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三十二 ...
-
鲁肃被迎进厅堂时,周瑜还在读诸葛亮所著兵书,他素日读书是不在人前的,自南郡返回后,打破了许多旧习。
鲁肃前两日在吴侯座上,分明见周瑜气色稍长,今日却又见疲态。
略一望去,竹简上有殷红之色。周瑜收了残卷,起身相迎。
:“子敬。”
周瑜回想当初,与孙策有约在先,然初战未捷,他已经不大记得各种细节,只记得带兵狼狈地退走,不肯报予孙策,退至东城,拜访鲁肃,当日军中已断粮三天,他每日晨起,空着肚子,自然也饿,但越发要穿戴整齐,将披风洗得白净如雪,银铠纤尘不染,挺直脊背骑在马上。
鲁肃出门来迎,见那白袍的少年将军横刀立马,朗月皑雪,言笑晏晏。
周瑜借粮,鲁肃望见他身后那群士兵,眼放绿光瞪着他家的粮仓,却不敢放肆,规规矩矩地列队。心知这就也是借一屯与借两屯的区别了,便笑指家中一仓,悉数赠予周将军。
人在特别饿的时候,特别容易激动,小周将军从此与鲁子敬结下深厚的友情。
他们年少时,也曾惺惺相惜,志同道合,周瑜因此大力向孙策举荐,迎其母入吴。可周瑜知道,子敬真正决定留在东吴,是因为他认定了孙权。为人臣最期望的,莫过于塑造一个自己的主公,而孙权与他相遇的时候,恰好非常年轻。
无论张昭怎样非议,言鲁肃粗疏不可用,年轻的主公却敢违背仲父,日益重用他,赏赐家用钱财无数。
孙权曾于廊下无人处,拉鲁肃的手道:“天以卿赐我也!”
周瑜奉召回建康,孙权自座上站起,激动道:“天授公瑾与我!”
鲁肃在侧,抚掌而笑。
如此熟稔地使用权衡牵制之术,主公真是长大了。
周瑜想,我们不能复当年了。他对于子敬的渐行渐远满怀无奈与遗憾,甚至迁怒于孔明,但他知道,不是孔明的错。
故人渐凋零,两不相知。有很多话,竟成了不能说的话,乃至最后无话可说。
:“子敬,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鲁肃本意欲规劝周瑜荆州之事,见他气色不好,也不便多说,只迂回道:“公瑾,近日身体如何?公瑾宜多休养。”
周瑜笑道:“心事未了,寝食难安。待收复荆州后,自然有时间休养。”
鲁肃踌躇道:“公瑾,刘皇叔已在路上,公瑾真当要拦截他,激起孙刘刀兵?”
周瑜虽不透露细节,却也不想有所欺瞒敷衍,道:“确是如此安排,子敬切勿阻拦,坏我大事。”
鲁肃急道:“公瑾啊,你这么做,是要被天下人诟病啊!刘备素以仁义闻名,你定要如此,岂非要背上背信弃义之名!”
周瑜不改笑容:“事到如今,我要浮名何用?”
鲁肃道:“即便公瑾不要浮名,难道主公也不要名声了么?”
周瑜道:“即便如此,荆州也必须要回来,”他看了鲁肃的面色,又道,“子敬放心,主公会有好名声的——在这件事中,只需要牺牲一个人的名声,而我恰好无所谓。”
鲁肃骇异,周瑜向来视名誉如身体发肤一般,怎会有此言语。
此时,使者领医官在门外等候,鲁肃见状,只得又说了些保重身体的话,告辞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