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下镇九渊 ...

  •   冬至时,最后一批祈福小物缝制完毕,只需待到除夕夜时供奉到长乐宫中祈福求平安。
      外面的雪刚停,李兰推开门,正巧迎上山茶端着新制的点心进来,把山茶吓得身形险些不稳,水仙以为四皇女赶紧拿着斗篷追上去,山茶开口阻拦道:“四皇女,小心着凉!”。
      “瞧山茶说的,我又不是珲儿不分好赖,正是要寻你呢。”李兰噗嗤一笑,法般拿出一支钗子,钗子通体纯金所制,雕着镂空的牡丹花样,坠着流苏,十分精巧,玲珑剔透。
      “四皇女,如此名贵的首饰可非奴婢所能承受起的,实在是逾矩了。”山茶受惊若宠,不敢接住。
      “既然给了,你就收下便是,你瞧水仙是个岫山玉坠,吉祥是一套首饰为他妹妹准备的嫁妆,你们三人是我身边亲近的人,自然不会亏待你们。”
      山茶也不推辞,李兰转念一想,亲手为她别在发髻上,山茶站在镜子面前,不好意思问:“好看吗?”
      “好看,山茶阿姐今年十七岁了,戴着正合适。”水仙道,让山茶娇羞地低头,想要摘下,被李兰拦下。
      “毕竟是我亲自画的纹样,就当赏我个面子。”李兰故意亦庄亦谐说,山茶被打趣后,害羞的心思少了些,只默默开心。
      “山茶,我听掖庭的人说今年的炭火少了些,说是今年冬里不好过,你们晚里没受影响吧?”
      “我们是皇嗣身旁的宫人,倒无大的影响,前天见之前同事的人,听她们说末等的宫人,今年确实不好过。”山茶未说全的是,哪年都不好过,今年冻死的比往年还多了不少。
      水仙并未说话,她自入宫起就是皇女的贴身宫女,可对于末等宫人的苦,她当然也能体会,毕竟平民百姓哪一个不是如此呢,只静静地拨弄着炉子里的炭火,发出噼啪的声响。
      李兰点盯着烧得通红的炭火,愈发不忍,披上外衣,往外走:“你们在屋里候着,我去找阿娘商量事宜。”
      林淑妃正要午后小憩,就从窗户处看李兰从远处走近:“来干什么,外面的雪还未清利索,也不怕摔了。”
      “阿娘前日掖庭丞不是说今年炭火缺少吗?我想着宫中贵人年有盈余,不如将盈余拿出来,也好改善宫人的条件?”李兰一口气把想法说完,一副等待夸奖的样子。
      “真敢想呀,小丫头,说得虽是头头是道,实则毫无可能。”林淑妃听完,就不留情面开口击一片赤子之心。
      “为何?秀仪宫可以以身作则,有榜样就会效而仿之,今年先尝试,一年年下来不就成了。”
      “先不提各宫能否余出一成,能盈余一成后,再统一分配,中间经多少手,就算是天子下令也不乏层层扣留,若真成了,一套新规矩定下来后,炭火还是会少,该少的东西从不会多。你且记住这句话。”
      李兰总觉得别扭,但又无法反驳,为何该少的总会少,这个问题是为何,她想了许久。
      一早,沈妃叫她们众皇女一同前去玉漱阁。
      “你说沈阿娘叫我们做甚?”李桃自以为高深莫测地想,她是长姐但性子从不端着:“我近日可是新练了曲子和胡舞。”
      “这有什么可得意的,那我还练了舞剑呢。”李鸢回怼她:“唱曲有什么,咿咿呀呀的。”
      “你你……”一对上李鸢,就嘴笨的李桃被堵得说不出话来,一下挤开身边李鸢,闹着要走到最前面。
      “两位阿姐,又比上了。”李樱与李兰走在后面,看着前面两人吵闹,小声说道:“真不懂为何。”
      沈妃此番叫她们去是为了新春宴的表演,展现每个人的才艺,早已预先编排了几次。
      到了地方,沈妃正抚着古筝,清洌响亮,悠远扬长,见几人一到,意示她们坐在两边的软垫处。
      一曲弹毕,“昨儿已经是小年,也就是五、六日的功夫迎新春了,可千万别出差池。”
      宫人行色匆匆,宫殿上的勾心斗角张上了彩结红灯,到夜里也是如白昼般明亮,俨然一座不夜城。
      李兰登上宫东角楼,新春放开宵禁,路上行人摩肩接踵,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一派盛世景象。
      “四皇女,宫宴要开始了!”吉祥喊道。
      “知道了。”李兰走下角楼,一行人赶紧往大明宫处。
      “你可是来迟了。”李桃看着偷偷潜进,坐下后,装作无人事的李兰,小声提醒道:“小心一会儿点到你祝词。”
      这事儿是太宗刚登基时的一次新春宴,襄阳王仗着自己是太宗最疼的弟弟有一次来迟,没人发现,可到抓掩时,抽到了祝词,他还不以为然,毕竟天赋异禀,可偏偏后来只要来迟就是祝词,后来还传染,平阴长公主有一次也是,大家在私下一提,一致认为来迟了就会是祝词,然后一语成谶,此后皆是如此,大家判断谁来迟,就看是否念祝词。
      李兰做了个鬼脸,表示不信玄学,即使事后,她第一个登台念祝词,还嘴硬:表示意外罢了。
      宫宴先是司乐坊的乐伎轮番上阵,各显神通,其中一组还展示了“飞天”绝技,惊得满座叫好。
      等乐伎表演完,司膳坊的宫人,把先前的蒸梨、樱桃毕罗等开胃小菜撤下,开始上主菜,各式各样美食,最经典是:八仙盘、缠花云梦肉、汤浴绣丸等,这段时间是吃主饭,不用打官调,可以放松的环节,等此环节一过,一些不与皇家亲近的大臣会退下。
      酉时一过,迎接第二环节,一些有才华的王公世子会当众表演,首先上台的是襄阳世子,借了曾祖父的才华,直接吟出一首诗来。
      见襄阳王世子上场,往日与他不对付的淮阴侯不甘示弱,现场仅用寥寥数笔画出一幅盛世江山图,两人才华是高,不过众人皆兴致缺缺,原因无他,平日里都看惯了,毫无新意。
      “不如两位换一换?”山阳郡主笑着说道,这个丫头净些奇葩点子,众人纷纷同意。
      淮阴侯磕磕绊绊作出首诗,中规中矩,但好歹也是行,襄阳王世子差点弄成大花脸也未画成,引得哄堂大笑。
      永昌侯柳韫韬则唱了古楚谣一曲,悠扬的声音讲述了一则美好的爱情故事,如此明显的表忠心,皇上很满意柳家的态度,赏赐不少东西。
      永昌侯府上了,永国公府自然不能落下,元荻则表演箭术,大家站在殿门口,看着元世子三箭齐发,皆中百米远的铜钱芯。
      “此铜钱象征着永结同心,世子三发齐中也表明心意。”永国公见儿子表现,紧接着说这□□的话,林淑妃见此,激动不已。
      皇上瞧了那铜钱,脸上挂着笑:“是个好兆头。”叫人把铜钱递到李鸢手中,李鸢拿着与元荻对视,仅一瞬之间,两人不好意思又别开。
      等王公世家比试完后,就是后宫里的人了。
      沈妃又一次抚上古筝,这是每年固定的开场秀,等她弹完,大皇女唱着新编的小调,如迁莺出谷般的嗓子,一开口惊艳,随着曲声娓娓道来,二皇女舞剑而来,刚柔并济的剑风,如同:“舞剑过人绝,鸣弓射能兽。”般技艺高超。
      几人下场,四皇女抱着琵琶,五皇女手持竹笛,两个小姑娘上场,与前面的少年形成对比,总角之交年纪的孩子,也不负众望,如听万壑松的弹奏,令人陶醉其中。
      “皇上真乃教导有方,几位皇女各有千秋。”齐国公率先开口,“嘉顺皇后在闺中也善于琵琶,四皇女由她教导也不遑多让。”
      “多谢舅公夸奖。”李兰不失礼节,落落大方的仪态,声音清亮的回话,尽展皇家风度。
      齐国公这话一出,皇上略有愧疚,他并不知道王皇后会琵琶,准确来说一直以为她只是个温顺的普通女子,淑妃擅舞,沈妃音调甚美,顾昭仪写字的极佳,就连废妃杜氏也是个刺绣高手,这些他都见过,却唯独未见皇后有何擅长,原来她在闺中如此鲜活吗?
      “兰儿,可知你阿娘善于琵琶吗?”
      听这话让李兰正沉思,阿爷困惑的神情,让她不免怀疑,当年对阿娘的喜欢究竟是多么浅薄可笑,哪怕那段时间再短,也是离谱。
      “兰儿知晓,第一次弹琵琶还是阿娘所教,只是不久阿娘仙逝了,兰儿为其守孝,过了两年才又拿起再学。”李兰的目的已经达到,略带委屈地说。
      见气氛沉重得下不了台,林淑妃忍着心痛,主动开口安慰:“陛下,嘉顺皇后性子温和,平日里又不喜出风头,自然不会主动说擅长何物,更何况嘉顺皇后操持后宫已是劳累,少有闲暇之余。”
      “陛下,也别光夸四皇女,其他皇女也是个个出彩呀。”下首的祝昭仪插嘴道。
      见自家女儿开口,梁国公紧跟上:“皇上,昭仪娘娘说得对,二皇女的舞剑仍一绝。”
      “对,鸢儿何时会的,阿爷倒知道你会马球。”皇上一听提最疼的女儿,瞬间自豪不已。
      “多谢诸位夸奖,这舞剑正是为了新春宴而练,想着给阿爷份惊喜。”李鸢谦逊回话。
      “二皇女多英姿飒爽,京中小姐们少有擅长马球、舞剑的。”永国公不免夸赞道。
      “舞剑擅长者,倒还算多见,只是马球一些公子哥还不擅长呢。”众人纷纷附和。
      李鸢掩嘴轻笑:“若有机会,我想和各位世家公子比试一番,毕竟元世子都比不过我。”
      皇上也高兴,随即道:“你们这些当阿爷阿娘的,也让自家姑娘多学学这类玩意,强身健体,还能多多交流,岂不是善哉?”
      “臣领旨。”
      这个话题不多时掀过去,新春宴已过了戌时,大部分王公退下,皇下只留了几个人在宫中守岁,不受宠的妃嫔也主动退下,十多个人移驾太极宫内。
      年纪小的皇嗣累不行下,不多时便告退,年纪大的要出去闹,女眷们想去偏殿说些知己话,皇上都允了,多派了些人仔细照看。
      殿内只剩下寥寥几人,一开始还顾忌着些话语,只聊些有意思的家常,渐渐地越发不对。
      “噢?秦国公是觉得我年纪老了,急于立什么太子。”皇上见秦国公这老头说的话越发不中听,不禁开口骂道:“真是越老越发糊涂!”
      “皇上,先帝突然驾崩,正因未早立太子,才让梁氏乘虚而入,导致乱政,储君一些拖不得。”
      见皇上脸色阴沉,齐国公开口圆场:“先不提皇上正当盛年,就说一样,皇上可没有如此猖獗的外戚,秦国公真是老糊涂了。”
      “此言有理,皇上又非先帝般糊涂,两人怎能相提并论?”梁国公见状也开口咐和。
      “行了,秦国公毕竟我的恩师,今日也是担心我,几位国公不必如此咄咄逼人。”皇上不知想到什么,开口拦阻众人。
      秦国公看出来了皇上不是不立太子,是不满意这几个皇子,还想着再培养几个,那么倒成了梁国公拿好处了,这可不是个忠贞不二的人。
      “皇上不立太子,老臣也明白是想细细培育挑选,但万不可意气用事,像琢儿一般早早逝去。”
      一听秦国公提戚琢,皇上心里不停的泛酸,戚琢是他的伴读、挚友,却为了梁氏一事把性命搭进去,只留下个姑娘,他破格封了山阳郡主养大。
      “太子之事,我自有把握,诸位谁再提,后果自负。”皇上狠声开口,把这话题终止。
      其余人又没有秦国公的身份,自然不敢开口,很快聊起其他的事,一直到亥时一过,熬过一岁,纷纷散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下镇九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