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参加书院考试  ...
            
                
                
                    - 
                          阎淳在道童的引路下,将道观除了各个主殿偏殿,全逛了一遍,这些个殿宇,他这小短腿既不感兴趣,又不方便。
  清幽宁静,阎淳是个安静的性子,步子走的缓,四处看看,很是享受这种让人心静的环境。
  一行四人,出了前山的道观,来到了后山的道舍,原来道长们都住在后山,斋堂就位于道舍的西面。
  时间尚早,阎淳打发走了道童,带着两个小厮无聊地来到了道舍附近的林子里散步。
  忽然,阎淳脚步顿住,前方一个矮小瘦削的身影映入眼帘,嗯,是刚刚那个半山腰捡柴的小姑娘,灰头土脸,披头散发,令他险些认不出来。
  此刻貌似和其他三个小道童起了冲突,背篓都给扔到了一旁的地上。
  “嘿,是不是脸厚,小六,你去,给老子狠狠收拾她,”
  “小县主,快,给大哥跪下来磕头认错,否则,今儿个要你好看。”
  “对,黄毛丫头一个,还敢傲气,都到了咱们的地盘了,不听话,咱哥几个弄死你。”
  “老子要你当新娘子,是看到起你,你别给脸不要脸。”
  三个小毛孩子恶狠狠地你一言,我一嘴,貌似在玩扮家家的游戏,估计小姑娘不配合当新娘子,演变成了单方面的欺凌。
  “滚开,我不要!”小姑娘阴郁的声音倔强地拒绝,抬起头的瞬间,那眸子中投射出来的恨意和狠辣震惊了不远处观望的阎淳,他无法形容那一刻内心的震撼,这绝不像一个五六岁的孩童的眼睛。
  眨眼的功夫,貌似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双方的火气,呜嗷一声,一个小道童冲上去对着小姑娘拳打脚踢,令两个跟上,俨然成了三人打一人,单方面的霸凌。
  阎淳离得稍有些距离,当他从震惊中回神的瞬间,发现小姑娘已经被打倒在地,一声不吭地承受着三个道童的拳打脚踢,顾不得其他,赶紧喝道:“住手!”
  与此同时,“嗷……,”杀猪叫的一嗓子吼了出来,看见一个道童跳着弹出了有两三步远,紧接着,“嗷嗷嗷……,”令两个小道童也跟着嚎叫起来,弹跳着退了两三步远,捂着各自的腿呜呜叫着,眼神惊恐地望着倒地不起的小姑娘。
  阎淳快步赶到近处,看到这番情况,有些傻眼,仔细看去,倒地的小姑娘此刻已经独自手撑着坐了起来,脸上有红红的巴掌印,嘴角也流出了血,身上全是脚印子,一双眼睛像困住的孤狼一般,恶狠狠地释放着凶意。
  “小贱人,你干了什么,嗷,好疼!”
  “大哥,我好疼!这贱人,不能饶了她。”
  “二哥,我这肿了,好疼,打她,打死这贱人。”
  ……
  三个小道童全然没在意突然出现的外人,反倒是张牙舞爪地准备继续行凶。
  “住手,刘福和李旺,你们俩赶紧给我制服这三人。”阎淳眉头一皱,太不像话,这么明目张胆的欺负人,当她是空气吗?
  “喏,三少爷!”两人撸起袖子,立刻上前将受伤的三人齐齐押住胳膊,反手制住。
  “你这奶娃子,大胆,快放开我们,居然胆敢管闲事!”这三人懵逼地被制住后,看阎淳三人是个陌生脸,其中一个八九岁的道童,立刻色厉内荏地喝道。
  “就是,小屁孩,还在喝奶吧!快放开爷爷们,否则有你好果子吃。”
  “赶紧放开老子,否则,定要你跪下来给老子磕头谢罪!”
  “呵呵,”阎淳直接给气笑了,见过嚣张的,没见过没脑子还这么嚣张的。
  “小姑娘,你怎么样?能起来不?”阎淳看一旁已然垂下脑袋,静默无声的小姑娘,关心道。
  无人回应,小姑娘仿若没听见一般,不搭理,依然默默无言。
  尴尬,阎淳此刻有点自己多管闲事的感觉。
  “小贱人,能有什么事,命硬着呢!”
  “对,克父克母,还没克死她自个儿!”
  “放开老子,老子要打死她……。”
  “聒噪!……,”低低的短促的一语,小姑娘猛地从地上爬了起来,迎面奔到了三个小道童面前,只见她手指翻飞,“嗷嗷……”的惨叫声此起彼伏,从三个道童嘴里吐出。
  连串的动作,快到连近处的刘福两人都没看见是什么东西,两人老实听话,费劲地押制住了跳脚的三人。
  阎淳从侧面,只见到小姑娘貌似将什么闪着光的东西扎进了三人的身体里,再细细一联想,蓦地退后两步,浑身止不住的寒意渗入,这莫不是传说中的暴雨梨花针。
  再看小姑娘迅捷狠辣的动作和神态,阎淳一点儿不觉得对方可怜了,他有点可怜这三个没脑子招惹了狠人的小道童了。
  一会儿功夫过去,三个小道童开始痛哭流涕地求饶了,小姑娘终于气喘吁吁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收敛了浑身的狠戾,摸出了一条手绢细细擦拭起了小手。
  “好一个以牙还牙,阎淳佩服!”阎淳看着迅速恢复冷静的小姑娘,满眼赞赏。
  “阎淳,真是个好名字,”小姑娘转身看了看面前矮了一个头的小男孩,白皙清秀的小脸上,笑起来的梨涡若隐若现,此刻童真明亮的眸子里,倒映着她的身影,“久违了……。”
  阎淳只听到了前一句话,后面小姑娘说了什么,含在嘴里,听不清楚,遂疑惑地看了看对方。
  “多谢小公子,我走了!”小姑娘行了一礼,自顾自地去了一旁,拾起背篓,背在身上,抬步走人。
  “唉,你还没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呢!”阎淳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嘟囔道,好奇怪好勇敢好有个性的小姑娘,人不可貌相啊!
  人走了,烂摊子还得有人收拾。阎淳只好解决了,他带着两个小厮,押着三个呻吟声不断的小道童回了道舍,找到了观里负责的道长,将事情经过不偏不倚地讲了一遍,道长当面狠狠斥责了一番三个道童,命人将三人带下去惩罚后,阎淳才礼貌告辞。
  “小县主?”阎淳咀嚼着这三个字眼,咂摸着这小姑娘身份不一般,否则,刚刚那个道长不会那般紧张,看其讳莫如深的模样,这里面只怕还有一场官司。不过,他相信,小姑娘不是个吃亏的性子。
  这之后,阎淳也没再见过小姑娘。待王氏烧香祈福结束,一行人在道观吃了斋饭后,下了山,乘车回了阎府。
  回去之后,阎淳开始了蒙学生涯,府里专门请了一个年老的举人先生,教导府中的少爷小姐,阎淳不得不赶鸭子上架,开启了求学模式。
  好在,每月的旬假,王氏都习惯性去观里烧香祈福,捎带上阎淳,阎淳也有意识地打听小姑娘的消息,才知道了小姑娘的身份,她居然是渭南郡王府的栖霞县主,可惜,身份尊贵处境却尴尬,小小年纪亲娘去世,继母当家,郡王爹也是可有可无,背上了一个克父克母的名声,一个人艰难地在道观旁求生活。
  阎淳有点心疼,觉得小姑娘一个人不容易,时不时带上点米面粮油之类的,给小姑娘送去。一来二去的,小姑娘从一开始的爱答不理,到后来,两人一起种菜养鸡挖草药,渐渐熟络了。
  两年过去,一次上山,阎淳站在小姑娘居住的茅草屋外,失魂落魄,小姑娘不告而别了,仅仅留下了一句话书信,“望君珍重,我走了!”
  “呵呵……,真是个狠心的小姑娘呢!”阎淳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抬头望了望湛蓝的天空,心中空落落的。
  至此之后,阎淳也不来道观了,一个人闷头在府中苦学,转眼间,面临着求学路上的第一道拦路虎—书院考试。
  百川书院是除了国子监最好的书院,国子监的求学名额,每个官员就一个,大哥阎淮已经用了,现在阎淳只能参加民间的书院考试。
  一一筛选后,离家最近的,声名最响亮的学院就是百川书院。
  这所书院汇聚了大庆朝好些个学识渊博的大儒,所以这百川书院每年的招生考试,那是人满为患,众人趋之若鹜的学习圣地。
  很快就到了百川书院入学考试的日子,一大早,虚龄六岁的阎淳在娘亲王氏的殷切期盼叮嘱下,离了家,前往书院考试。
  书院坐落在玄都城外的一座山上,山下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大概有十丈宽,环绕着山,马车到了河边只能停下,改乘坐小船过河。
  今天的日子特殊,河边停满了马车,都是等待着过河考试的。来到河边,小厮招呼了之前定好的船夫划了船过来,一行人登了船,站在船头,向着河对面行去。
  下了船,阎淳带着两个贴身小厮,开始步行上山,周围都是密密麻麻的学子,同样是这次参加考试的,大家都是争先恐后的,还有的学子跑步上山,唯恐晚到。
  阎淳神态轻松、不紧不慢地走着石梯子,花了大概半个时辰,到了书院门口,站在原地略微调整了一下呼吸,整理了一下仪容,观察了一下周围。
  看来百川书院确实不错,来考试的学子今天至少有上千人,有些口音杂乱,估计是其他州县赶来的。有穿绫罗绸缎的,有穿灰色布衣的;有如自己这般幼小的,也有中年男子。
  不一会儿,从书院大门走出来一个夫子,敲了一下铜锣,大声道:“众位远道而来的学子,学院山长令我传达第一项考试内容,所有学子一律先随我进学院参加考核”。
  等众人陆续进了书院大门,看到了一个差不多能容纳一千人的院子,随后先前的监考的夫子宣布了考试内容,原地蹲马步,坚持一炷香,没坚持住的淘汰。
  身体素质不行的学子先白了脸,纷纷攘攘,又不是考武举,这么刁钻。
  可惜,抗议无效。阎淳之前的身体确实不行,但经过三年来有意识的锻炼身体,如今早已今非昔比,虽年纪还小,不过蹲马步却难不倒他。
  中途,有不少身形单薄的学子体力不支倒地,懊恼地被书院的小厮扶着离开。
  穿着青色衣服的夫子,看了一下快烧完的香,又看了看院子里少了三分之一的学子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
  “好了,留下来的学子第一关过了,请跟随学院小厮进入学堂,开始第二关考试”。
  咬牙坚持留下来的众位学子,听到这句话,才卸了力。
  阎淳也差点不过关,硬是凭着强大的毅力才硬抗了下来,看来以后得文武兼修才行,不然,自己这小身板不够看啊,更别说古代这个高危环境,看来真的是懈怠了。
  阎淳此刻下半身麻了,站直后,缓了好一会儿,小心地活动着手脚,深吸了几口空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前往学堂的人流,慢慢地跟着前往。
  此次约莫留下来三百多人,第二关估计是文试。阎淳心里揣测道。
  来到学堂里,众人被陆续带到了授课室,每间授课室能容纳三十人,等众人到座位上坐下,就迎来了监考的夫子,宣布了考试规则。
  “各位学子,下面开始分发试题,考试时间半个时辰”。
  阎淳看了看试题,主要是算学内容,这对于自己来说,相当占优势。一共十道题,将文言表述用现代汉语翻译一下,然后在草稿纸上解答出来,再翻译成文言文作答,半个时辰,恰好解答完毕。等到考试结束的铜锣声响起,放下笔,等书童收走卷子,第二关总算结束了。
  中间给了休息出恭的时间,差不多一刻钟。
  等考试的铜锣声一响,监考的夫子拿来了第三关的考试试题卷。分发到了各自的课桌上。定了时间仍然是半个时辰。
  阎淳看了看,是五十道填空题,全是六书九经上的句子。考的是对科举书籍的熟练背诵程度,也是考记忆力。
  穿越以来,阎淳的记忆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读书后,又在科举必考的六书九经上狠下了功夫,故而虽时间紧迫,最后交卷时仍全部作答完毕。
  三堂考试结束,众人一一离开书院,陆续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