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赵府 ...

  •   风自西北吹来,冰似雪中刀。

      明明已近正午,冬日的阳光明亮,霜北城却依旧犹如笼在一层蒙蒙灰雾中,让人看不真切。

      随着马车的行进,玉衡撩开车帘一角,这才看清原来那雾非雾,而是漫天飞舞的纸灰,细碎如蝶,无声无息地从空中洒落,在无数屋檐、街角、行人之间飘然回旋。

      无数纸幡自门楼悬至街市,长长短短,串起来整条主街。挨家挨户皆有白色灯笼高高挂起,下坠条条纸人在风中摇晃如烛火。

      整座城像是陷入某种肃穆的梦里,寥寥行人,鸦雀无声,只余自四面八方传来的低声呜咽。几乎家家户户门前皆有人跪坐烧纸,雪花自天空落入黄白纸钱焚烧卷起的雾气中,悠悠然弥散在半空,犹如无形的利刃割开层层旧梦,露出一排排黑白挽联下低垂的灯火。

      玉衡目光微顿。

      一张巨大的横幅自城门贯入主街,上书:“迎赵平将军魂归故里。”

      “……赵平。”玉衡喃喃出声,心中微动。

      玉衡目光扫过城中连绵如雪的白幡,她原以为这些皆是在纪念这位年轻的赵平将军,却不成想每面白幡上的字都各不相同。

      雪又下得大了些,纷扬的雪花裹挟着细密的纸灰打着旋在风中一点点飘落,掠过玉衡的眉眼。

      这霜北城竟是家家户户都死了人。

      玉衡微微伸出头,只见这城中既有老者撒米,又有小童跪拜,妇人拈香,却在街上找不出一个正值壮年的男人。

      纸钱从街口撒到街尾,几乎与纷飞的雪融为一体,飘摇着模糊了行人。

      玉衡轻轻抖去不知何时落到其肩头的纸钱,放下车帘,神情肃穆。

      她原本是想跳车的。

      自马车驶入城郊,玉衡便下定决心要丢下身边的少年了。

      不是她冷血,是她真不想卷入这个朝代的是非中。这秦王朝眼看着就要覆灭了,接下去必然是诸侯割据,烽烟四起,打来打去,直到选出下一个皇帝,而后百年再周而复始,王朝更迭不过如此,有什么意义呢?她只是一个小小的道士,只想安安稳稳过完这辈子,一点都不想受伤,也一点苦都不想吃。

      这霜北城中满是白事,门口巨大横幅上的‘将军’二字,加之城中只余老弱病残,妇孺幼童,不难看出这一城男子必是被充了壮丁,跟随马车上这位‘赵平将军’一起战死疆场了。而这莫名其妙埋在城外雪山上的少年,说不定就是城中哪家战死的少年郎呢?

      玉衡低头看向仍旧昏迷着的少年。

      少年浑身浮着不安的热意。这一副半条命的模样,却更显其眉目如画,唇色浅淡,仿若雪中初绽的寒梅,脆弱而坚韧。

      玉衡叹了口气,心中那点怜悯与理智交战得厉害。

      “虽说救人救到底,但这乱世,小道还是先走一步……”

      玉衡终是下定决心,一把背起箱笼就准备跳车。

      却没想到,衣角骤然一紧。

      少年不知何时抬起了手,苍白的指尖无意识地拽住了玉衡宽大的袖摆。

      “……别走……”他嘴唇微动,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像是梦中呓语。

      玉衡微怔,转头看向他。

      少年眼睫微颤,眉心微蹙,像是怕极了什么,却又挣扎不得,犹如将死之人紧拽住救命的稻草。

      他的面色青白如纸,若不是那口未断的微弱热气,静得宛若瓷人。

      玉衡咬了咬牙,一把扯过袖摆,脚踏窗沿就欲跳下。

      “娘……别丢下霁安……”

      少年的呢喃犹如风中残雪,一触即碎。

      玉衡甚至还听出了其中难以察觉的哭腔和委屈。

      玉衡狠狠闭了闭眼,终是没忍心踏出那一脚,认命似的坐回了原位。

      少年依旧不省人事地躺在那,睫羽微颤,唇角泛白,额间隐有冷汗,只是其一只手不知什么时候又抓上了玉衡的衣角,力道轻得可怜,却又带着让人难以拒绝的执拗。

      风从窗外灌入,卷起车内披散的白色纱帘和玉衡垂落的袖角,车厢狭窄,寂静得仿佛整个天地都只剩那一声梦呓在回响。

      玉衡死死盯着那只手看了很久。

      终是绝望地抱头,作无声仰天长啸状。

      这谁能忍心抛弃他啊!!

      “算了!”

      玉衡咬牙切齿地低骂一声,泄愤似的狠狠扣住少年的手腕就往厢壁上一甩。

      咚——

      少年苍白的手腕撞上了木质车壁,发出沉闷地脆响,听得人骨头为之一颤。

      玉衡这才舒了口气,像是解气般抖了抖袖子,没好气地嘟囔道:

      “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遇上心地善良的本道长,算你踩了八辈子狗屎运了!”

      过了半晌,玉衡终于冷静了下来,开始细细思索之后的打算。

      她原计划是在霜北城歇一两日便继续赶路,谁知现在多出这么个包袱。

      思及此,玉衡又叹了口气。

      先前她本打算一进城就丢下这少年独自离去,故也未曾细察他的伤势。直到方才细看,才发现这少年浑身上下竟尽是伤痕,深浅不一,玉衡这才终于明白那日她下山时浸透袖口的血从何而来。

      可奇怪的是,少年身上虽遍布刀伤,却无一处致命,由此玉衡推断,要么这少年身份特殊,在军中有要职,受人保护;要么他就是一个临阵脱逃的逃兵。

      她更倾向于后者,即便少年姿容清绝,不似凡人。

      一是因为当初发现少年时,偌大雪地中只有他一人,若是他身份特殊,身边总该有几人保护吧?即便都死光了,即便雪再大也总该有人或马匹的踪迹吧?而是因为少年虽无致命伤,但好几处伤口之深却得以见骨,以其身上这些伤,若非是周边战场的士兵,他是绝无可能独自一人撑到霜北城外的。

      而据她所知,这一带离得最近的战场便只有北疆。而作为离北疆最近的城镇,霜北城中的男丁也注定被迫充军。

      如此算来,基本可以推定他是北疆战场的溃兵,一路向家乡逃亡。

      加之少年昏迷中那句呢喃,玉衡愈发笃定这少年应该就是这霜北城中哪家的公子哥,从小娇生惯养,却不幸充军上阵,终究胆量不足,重伤之后又思母心切,便私自脱逃了。

      不过这样也好,玉衡暗忖,少年在昏迷中自称霁安,虽不知道具体是哪两个字,但只要细细查阅城中那些白事榜贴,大抵就有眉目了。

      届时,找到他家人,把人原封不动送回去就是,反正都在这霜北城中,左右不过多费些时日罢了。

      只是——

      她撩开车帘望向霜北城门,眼底却划过一丝阴翳。

      霜北城的上空缭绕着凡人看不到的黑气,其势翻涌,像是积郁了许久的天灾人祸,如同乌云压阵,直压着整座城喘不过气来。

      玉衡沉默片刻,终是合上帘子。

      “算了,”她心想,“还是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吧。”

      正巧此时马车停在赵府门前,车夫刚欲下车,玉衡便先一步揭帘而出,踩着满地纸灰站稳。

      她拎着刚从箱笼里掏出来的拂尘,理了理道袍衣角,神色沉稳,从容颔首道:

      “白云观玉衡,是赵府请来的白事道士。”

      车夫一愣,尚未反应过来,就听她语气一转,接道:

      “车中那位,是我同门师弟霁安。途中遇寒风侵体,昏迷不醒,烦请师傅通传赵府,务必立刻请大夫为他诊治。”

      说着,她一扬拂尘,不知从哪变出一个布袋递了过去,眉眼温和,:

      “方才情急,想来我与师弟定是吓着师傅了,只是那场暴雪来得突兀,即便我们能未卜先知,也实在难以抵挡。所幸师傅恰巧路过,如此有缘,便送师傅一道平安符,愿师傅平安顺遂。”

      车夫被面前这道士的一番软语哄得晕头转向,早将之前的惊惧抛至脑后,接过布袋便晕晕乎乎地进府叫人去了。

      就这样,玉衡带着她的“师弟”霁安,正大光明地入了赵府。

      -

      等了片刻,小厮还没出来,倒是玉衡周围逐渐围了些人上上下下打量起玉衡来。见状,玉衡索性端起架子,负手立于门前,佯装神秘地仰头欣赏赵府高悬的府匾。

      看着看着,玉衡也是入了神。

      紫檀木质的牌匾上已有斑驳的划痕昭示着其上岁月,即便如今牌匾四角缀满了白花,雪白的巾幔宛如老妪垂泪,但那鎏金的“赵府”二字,龙飞凤舞,笔力极正,依旧能让人从中窥见其往日的气势。

      玉衡看着满目的素缟,一时间竟微微有些恍惚。

      “这边请。”

      仆从恭敬的声音拉回玉衡的思绪。

      只见一年长仆人带着几名青年从偏门出来,躬身引路。

      年轻的下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少年从马车上抬下,放入备好的担架上。

      少年依旧昏睡着,面色苍白无血色,像是一株即将凋零的花。

      玉衡略微皱眉,直觉少年的情况是不能再耽搁了。

      年长仆人注意到玉衡的视线,轻声说:“道长勿忧,大夫已在住处候着了。”

      玉衡心下一松,加快了脚步跟上他。

      玉衡边走边打量四周,根据府中陈设,不难看出其昔日辉煌的景象,只是现如今所过之处尽是萧索,寥寥白衣下人,几棵枯槐歪七扭八地立在地上,纸幡缠枝,枯枝婆娑,寒风过处如哀声呜咽,如歌如泣。

      四下寂静,只听得见几人脚步在青砖上的回响。

      前方逐渐露出一道飞檐,玉衡跟着老仆人的脚步,只见不远处矗立着一幢威严的祠堂,屋脊高挑,朱红色的大门之上悬着一块乌金木匾,上书二字:赵氏。

      原来是赵家的宗祠。

      玉衡仰头看着正牢牢包裹住赵府祠堂的清气,不禁暗自咂舌。

      世家大族,满门忠勇,不过如此。

      只有世代心正团结的家族,才会形成如此纯正的清气以庇护族中后人。

      玉衡在心中感慨一番,抬脚欲走,眼前就慢悠悠的飘过一缕阴晦之气,徐徐升入那厚重的清气中,瞬间消散。

      玉衡瞳仁一缩,瞬间低头看去,只见一直纠缠在少年印堂的黑气,竟然一缕一缕地正在被包裹着祠堂的清气牵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殆尽,想来不过一刻钟便会尽数消除了。

      玉衡震惊。

      这赵氏宗祠的清气为什么会护他?!

      她神色变换,再看那祠堂时,神情又恢复了淡然。

      玉衡状似不经意地问:“你们府上有几位公子啊?”

      “仅赵平将军一位嫡出公子。”

      “那庶出呢?“

      老仆人有些迟疑,”还有两位庶出公子,只不过不是我们老爷所出。“

      玉衡假装没听懂老仆人点到即止的信号,依旧不依不饶的问:”那是什么意思?“

      “……赵家二房三房各有一公子,除此之外便再没有了。”老仆人喘了一口气,又开口道:”道长,再往前便是……”

      “那另外两位公子呢?”玉衡打断了他。

      老仆人皱眉,却还是恭敬道:”另外两位公子尚在京中。“

      玉衡想了想,还是接着问:”都还活着吗?“

      “……是。二公子是长公主的驸马,三公子刚入锦衣卫。道长是刚下山?”

      玉衡颔首。

      老仆人松了口气,刚加快脚步,又听见这道士问:

      “赵平将军已经在里面了吗?”

      老仆人一愣,还是耐心答道:“是,牌位棺椁皆在主厅。”

      “失礼了。”玉衡慢慢转头盯住面色逐渐警惕的老仆从,目光不着痕迹地掠过少年那逐渐平稳下来的眉心,肃容道:“我们白云观中有规矩,我等遇烈士宗祠,必须入殿参拜,不然将被神明降罪。”

      老仆人神色一凛,也随着玉衡的话肃容道:“是奴才失礼了,那道长请随我来。”

      玉衡拱手,随他推门入内。

      只见堂屋正中置一白棺,白棺前摆着一香案,案上立一金片,两旁各点着一支红烛,案后则是陈列着赵家列祖列宗牌位的层台,帷幕高垂,白纱半掩,无数红烛成对,烛光闪烁,香烟缭绕。

      玉衡一脚堪堪迈过门槛,刚看清屋内陈设,头上就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家族宗祠,清气充沛,理所当然会庇护所有赵家血脉,尤其是嫡系。也就是说这灵堂正中的赵氏嫡子赵平的棺椁所在,应当是整个祠堂内清气最浓之处,可此刻那清气甚至萦绕在少年身侧,也不曾靠近他们的嫡不知道几任孙子的棺椁半分。

      棺中,当真葬着赵平?

      还是说这是一口空棺?

      她不动声色地朝老仆从看了一眼,见对方低眉顺眼、神色恭敬,便慢慢朝香案走近。

      玉衡抬眼望向画像。

      画中人剑眉星目,唇角带笑,英姿勃发,身着一身紫色飞鱼服,腰佩绣春刀,一如玉衡在灵车上所见。可此刻的玉衡看着画上之人的笑脸,总觉得有说不出的怪异。

      她袖中手指轻轻捻动,低声念出一串清音咒诀。掩在宽大道袍中的右手掐诀,微抬于心口,拇指轻点印堂,口中默念三遍:

      “天清地灵,神目开明,三田归一,灵目通幽。”

      继而左手中指自袖中取黄符一枚,贴于左目,闭眼片刻再睁。

      这是道教中“开灵目”之一法,需静心凝神,以识观三田(上田泥丸宫、中田绛宫、下田丹田),以聚神通气,再唤天门之窍,合于通灵观象。

      瞬息间,香案上空氤氲气流骤然变得明晰。

      一个虚淡的身影缓缓浮现在香烟之中,衣袍飘飖,立于烛火之上。只是这人眉目寻常,脸庞清瘦无神,跟画像上的少年可谓是两模两样。

      玉衡本还在凝神观望,岂料那鬼魂见玉衡开了天眼,双眼中瞬间迸发出精光,上下两嘴皮子一碰就是喊:

      “道长,我——”

      玉衡冷不防被吓一跳,登时猛地抬手一扯,将符纸“啪”地一声狠狠盖到香案上。

      哎呦我去。

      看着瞬间消散在香烟里的魂魄,玉衡心有余悸的拍了拍胸膛,还好揭得快,什么也没听到。

      身后仆从早被她这番操作吓得脸白如纸,纵然他们没有通灵的能力,却也能听到方才骤然响起的沙沙声:“道长……刚才是什么声音?”

      玉衡轻咳一声,语气从容:“你听错了。”

      她扬手虚虚一挥,像是在挥散什么看不见的东西,也像是想把刚才的画面赶出脑海。

      看来在这乱世中,往后若非必要,还是不要再开天眼了。

      还不等仆从张嘴说什么,就听背后传来一声轻唤:

      “……玉衡道长?”

      那声音低哑,涩如刀刃,像是来自沙漠中许久未曾喝水的旅人。

      玉衡猛然回头,只见本该昏迷不醒的少年正缓缓睁开眼,目光尚有迷惘,但眉心那团死死缠绕的黑气已然散尽。

      她心头一跳,随即大喜,立刻吩咐仆从:“快,把他送回房中好生照看。”

      说罢,迫不及待的掠出祠堂门槛。

      “还愣着干什么,带路啊!”

      -

      祠堂帷幕后,白纱轻轻飘动。

      一道身影缓缓自阴影中走出,在画像前站定。

      只见她身披素缟长裙,黑发如瀑,仅以一根白绫松松束住。白绫绕过鬓角,被微风带起拂过女子面颊。

      她逆光站着,让人看不清其神色。

      阳光透过半开的宗祠大门,穿过无数细小的粉尘,照出女子侧脸。

      朱唇琼鼻,眉尾挑飞。

      阳光在她的眼睛里跳舞,却愈发衬出其眼中冰霜,犹如永不融化的终年积雪。

      “我怎么不知道……赵府请过白事道士?”

      女子勾起唇角,露出一抹讥笑:

      “什么时候,多了这位‘玉衡道长’?”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赵府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