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赤狸时期的爱情(11) ...

  •   <十一>
      那天晚上,我不知道喝了多少酒,我自晓得怜香惜玉的道理,可是我感觉自己即将魂飞魄散,只有不停喝酒,不停喝酒。李嫣也不停喝酒,不停喝酒。后来我醉了她也醉了,不确定是谁先醉,总之我们都失去了醒觉。第二天醒来都已经中午了,我躺在她床上,她躺在我身边。至于有没有故事发生,我毫无印象,一想就头痛欲裂。
      她醒来后温柔地抱着我,什么都没说。那个时候,我能感觉到她嘴角的浅笑和内心的平静,我也温柔地抱住她,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无比满足。我甚至忘记了秦露,忘记了询问她的处境。
      等我想起秦露的时候,我却不敢问这个问题了。我不敢在李嫣面前提到秦露,李嫣是善良的,但人孰能无过,她仅仅是发了一次小脾气,使了一次小性子,我如果提起这事,就如同揪住她的尾巴不放,如同拿针刺她的软肋。我也不敢打电话问秦露,我愧对于她,不敢用迟来的关心刺痛她,对她来说,我昨晚最好的选择就是趴上原地等她回来,但她不会知道,她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昨夜看到她伤心的涕泣,我死的心都有了。
      思来想去,我觉得自己应该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里,万水千山的寻找秦露,比她寻找我还要更加峰回路转更加艰苦卓绝,然后告诉她你最珍贵,值得我花费这一生来寻找。
      可是怀中的李嫣呢?
      鱼和熊掌,不能得兼。我怀疑这是上帝在捉弄我。
      请你试想,上帝把一个从来没吃过饱饭的流浪汉招到身边,告诉他:这是熊掌这是鱼,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只能吃一种,现在决定吧。流浪汉馋涎欲滴,一边咽着口水一边冥思苦想,终于谦卑恭顺地回禀上帝说我想吃鱼。上帝脸一沉:还想吃鱼,不知好歹的东西,你配吗?玩玩你都不知道。
      所以,我不敢选择,因为我从来不曾奢望。
      过了很久很久,也许是我把李嫣抱得太紧导致她有些喘不过气来,她轻轻推开我,说起床吧,还要上班呢。
      “对不起。”我轻轻地说,像在自言自语。
      “不用对不起,我只问你一个问题,你爱我还是爱她?”李嫣说。
      “我爱你。”我说,“其实我都不敢爱你,因为我配不上你,我只配臣服在你脚下,跪在泥泞里仰望你,如果你能眷顾我一眼,我便心满意足,虔诚地亲吻你的脚趾,因为你对我来说完全就是女神。”
      “花言巧语。”她笑着说。
      我没有任何矫情的意思,我说的都是真心话。也许这个时代男女谈恋爱大都是为了肌肤之亲或攀龙附凤,我过去也有过这样的动机,但在遇见李嫣之后,就彻底改变了这种观念。我想爱情可以是纯粹的,纯净的,纯白的。当然,我现在贪恋的拥抱着她,但内心平静、满足,没有蝇营狗苟的念想,我发誓,为她一个笑容,我可以去死。
      我是如此真挚而热烈的爱恋着她,我如此全神贯注,以致我经常忽略了问题的关键之处:我是爱上了两个女人,时刻愿意为她们去死,可她们在我的感情里就像两个针锋相对的硬件,互不兼容。
      历时近月,我终于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我两个都爱,平分秋色,对谁都不主动不讨好,不厚此薄彼,等着其中一人在生活的挑战中移情别恋,这样我就诚心实意地祝福她同时专心致志的爱留在身边的这个人。这真是个绝妙的好主意,但是我做不到不主动不讨好,我就像条哈巴狗一样在李嫣面前欢蹦乱跳,也许是我内心里考虑到李嫣带着伤疤困在映秀移情别恋的几率小一点因而有所偏移吧,但我不能确定自己在秦露面前和哈巴狗会有什么区别。
      俗话说: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这层纱被捅破后,大家就心照不宣了,后来李嫣向我坦白,王勃对她确实有好感,可她的回应只是为了激将我表白,没想到我这个人冥顽不灵,犟驴子脾气死不开口,然后看到秦露当天的异常反应,明显对我有企图并且早已近水楼台先得月,豁然发现自己是引火上身,所以才生这么大气,一直后悔自己恩将仇报,对不住秦露。这个话题我不敢接,面对李嫣时我可以认为这是个细微的错误,但想到秦露当天痛哭着离开且安危难测我就觉得这个错误未免有些离谱。
      话说回来,其实王勃才冤枉,自己一腔真心意被当了道具,还好他是诗人,追求很多东西,不在乎这点小挫折,他仍旧和李嫣嘻嘻哈哈,但不再喊李嫣美女了,而是喊嫂子。李嫣娇羞着斥他:“你喊谁嫂子呐?”王勃就拿眼睛瞅我。
      李嫣这段时间有些反常,她以前是爱说爱笑的女孩儿,遇上多大的困难也不皱一下眉头,即便是受了那么重的烧伤,也是乐呵呵的面对,从来没有退缩,她的坚强和乐观是小镇人民有目共睹的。记得有回陈二才在吃饭时候跟她开玩笑说,你现在这样子没有以前漂亮啦,要是嫁不出去就嫁给我吧。李嫣笑眯眯地说,我就是觉得以前太漂亮了,都没人敢娶我,才特地去瓦窑里烧了一回,我如此良苦用心可不是为你烧的。
      最大的伤痛她都能微笑面对,可是这几天她像变了个人,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叹气、愁眉苦脸。我问她她说没事,你脚好了没有能不能下地?我问李泓,她说她也不知道,可能姐姐心里有点难为情吧,她从来没有主动喜欢过男孩子。我以为这是她捅破那层纱之后的羞涩效应,心想过几天就会好。
      那时候我又用上了拐杖,基本不用干活,我说你们忙着吧,我找迈克聊天去了。
      这几个月迈克的活儿很少,他主要精力用来写东西,用英语写了厚厚一沓纸,也不知道写的是论文还是小说。他说四川很美,但是他要回去了。
      我有些伤感,舍不得这个异国朋友。他笑笑说你们中国人就是多愁善感,我只是打算回去还没定下时间,说不定是明年呢,重要的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我肯定还会再来中国的。
      我突然发觉了一个问题,我问他你不说四川话啦?
      他摇摇头,指着收音机说我早就学会普通话啦,只不过在这里说四川话更能融入他们而已。
      我觉得他有些高深莫测。
      他说自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部书稿就是写中国人的。中国社会发展很快,但是存在着极大的隐患,这个时代很疯狂,他知道在上个世纪中国有过一个极端疯狂的时期,没想到这么快中国人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制造出更多的疯狂。
      他说中国这几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国力急速提升,人民生活有个腾飞式的跨越,充分展现了新兴大国的魅力,但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又有着许多令人遗憾的特征,第一,没有信仰。中国人没有耶稣,没有上帝,没有精神支柱,导致做事没有一个基本的准则,于是出现了一个神奇的词语叫“原则性”,它的存在恰恰就是为了不讲原则,因为他们没有原则可讲,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各种外来思想、新鲜观念的冲击,中国人彻底丧失了信仰,迷失了方向,只信奉金钱、权力、关系,他听说一个公安局长的情人代理一场普通的诉讼就赚取了2000万元。第二,没有底气。由于没有信仰,导致内心空虚,精神荒芜,做事缺乏底气,急于证明自己,急于表达自己,欧洲人潜心研究了几百年基础科学才想到投入应用制造出计算机,中国人上小学中学就想着申请专利。第三,没有诚信。诚信是人类的瑰宝,是人际交流最起码的品质,可是中国人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能骗一个是一个,子女串通欺骗父母,官商勾结欺骗百姓,中国骗子满天飞,居然能用一个省的名字来代替骗子。第四,道德观扭曲。中国人金钱至上,价值观严重偏移,享乐主义盛行,官本位被追捧,官二代鼠凭社贵,富二代横行无忌,二奶成为传奇,小三成为职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可怕,为了抢劫二十块钱居然就动刀子杀人,为几百块钱学费,父母居然双双吊死;希望工程数百亿的身价,却盖不出一所坚固的学校,一个处级干部能抽上千元一包的香烟,喝几十万一斤的茶叶,可是有那么多孩子上不起学,政府鼓励一部分先致富,却不提倡道德修养;他刚刚在网上看到了火爆的“局长日记”,虽然对有些中文不求甚解,但他怎么都不能明白一个局长,一个百姓的代表,怎么会以睡女人为荣?第五,疯狂造假。中国制造曾经风靡欧美,和四大发明一样神奇,可现在假货盛行,电视机有假的,洗衣机有假的,自行车有假的,人民币有假的,□□有假的,□□都有假的,名流有假的,学者有假的,作家都有假的,酒有假的,烟有假的,药品都有假的,这些尚可理解,匪夷所思的是居然连牛奶、饺子都有假的,他知道中国有个从美国深造回来的博士叫方舟子,被称为打假斗士,他认为打假是很正常的事情,是每个公民的职责,为什么在中国就成了英雄,竟然还遭人报复?第六,缺乏思考。中国古代积累了光辉的文明和璀璨的智慧,可现在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太片面,追求一些虚浮浅薄的东西,比如F4,比如中国足球,比如神仙李一,这种东西都能在中国社会流行,真让人费解,最最要命的是中国人居然把脑筋急转弯当成智慧,对一件复杂的事物不深入思考,钻个空子转个弯,竟然成了文化。
      最后迈克耸耸肩说:“我很想知道你们看得到上帝吗?”
      虽然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但也无话可说,我承认这个伟大的民族是时候该反思了。
      迈克说非洲草原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叫赤狸,外形接近狐狸,这是一个稀奇的物种,之前一直没有被发现是因为它的平均寿命只有两个月。赤狸对吃有一种近乎疯狂的渴望,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它就能不间断的吃,由于暴饮暴食,它们生长极为迅速,一个星期就能长大一倍,也因此,赤狸基本上都是被撑死的,甚至有很多赤狸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在吃东西,它们至死都不明白光吃不消化是有害的。迈克说中国这个时代和赤狸很相像,发展太快吃得太饱未必是好事,群氓激昂作秀,鲜有人冷静思考。
      我难为情的笑笑,不知道赤狸长什么模样,但我感觉这名字实在太贴切中国人了。赤狸赤狸,国人鼓吹对红色忠诚,干啥事都要讲究赤子之心,连小姐都有爱国情操,接待农民工和政府官员绝对是俩姿态。狸,本义是指山猫,但可以通假为狐狸,这更是国人性格里潜藏着的一个特性,狐假虎威、豺狐之心、城狐社鼠、狐朋狗党、狐奔鼠窜、狐死首丘,每一个成语都表达了一段往事,虽然大都是贬义,但足以表明狐狸在中国文化里的粉墨登场的次数和地位,到了现代,狐狸几乎成为机智聪明的代表,这一点搜狐老总或许可以印证。
      我后来上互联网查找赤狸的资料,一无所获。迈克跟我解释说中国的互联网是一个低级幽默的局域网,它只看到眼皮底下的东西,我说这个话题不能再说啦,你我都不是谷歌的成员,没有责任和义务来申诉。
      他说回国以后给我详细的资料,我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科考人员,没必要了解那么细致,随口问他赤狸能吃吗?
      他说按照你们中国的饮食文化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没有不能吃的。
      我无话可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