声,阳光彻底的出来照在地面上,堂屋内一片静好。
卫清撂了碗筷,直起身看着侧面的谢辞。
“对了,辞哥儿,我需要到县城上去办点事,一会吃完的话,把饭装一些送学堂去。他爱吃那个酸萝卜,多装点。”卫清说完就转身出去了。
谢辞听着自家姆父的嘱咐,心下了然,刚才不还说让自家爹饿着,转过身就叮嘱自己给他送饭。
还真是老虎念经,口是心非。
卫清走到门口又折回,从怀中掏出一摞铜板。
“这些日子我不在家,这些钱是零花,喜欢什么东西就直接买了就好。至于家里大小事,听你父亲的。”
青石村交通闭塞,却有一条贯穿村子的道路,这条道路连接着两个镇子,但因道路崎岖而狭长,人们来往通过更愿意选择大“大路“,谢辞家更是几乎建立在山脚下,和其他村民相隔甚远。平时采买也是选择距离更近,更繁华的临石镇。
谢父却选择青石镇上的学堂教书,按谢父的说法——教书育人,行为传世,我辈量力而行。
谢辞提着食盒经过一大片田地,虽然是早上,但是田地里已经有了不少聚集的村户,在田地上劳作。
田地间的村民间或直起身,看见经过的谢辞有些疑惑,这是谁家的哥儿,长的不得了啊,怎么没有见过。
谢辞平日里很少出门,每回出门也只是挑着人少的时候,所以见着他的人还真不多。卫清有时就笑着对谢夫子说:“也不知这辞哥儿的性格随了谁?这性格却比如此沉闷。”
还没有成婚的汉子瞧见是个不认识的哥儿,走到自家亲爹旁边询问这是谁家的哥儿。
在田地间劳作的田老大,听见自家儿子的询问,抬起头,眯着眼看了看。
“这不是谢夫子家的小哥儿么,你怎地不认识。前两天你不还去谢夫子家帮忙了么,怎么没看到么。”
田老大的儿子听见这话,撇了撇嘴。“我那不是给谢夫子帮忙么,咋能见到他家小哥儿呢。”
看见谢辞越走越远的影子,心里还在琢磨着真好看。
询问自家爹:“哎!爹,你说我把这个小哥儿娶回家给你当儿媳妇咋样。”
田老大看着自家儿子傻笑的样子,又想了想谢夫子家小哥儿的模样,伸手对着自家儿子的脑袋砸了一下。没好气的说:“你瞅瞅你啥样,再看看人家。再说了,人家谢夫子那是什么人,你去提亲,人家能给你打出来。快干活,就想些没用的。干不完今天你就别吃饭了。”
田老大怼完自家的傻儿子就接着低下头继续劳作。
“我就是说说么,人家长的跟天仙似的,我哪配啊,你说是吧,爹。”田老大的儿子说完见自家爹不搭理他,挠了挠脑袋,弯下腰,继续跟着田老大干活。
金黄的油菜花开满田垄,随着风一吹,远远望去好像那一片金海。油菜花的尽头连接着学堂,学堂门口旁边栽种的是一棵不知年月的柳树,这处学堂是这十里八乡最有名的。也是规模最大的。盖因多年前出了个举人老爷,不得了,这是文曲星下凡啊。
举人老爷行善,出钱将镇里里的学堂重新翻新,又在原先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出两处堂屋,用来给夫子们中午休憩用。
学堂夫子不多,招收的学生均是这十里八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