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西岳华山,地势奇险,陡峭巍峨,山巅常年积雪,人迹罕至……”
      露天小摊支着油布棚子,棚下人声嘈杂。茶博士讲的起劲,听的却没有几位;茶客们更喜欢听江湖八卦,或者严州今年减了多少赋税。
      “州府省下来的钱等开了春要雇先生教孩子们读书。”
      “听说要建一座慈幼局。”茶客悠悠叹息,“新官老爷上任,总要干出点政绩。”
      “建起来也是功德一件。”
      明郁独坐一桌,她转动小二端来的热茶,茶汤上漂浮着一片茶叶,随波浮动。隔壁的茶客很快转移了话题,茶博士仍在讲述有关华山的江湖传闻。
      师姐说华山的镖难走,长风驿的风冷的刺骨,上山前一定要喝一碗胡辣汤。
      明郁无法想象那片严寒,暗香地处五岭之南、百越之地,是一片由群山万壑、千湖百沼围拢起的一片密林,她在那住了至少十三年。
      去年秋末,天气稍凉些,刀堂资历稍长的紫云按例请她吃了顿酒,收拾行囊通知她随行江南。
      临到江南,又说不再需要她随行奔波,从据点接下任务急急启程扬州。
      明郁的身家盘缠连同武器一并被遗忘在远行的商车木箱内。打听到茶馆大堂喝茶不要钱,暂得一去处。
      天上飘起细碎的雪来,不远处湖面泛起薄雾。
      明郁目光沉沉,没有头绪的盘算着。
      以后怎么办?
      “救命啊—抢劫啦—”竹篮翻落,老人被推开,向后踉跄几步倒坐在地上。
      作乱的劫匪蹿进小巷,明郁喝了口茶,悄然追去。那是个装束平凡的中年男人,老鼠一般在巷子里穿梭逃窜。
      等对方体力不支慢了下来,闷头拐进死胡同,明郁疾步向前,一柄青锋剑裹挟着寒风自背后袭来,剑势凌厉,她骇然撤步,翻身躲避,剑锋划过翻飞的披风,钉入身旁的白墙。
      目标很快溜进一处小院,不见了踪影。明郁心有余悸,背靠墙面看向五步开外那位蓝衣剑客。
      少年手拿剑鞘,气喘吁吁站在巷口,与明郁照面,挠头。
      明郁用力拔下钉在墙上的剑,还给少年,少年颔首示意,提气纵步。
      “别追了。”明郁道。
      劫匪应该是严州本地人,这么一耽搁,再追无果。
      少年原地默然片刻,他回身抱拳,“在下方屹,多有冒犯,实在抱歉。”
      天上依旧下着雪,明郁抖抖破了洞的披风,或许是她的错觉,少年额头生出一层薄汗。
      方屹僵立在巷口,窘迫难安,他踟蹰片刻道:“我身上没多少钱赔你……我给你打个欠条?回头还你。”
      “屹弟。”
      小巷逼仄,说话间,有其他使剑的侠士循迹赶来,他上前询问方屹:“这位姑娘是?”
      方屹表示他不知道。
      “明郁。”明郁道。
      “在下乘风,换个地方说话?”
      小茶馆门外的油布棚子撤了,三个人挪到室内说话。
      茶博士开始讲江湖八卦,说到精彩处,有零散几个堂客叫好。角落里坐着被抢了包袱的老人,蓝衣女子面容清丽,正在和对方说话。
      华昭瞥见立在茶馆门口几人,做了几个口型,看乘风摇头,她俯身同老人低声耳语几句,领三人到茶馆外坐下。
      一张方桌落有薄雪,正好供四人对坐。乘风问:“老人家怎么样?”
      “没什么大碍。”华昭声音沉稳,她看向明郁,询问,“这位……”
      “明郁。”
      “华昭。”
      互换姓名罢,乘风轻咳一声,道明情况。
      “明姑娘是暗香弟子?”华昭指尖划过披风上的破口,破口左侧有极淡的印染,那是不破峰的幽兰。
      “实不相瞒,我们如今……身无分文”华昭顿了顿,继续道,“跑商用不着三个人,方屹就留在严州城赚钱赔你?”
      方屹表示抗议。
      明郁揣着手,敛目,方屹看起来毛手毛脚,要等多久才能还清,这笔买卖不怎么划算。
      华昭表示抗议无效,方屹喝了乘风提来加了料的热茶,这会儿已经被放倒了。
      “……”
      看明郁不说话,华昭当明郁默许,继续道:“还有一事,辛苦明姑娘转告方屹,那位奶奶住在严州向北九里的村子,醒来尽快送回去……老人家的小孙女孤身在家,此事要紧。”
      华山三人组初到严州,一共在城中客栈交了三天的房费,华昭大方的将自己那间房让给明郁居住,在邛库命那接了任务,师姐弟肩披暮色,马不停蹄,逃也似的驾着马车往南疾驰。
      明郁作别二人,这两位脚程快,说不定能碰到师姐。
      严州城没有宵禁,街头道旁陆续旁点起灯笼,空气中饭菜香浓郁,有邻里亲戚借着微弱灯光在街角闲谈家常。
      酉末戌时,方屹昏昏沉沉醒来,他拿起立在床边的剑,起身晃到门口,推开房门。客栈宾客来往,对面师姐的厢房大门敞开着,小二正拿着扫帚打扫。
      “小伙子。”
      阿婆正坐在门口短凳上,看帮她捉贼的少年人站在门口长吁短叹。
      “您没有回去?”
      “明姑娘要先送我回去,是我坚持留下来,这个给你。”阿婆拿出一张破碎的书页,上面由小楷写着城外渔村秦三婆欠华山三十枚鸡蛋,末了按有一枚红指印。
      阿婆打掉的那篮鸡蛋正好三十个,这些鸡蛋足够长风驿普通的三口之家吃上月余,是谷潇潇师姐带着全门派师兄师姐省吃俭用半个月,才能攒出来的数量…实在可惜…据阿婆说,那篮鸡蛋她小孙女上学堂的束脩。
      不知道师姐拿什么补了束脩的窟窿。
      方屹举目不见明郁,他收起欠条,摸摸鼻子:“天色不早,我送您回去。”
      去往村子的路逐渐破败,明郁很快找到他们,远远跟在后面;一行人路过湖泊,经六角亭向前仍有几里山路。方屹人生地不熟,一边背着阿婆,一边听阿婆指挥明郁跟上。
      “这一带有强盗出没,千万不要落单……你们是第一次过来?”
      “华山不常走江南线。”方屹没有否认,他接住阿婆的话,继续道,“长风驿有商人出五倍报酬,师姐才派我们过来探路的。”
      “严州到处都是生意和商队,来往定居的江湖人可不少呢——对了,小伙子,城西有个姓林的,听说是你们华山弟子,年初在严州才成家。”
      “姓林的师兄?”
      方屹掏空记忆,只找到一个模糊的虚影。
      “是华山来的……就住在张简斋对门,新娘子是严州出了名的好姑娘,那天可去了不少人。”阿婆神采奕奕,打心底里为这对新婚夫妇高兴,”你们华山的娃儿长得俊,老婆子我也去了,那新郎官新娘往那一站,人人见了都要说一声搭对——”
      夜风微寒,方屹低头打了两个喷嚏。阿婆说到兴起,话锋一转,“看你年龄不大,有喜欢的女娃儿没?”
      方屹脚下踉跄,耳根开始泛红,很快蔓延到脸颊:“山上弟子练剑为重……不谈感情。”
      阿婆被方屹颠得“哎”了一声。
      方屹小声说:“我好像看到村子了。”,
      夜色朦胧,远处隐约有建筑虚影。
      “哪有村子,还远着呢。”阿婆有感而叹,“不同人不同命啊,村里年前嫁出去一个姑娘……夫家在北面那个烟火渔村……实在可惜。”
      方屹不再说话,他没听过什么烟火渔村,于是运功提气,快步前行。
      明郁又落在后面,她闷笑了一声,提气紧随,余光扫过江南夜景,雪已停了,月色清冷宁静,落在湖面上有朦胧的粼光。
      往前再三里,终于能看到村里挂着的灯笼,明郁远远看到个小小的小孩儿,四五岁的模样,手上提着个熄了火的灯笼站在村口,像是在等人。
      女孩怯生生的,见到陌生面孔就往树后躲。
      “囡囡。”阿婆呼唤女孩。
      方屹小心放下阿婆,女孩正好扑进阿婆怀里。
      “奶奶路上耽搁了?”
      “真聪明,是他们送奶奶回来的。快叫人。”
      “谢谢哥哥。”
      女孩藏在阿婆怀里往外偷瞄方屹,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明郁从远处树上跃下,她眨眨眼,脆生生地叫姐姐。
      明郁点头示意。
      几人往村子里走,方屹忍不住哄小孩玩,“怎么不点灯笼?”
      这小孩并不怕生,三言两语热络起来,牵着方屹和明郁的手打秋千,“有月光照路,不用点。”
      “我们这夜归的人,都不打灯笼。”阿婆接过小丫的灯笼,往村里走。
      “姐姐住在哪里?也打渔吗?”小丫对江湖事懵懵懂懂,对待明郁更加亲近。
      明郁没有回应。
      “姐姐的手牵起来和阿姐的很像哦。”
      “为什么?”明郁问。
      “姐姐的手很瘦,很温暖”
      “没大没小。”阿婆轻声训斥,“小梨那能和人家比。”
      “可是……”小丫嗫嚅道。
      “快去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堂。”说话间到了地方,阿婆推开院门,催促小丫睡觉。
      小丫撅撅嘴,撒开手,置气般跑进主屋。
      “小丫头说话没轻没重。”阿婆伛偻着身躯往厨房走,“房檐下有凳子,你们坐会儿。”
      方屹颇有些难为情,他拦住阿婆:“我们该回去了。”说罢,方屹火急火燎,逃也似的,提着剑一个轻功不见了踪影。
      明郁站在原地看自己的手,食指关节以及虎口处的茧子多些,两只手上都有平时练功磨出来的茧子。关先生有说过,普通渔者手上多有老茧,掌心最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