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后记 ...
-
歌词原文:
青鲤来时遥闻春溪声声碎
嗅得手植棠梨初发轻黄蕊
待小暑悄过新梨渐垂
来邀东邻女伴撷果缓缓归
旧岁采得枝头细雪
今朝飘落胭脂梨叶
轻挼草色二三入卷
细呷春酒淡始觉甜
依旧是——
偏爱枕惊鸿二字入梦的时节
烛火惺忪却可与她漫聊彻夜
早春暮春酒暖花深
便好似一生心事只得一人来解
岁岁花藻檐下共将棠梨煎雪
自总角至你我某日辗转天边
天淡天青宿雨沾襟
一年一会信笺却只见寥寥数言
旧岁采得枝头细雪
今朝飘落胭脂梨叶
轻挼草色二三入卷
细呷春酒淡始觉甜
依旧是——
偏爱枕惊鸿二字入梦的时节
烛火惺忪却可与她漫聊彻夜
早春暮春酒暖花深
便好似一生心事只得一人来解
岁岁花藻檐下共将棠梨煎雪
自总角至你我某日辗转天边
天淡天青宿雨沾襟
一年一会信笺却只见寥寥数言
雨中灯市欲眠原已萧萧数年
似有故人轻叩再将棠梨煎雪
能否消得
你一路而来的半生风雪
关于创作缘由:
此文是我的短篇小说处女作。我喜欢古风歌,尤爱好听又有思想内容的古风歌。我第一次听银临的这首《棠梨煎雪》时,就喜欢上了这首歌,听歌时我脑补出了歌中唱的各种场景,就萌发了把这首歌改编成短篇小说的念头。如今终于完成了,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要知道,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无论写小说还是干别的什么事,都是享受与煎熬并存的)。
此文中心思想和歌词基本一致,讲的是一对不同性格的好友儿时无忧无虑地玩耍,长大后因为时间、性格等缘故渐行渐远的故事 ,但她们并未忘记对方,忘记那些美好的瞬间。
关于人物姓名和本文中的地点:
颜若雪:名字取自少司命的古风歌名:《红颜若雪》,“雪”字照应“棠梨煎雪”;
苏锦年:我很久以前想要写的长篇小说的男主角的名字,现在顺手拿来用;
叶棠:即为“棠叶”,“棠” 字照应“棠梨煎雪”;
易水寒:是“风萧萧兮易水寒”没错,就不要吐槽了;
叶孤绝:“清寒孤绝”;
杜衡:原谅我给这熊孩子起了一个香草名,我是实在想不出叫什么好,没叫他杜子腾已经很不错了!
清河:御龙在天中的一个地名,我在那里被敌军杀了N次,特此留念(=皿=)。
兰溪:苏轼的“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关于其他:
作为一个处女作是第一人称文的作者,我深深佩服我自己的勇气 ,也深深体会到第一人称的局限性!
其实我本来打算处女作写个悲剧来着的,改编洛天依的《忆红莲》写一只花妖为了个凡人死去活来,或者根据神话传说写个笨狐狸跟傻书生为了爱死去活来的故事。结果狐狸那个故事的开头部分和收集到的资料因为重装系统不见了,倒是先写成了《棠梨煎雪》。
写作此文时查阅了不少资料,说到这里要提一下:
1.我查到的资料说棠梨果熟期是8、9月间,应为立秋后,歌词中说的是“待小暑悄过新梨渐垂 ”,应该不符合事实,故作修改。
2.我本来以为棠梨煎雪是一道美味的甜品!但后来想想棠梨跟雪水一起煮,不就是煮梨吗?那有什么好吃的。后来查了资料,觉得应该是棠梨酒更符合事实。
3.歌词中棠梨应为“手植”,本文中为了剧情发展还有符合逻辑改为摘别人家的(=▽=)。
4.歌词中“轻挼草色二三入卷”查不到解释,所以我调动了我的语文素养确定它应为古代妇女儿童所喜爱的游戏——斗草!
5.歌词中“枕惊鸿二字入梦的时节 ”一直让我很费解,查不到解释,这难道是做噩梦的季节吗?知道的童鞋麻烦告诉我哟~
6.歌词中“岁岁花藻檐下共将棠梨煎雪”,我查了能让“花藻檐”成立的藤本植物,本来想写紫藤或木香来着,结果发现它们花期不对,只好改为“秋海棠树下共将棠梨煎雪”。
7.歌词中“雨中灯市欲眠”,猜测当时应为元宵节。
读完这篇文的各位有什么感触请留言评论指出,在下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